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田顯義

山田顯義

山田顯義(やまだ あきよし、天保15年10月9日(1844年11月18日) - 明治25年(1892年)11月11日)日本江戶時代末期(幕末)武士(長州藩士)、明治時代初期政治家、重臣、陸軍軍人。明治日本的元勛(維新元勛)。陸軍中將,正二位·勛一等·伯爵。原名山田顯孝,明治2年改名顯義,幼名:市之允,號:空齋、養浩齋、狂痴、韓峰山人、不拔等。少年時在國粹派吉田松陰門下學習經世和兵法。早年積極投身尊攘討幕,參加蛤御門之變、四國艦隊炮擊下關事件、第二次征伐長州等戰鬥。 山田顯義文武兼濟,荷具將相之材,被稱為法典伯爵和日本的“小拿破崙”。在鳥羽·伏見戰役、戊辰戰爭、箱館戰爭中指揮官軍取得勝利。維新後,明治7年,江藤新平發動佐賀之亂,明治10年,西鄉隆盛發動西南戰爭,山田顯義作為征討軍將領參加鎮壓叛亂,其戰術被評價“用兵巧妙如神”。 在明治新政府歷任東京鎮台司令長官、司法大輔、陸軍中將、參議、工部、內務、司法諸卿、岩倉遣外使節團成員。明治18年以初代司法大臣入閣,歷任伊藤博文、黑田清隆、山縣有朋、松方正義四屆內閣司法大臣,促進法典編纂。 山田顯義明治維新時期作為軍人為新政府的建立作出重要貢獻,是明治政府成立後的新日本的創立者之一,為近代日本的法典整備傾盡心力。山田顯義重視教育,擁護日本神道,自任皇典講究所所長,創辦日本法律學校(日本大學)、國學院(國學院大學),被視為日本大學的開山鼻祖。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父親是萩藩士,早年入松下村塾學習;參加尊王攘夷運動,在戊辰戰爭中很活躍。在明治2年(1869年)就任兵部大丞。1871年晉升陸軍少將,隨岩倉遣外使節團出國考察軍事。日本明治6年·大清同治13年被任命為駐北京特命全權公使,也就是日本第一任正式的駐華大使。佐賀之亂、西南戰爭期間從軍,率政府軍鎮壓叛亂的士族,立有軍功,1878年升陸軍中將。轉入政府任參議(宰相)工作,歷任工部卿、內務卿、司法卿,第1次伊藤內閣的司法相,以後黑田內閣、第1次山縣內閣、第1次松方內閣也留任法相。致力於法典整備,創辦皇典講究所(國學院大學)和日本法律學校(日本大學)。

伯爵山田顯義肖像 伯爵山田顯義肖像

人物生平

出身

天保15年(1844年)10月9日生於長門國阿武隈郡椿鄉東分(今山口縣萩市),長州藩士山田七兵衛顯行(大組士、祿高102石、藩海軍頭)。一門親屬中英傑輩出,舅公村田清風(長州藩家老、藩政改革家)、伯父山田亦介(長州藩俗論黨骨幹、甲子殉難十一烈士之一)、從兄弟河上彌市(奇兵隊第2代總監)。

安政3年(1856年),進入松本村的新山直衛塾學習。同年2月跟隨伯父山田亦介、中村九郎、竹內竹叢學習兵法。同年3月進入藩校明倫館,師從馬來勝平學習柳生新陰流劍術。安政4年(1857年)進入松下村塾學習,師從吉田松陰,與木戶孝允、伊藤博文、山縣有朋、井上馨、高杉晉作、品川彌二郎、野村靖等為同門師兄弟。

安政5年(1858年),吉田松陰作《與山田生》(詩)「立志尚特異 俗流與議難 不思身後業 且偸目前安 百年一瞬耳 君子勿素餐」,把它當作立志的目標書寫在扇面上贈與山田顯義,作為老師對學生的勉勵。

幕末志士山田市之允(顯義) 幕末志士山田市之允(顯義)

幕末時期

文久2年(1862年)12月5日,山田顯義上洛,擔任藩主跡繼(藩世子)毛利元德的警衛。同年12月,他與同窗高杉晉作、久坂玄瑞、志道聞多(即井上馨)、伊藤俊輔(即伊藤博文)、品川彌二郎等12人聯名寫下攘夷的血判書(御楯組血判書)。文久3年,孝明天皇的攘夷祈願的賀茂神社行幸之際,山田顯義隨作為御前警衛的毛利元德同行,4月11日的石清水八幡宮行幸,同樣隨行。八月十八日政變時,長州藩兵擔任町御門的警戒,山田顯義任大炮掛,在公武合體派的排擠下,三條實美等7位尊皇攘夷派公卿被迫逃出京都,流亡長州(七卿落難),山田顯義護送七人同行。途中他從兵庫經大阪回到京都,一度潛伏下來。後回歸藩國,被任命為本藩游擊隊御用掛,並在普門寺塾向大村益次郎學習西方軍事學。

元治元年(1864年)1月28日,山田顯義與高杉晉作脫藩,前往大阪。同年2月前往江戶。7月19日上洛,在禁門之變中,與久坂玄瑞、真木保臣一同參戰,由於長州派戰敗,山田顯義逃回長州藩。8月,與太田市之進、品川彌二郎創立御楯隊。下關戰爭中,他作為軍監奮勇作戰,但長州藩最終還是戰敗。同年12月參加了高杉晉作發動的推翻主導藩政的持對幕府恭順論的俗論黨的軍事政變(功山寺舉兵),肅清了俗論黨。

