山西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

山西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

山西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隸屬於山西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是在公共管理研究室的基礎上組建而成的。山西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歷史悠久,前身是1919年建立的山西大學法科政治學門,1931年獨立建系,2003年3月更名為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研究所簡介

山西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隸屬於山西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是在公共管理研究室的基礎上組建而成的。山西大

山西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山西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

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歷史悠久,前身是1919年建立的山西大學法科政治學門,1931年獨立建系,2003年3月更名為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學院下設政治學、公共管理學、馬克思主義理論三個一級學科,其中行政管理是學院重點專業,也是山西省重點建設學科和品牌專業,是我校唯一的高等學校套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008年,為了進一步加強行政管理的理論研究和學科建設,學校成立了行政管理研究所。目前,研究所的成員共有13人,包括教授3人,副教授5人,講師4人,其中獲得博士學位的有9人,形成了一支年齡、學歷、知識等各方面都十分合理的教學科研隊伍。
山西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主要通過綜合運用政治學、管理學、經濟學、社會學、歷史學等學科的相關理論,系統地對國家的行政職能、行政體制、行政決策、行政文化和行政發展等多方面問題進行研究,以期將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建成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基地和山西政治文明建設的思想庫,為山西乃至全國的公共行政管理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

研究方向

行政管理理論與實踐研究

行政管理理論研究方向的學科帶頭人是王臻榮教授。該方向通過研究當代中國行政管理實踐,不斷豐富行政管理理論和研究視角,特別是運用“新公共管理理論”的原理和方法分析當代中國行政改革,在行政管理理論、當代中國政府改革、政府管理與和諧社會構建等學術問題上有較高的水平,獲得了國內外學者的高度評價。

基層治理研究

地方公共治理研究方向的學科帶頭人是董江愛教授。該方向以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採用實證研究的方法,以山西省區為實證研究對象,注重歷史研究與現實研究、理論研究與套用研究相結合,在政府角色、基層治理機制、鄉村關係、兩委關係、農民工問題等方面的研究形成特色。

比較公共行政

比較公共行政研究方向的學科帶頭人是杜創國教授。該方向立足於變化中的全球政治圖景和比較公共行政的最新進展,對行政制度的歷史淵源以及制度轉型等領域進行深入研究。特別是著眼於東亞公共行政改革,立足於我國現實,運用比較的研究方法,對東亞國家(地區)的政治發展環境和行政改革進行了系統的比較研究,提出中國政府職能轉變的基本方向,得到了有關政府部門和學界的認可。

研究成果

論文

[1]《胡宏政治思想三論》,曹宇峰,《山西大學學報》2008年第3期,2008,
[2]《胡安國史學思想芻議》,曹宇峰,《社會科學戰線》2008年第4期,2008,
[3]《山西老年人的養老保障與政府責任》,王曉晨,《山西大學學報》2008年第3期,2008,
[4]《關於建立農村高齡老人津貼制度的構想》,王曉晨,《中國行政管理》2008年第3期,2008,
[5]《試論晚清政府的禁賭主張與措施》,馬運瑞,《山西大學學報》2008年第4期,2008,
[6]《試論構建“和諧城市社區”》,杜創國,《城市發展研究》2008年第7期,2008,
[7]《馬克思主義的國家觀與政府職能轉變》,杜創國,《馬克思主義研究》2008年第7期,2008,
[8]《東亞國家(地區)的政府職能變革研究》,杜創國,《山西大學學報》2008年第4期,2008,
[9]《政府失靈的又一種救治途徑---一種不同於公共選擇理論的分析》,王臻榮,《中國行政管理》2008年第1期,2008,
[10]《燃放煙花爆竹的民族文化心理》,廉如鑒,《蘭州學刊》2007年第4期,2007,
[11]《構建和諧社會背景下的政府職能轉變》,杜創國,《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7年第4期,2007,
[12]《日本地方自治及其地方分權改革》,杜創國,《中國行政管理》2007年第4期,2007,
[13]《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政府作用》,杜創國,《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7年第3期,2007,
[14]《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視野下的公民利益表達》,王臻榮,《政治學研究》2007年第2期,2007,
[15]《破蛹之路——資本主義精神的產生》,廉如鑒,《甘肅理論學刊》2006年第5期,2006,
[16]《構建誠信社會的政府能力與責任》,張民省,生產力研究》2006年第6期,2006,
[17]《日本特殊法人及其改革》,杜創國,《中國行政管理》2006年第5期,2006,
[18]《論我國責任政府的構建及其實現途徑》,王臻榮,《中國行政管理》2006年第3期,2006,
[19]《關於我國市民參政特點的思考》,馬運瑞,《山西大學學報》2005年第6期,2005,
[20]《關於我國市民參政條件的思考》,馬運瑞,《城市發展研究》2005年第3期,2005,
[21]《我國政府機構改革的歷史教訓與可行對策》,馬運瑞,《新視野》2005年第3期,2005,
[22]《公民意識與中國現代化》,張民省,《山西大學學報》2005年第2期,2005,
[23]《我國社會弱勢群體的形成及其特徵》,張民省,《生產力研究》2005年第1期,2005,
[24]《關於強化我國小城鎮建設的幾個問題研究》,王臻榮,《城市發展研究》2005年第3期,2005,
[25]《論政府利益與“改革困境”》,王臻榮,《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5年第6期,2005,
[26]《試論資訊時代中國政府的治理模式》,王臻榮,《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5年第3期,2005,
[27]《東亞國家行政改革原因分析》,王臻榮,《中國行政管理》2005年第3期,2005,
[28]《試論我國現階段有效政府的構建及路徑選擇》,王臻榮,《政治學研究》2005年第2期,2005,
[29]《對深化城市管理綜合執法的思考》,張民省,《理論探索》2004年第4期,2004,
[30]《公共政策責任問題探略》,曹永勝,《山西大學學報》2004年第4期,2004,
[31]《社會中介組織特徵辨析》,曹永勝,《生產力研究》2003年第3期,2003,
[32]《科學家在政府決策中的參與及作用》,曹永勝,《科學技術與自然辯證法》2003年第2期,2003,
[33]《論我國政府在社會中介組織發展中的作用》,曹永勝,《山西大學學報》2003年第2期,2003,
[34]《信息經濟學的理論精華及其現實意義》,賈小立,《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03年第11期,2003,
[35]《刺激消費需求應打組合拳》,賈小立,《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02年第12期,2002,
[36]《博弈論的理論精華及其現實意義》,賈小立,《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02年第5期,2002,
[37]《道德建設是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張民省,《生產力研究》2001年第1期,2001,

論著

[1]《政治學》,王臻榮,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
[2]《社會學》,王曉晨,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
[3]《國家公務員制度》,曹永勝,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
[4]《公共政策:原理與過程》,曹永勝,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
[5]《公共行政理論:體系與創新》,王臻榮,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
[6]《東亞現代化進程中的行政改革研究》,杜創國,當代中國出版社,2004,
[7]《行政監督概論》,王臻榮沈民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
[8]《社會調查原理方法》,王曉晨,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
[9]《山西大學青年運動史》,張民省,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
[10]《當代中國政府職能轉變研究》,杜創國,書海出版社,2002,
[11]《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偉大創舉——村民自治的理論與實踐》,王臻榮,山西經濟出版社,2002,
[12]《繼承與超越——當代中國行政改革論綱》,王臻榮,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
[13]《外國首腦與中國》,杜創國,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

獲獎

[1]教學獎勵,,,,
[2]科研獎勵,,,,
[3]學生獲獎,,,,

在研項目

(1)王臻榮/東亞地區政治文化研究/國家社科基金/2004年
(2)趙宇霞/改革中弱勢群體的現狀與對策研究/國家社科基金/2001年
(3)邸敏學/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後非公有制企業勞動者地位權利研究/國家社會科學規劃基金/2005年
(4)杜創國/東亞國家現代化進程中行政體制變革/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2001年
(5)董江愛/村級公共財產治理中的村民參與/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2005年
(6)董江愛/提高農村婦女當選村委會成員比例法律法規建議/民政部社政司/2005年
(7)梁麗萍/社會轉型過程中民眾的宗教心理及其引導/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2004年
(8)趙宇霞/現階段我國城市農民工問題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2003年
(9)王臻榮/山西省社會中介組織現狀及其培育/山西省軟科學項目/2005年
(10)王臻榮/轉型期山西省事業單位轉型研究/山西省軟科學項目/2007年
(11)王臻榮/當代中國行政改革的目標及其路徑選擇/山西省社科項目/2007年
(12)杜創國/中韓日公共政策決策體制比較研究/山西省留學基金項目/2004年
(13)杜創國/山西省公務員培訓機制研究/山西省軟科學/2008年
(14)杜創國/地方政府經濟管理職能的市場化運作模式研究/山西省軟科學/2003年
(15)董江愛/農業稅取消後山西鄉村治理的困境及出路研究/山西省軟科學/2006年
(16)董江愛/鄉鎮財政與鄉村治理/山西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2003年
(17)梁麗萍/構築和諧社會與山西就業政策社會保障體系/山西省軟科學/2007年

學術交流

教師 杜創國
時間 2008.11.13-17
會議名稱 廉政•西湖論壇
主要內容
我院杜創國教授受邀於08年11月13-17日,參加了的“懲治和預防腐敗聯合研究中心(中國·杭州)”籌備會,出席了“首屆西湖·廉政論壇”,並簽訂了“懲治與預防腐敗聯合研究中心合作意向書”。
教師 杜創國
時間 2008.11.30
會議名稱 中日比較公共行政 研討會
主要內容
北京大學日本研究中心的邀請,我院杜創國教授於08年11月30日,參加了在汕頭大學舉行的“中日比較公共行政改革研討會”。杜創國老師在會議做了題為“中日公共事業體制改革之比較”的發言。
教師 杜創國等
時間 2008.10.11-12
會議名稱 第六屆全國MPA 論壇。
主要內容
2008年10月11日至12日,我院杜創國老師帶領MPA學生馬海燕、楊文斌、牛沁紅等赴西安參加了第六屆全國MPA論壇。
全國MPA論壇一直由全國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主辦,此次論壇由西北大學承辦,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長安大學聯合承辦,這次論壇的主題是:民生、和諧與公共管理。
教師 王臻榮等
時間 2008.9.15
會議名稱 中日建設和諧社會中的公共政策研討會
主要內容
9月15日上午,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舉辦“建設和諧社會的公共政策”中日學術研討會。日本明治學院大學副校長川上和久教授、法學部部長渡邊充教授、評議員山本研教授、毛桂榮教授,我校法學院汪淵智教授、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董江愛教授、杜創國副教授等分別在研討會上發言,研討會由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王臻榮教授主持。

研究人員

王臻榮,男,教授,法學博士,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兼任地方政府管理研究所所長,中國政治學會理事、山西行政學會常務理事,山西基層民主政治研究會常務理事,山西省公務員培訓中心特聘教授。近年來出版學術專著3部,主編教材4部,主持和參與了多項國家和省級社科基金項目,在《政治學研究》、《中國行政管理》等期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政府與政治,當代中國行政改...
董江愛,女,教授,法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基層公共治理。主授課程:中國政治思想史、比較政治制度。自2002年以來在《中國行政管理》、《馬克思主義與現實》、《社會主義研究》、《華中師範大學學報》、《城市發展研究》等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0多篇,取得了重要的學術成果。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中國社會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著作7部。主持教育部項目和山西...
杜創國,男,教授,法學博士,山西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教育部高等學校高職高專公共事業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華中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院博士後研究員。主持省部級研究課題多項,出版專著3部,合著1部,在《行政管理》、《馬克思主義與現實》、《韓華學報》等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0餘篇。主要研究方向為比較行政學、領導科學、地方治理、改革與發展。

王曉晨,男,副教授,哲學學士,主編和參編教材5部,在《中國行政管理》、《山西大學學報》等刊物發表論文數篇,主持省級課題數項,主要研究方向為社會保障、人力資源管理。

馬運瑞,男,副教授,法學博士,主編和參編教材2部,在《城市發展研究》、《新視野》、《生產力研究》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數篇,主持省級課題多項,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政府改革和創新、比較行政管理。
王謹,男,副教授,史學博士,在《山西大學學報》等刊物發表《魏晉軍權分配管理成效芻議》、《王莽與州刺史改州牧》、《周代移民對政治制度的影響》、《〈周禮〉的官教思想及其影響》、《吳筠的教育思想》、《淺談統一標準在史學研究中的套用》等十餘篇。其中《道家道教教育研究》一書收入作者的論文,在1999年全國第2屆教育科學優秀成果獎評比中獲得二等獎,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政治制度史。...
曹永勝,男,副教授,在讀博士研究生,主編或參編了6部著作,主持了多項省級科研項目,在《自然辯證法》、《山西大學學報》等刊物發表論文10餘篇。目前為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了《人事行政與國家公務員制度》、《公共政策》等課程。主要研究方向為公共人力資源管理與國家公務員制度、公共政策。
張民省,男,副教授,歷史學學士,主編和參編著作5部,主持和參與省級科研項目10餘項,在《中國行政管理》、《生產力研究》、《山西大學學報》等刊物發表論文20餘篇。主要研究方向為社會保障事業、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
賈小立,男,講師,經濟學博士。參編教材2部,在《中共中央黨校學報》、《中國黨政幹部論壇》等刊物發表論文數篇,主持省級課題1項,主要研究方向為公共經濟學、公共財政學。
廉如鑒,男,講師,社會學博士,在《蘭州學刊》、《理論學刊》、《河北學刊》等刊物發表論文數篇,主持省級課題1項,主要研究方向為社會心理學、文化社會學、農村社會學。
曹宇峰,男,講師,歷史學博士,在《社會科學戰線》、《山西大學學報》等刊物發表論文數篇,參編教材3部,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行政制度史、行政管理思想史、比較政治制度。
金平,女,講師,經濟學碩士,參編教材1部,主持省級課題數項,主要研究方向為公共經濟學,公共財政學。

 常軼軍,男,助教,行政管理學碩士,參編著作3部,發表學術論文6篇,主要研究方向為行政管理理論與實踐。

盤點有關管理研究所

管理就是制定,執行,檢查和改進。制定就是制定計畫執行就是按照計畫去做,即實施;檢查就是將執行的過程或結果與計畫進行對比,總結出經驗,找出差距;改進首先是推廣通過檢查總結出的經驗,將經驗轉變為長效機制或新的規定;再次是針對檢查發現的問題進行糾正,制定糾正、預防措施,以持續改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