慶應2年(1866年)的第二次長州征伐,山田顯義被藩海軍總督高杉晉作任命為“丙寅丸”號軍艦的炮隊長,同年6月在周防大島沖奇襲幕府艦隊成功。7月任御楯隊司令,轉戰芸州口,取得數場戰鬥的勝利。7月20日,幕府將軍德川家茂病死,第二次長州征伐就此休戰。慶應3年(1867年)5月27日,山田顯義任長州藩整武隊總督,這支部隊是由御楯隊和鴻城隊整合而成,是長州藩正規軍的一支重要力量。11月在收到薩摩藩提出武力倒幕的出兵請求後,根據長州藩藩主毛利敬親的命令,全軍總督毛利內匠的東征軍先鋒隊700餘人在山田顯義的指揮下經由海路進入京都。

慶應4年(1868年)1月4日,任維新政府東征大總督仁和寺宮嘉彰親王(小松宮彰仁親王)的軍事副參謀(相當於副參謀長),參加了“鳥羽伏見之戰”。7月21日任海軍參謀,11月9日任陸奧青森口陸軍參謀。明治2年(1869年)4月4日兼任海軍參謀。這一時期,他作為陸軍參謀兼海軍參謀實際指揮政府軍與佐幕軍作戰,相繼轉戰於越後、東北、箱館、五稜郭,接連取得戰績,為戊辰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

戊辰戰爭時期的山田顯義 戊辰戰爭時期的山田顯義

軍制改革

明治2年(1869年)6月,山田顯義與黑田清隆等人在宮中謁見明治天皇,以戰功受賞。6月12日解任陸軍海軍兩軍參謀,新官制(太政官制)實行後,明治2年(1869年)7月8日——明治4年(1871年)7月28日任兵部大丞(相當於兵部左丞),敘位五位,併兼任長州藩少參事。同年8月凱旋迴到山口。9月,以維新之軍功被新政府下賜永世祿600石。9月4日,兵部大輔(次官,相當於兵部左侍郎)大村益次郎遭遇暗殺未遂,山田奉命緊急上京。病榻上的大村益次郎將創設近代日本軍事制度的大任託付給了他的得意門生山田顯義(同年12月大村因傷重逝世)。同年11月,他與兵部少輔(次官,相當於兵部右侍郎)久我通久連署將大村的遺策《兵部省軍務大綱》提交太政官。作為大村遺志的繼承者,以大阪為中心為確立兵部省而盡力。明治3年(1870年)按照大村的軍事改革計畫,每日往復來回於在大阪城舊址設定的大阪兵部省出張所與東京本省之間。同年5月開始大力推行在畿內限定的徵兵制(辛未徵兵)的施行,這也是基於大村的計畫。同年9月普法戰爭爆發,山田顯義前往歐洲觀戰的願望十分強烈,川村純義等其他兵部省官員也有此希望,但由於擔心兵部省業務停滯,大久保利通等政府首腦沒有批准。

明治4年(1871年)1月,大阪開始實行辛未徵兵,事實上延期到5月,這主要是因為徵兵的質和量、指導士官和設施不足等根本問題造成的(1873年1月10日成功地推行了徵兵制,確立了日本建立近代軍隊的基礎,1927年改為兵役法)。明治4年(1871年)7月28日被任命為陸軍少將兼兵部大丞、軍務局分課。10月22日,作為岩倉使節團的兵部理事官赴歐美各國考察軍制(至明治6年(1873年)6月在任)。他們途經舊金山、鹽湖城、芝加哥抵達華盛頓特區。明治5年2月(1872年3月),山田顯義、原田一道等兵部省代表在參觀了費城的海軍設施後,橫渡大西洋訪問法國。以巴黎為中心,先後在柏林、荷蘭、比利時、洛桑、保加利亞、俄羅斯等地考察歐洲各國軍事制度,並參觀了維也納萬國博覽會(1873年維也納世博會),明治6年(1873年)5月在馬賽港登船歸國,明治6年(1873年)6月24日回到日本。

明治6年(1873年)7月7日——11月24日任東京鎮台司令長官,同年9月提交書面報告(理事官功程),根據自身遊學經歷,請求延期施行徵兵令。明治4年(1873年)11月24日——明治7年(1874年)7月2日任日本國駐大清帝國特命全權公使。山田顯義本無意赴華,對此項任命不滿,在木戶孝允和大久保利通的勸說下才同意到北京就任。明治7年(1874年)2月9日因佐賀之亂爆發,山田顯義被召回國,任西海鎮台司令長官,出鎮九州,同年3月叛亂被平定。同年7月以平定佐賀之亂之軍功受賞。在伊藤博文等人勸說下,明治7年(1874年)7月5日——明治12年(1879年)9月10日以現役陸軍少將的身份兼任司法大輔。自從歸國以來,山田顯義與山縣有朋在徵兵令施行等問題上意見分歧而產生對立,反對山縣加快推進徵兵制,主張以先培養下級士官為中心的漸進論。山田顯義僅有陸軍少將的稱號而在陸軍中無實質性的位置,因為在政府中的微妙立場,不得不轉變方向,逐漸淡出軍界。

明治8年(1875年)9月8日兼任司法編纂委員長。明治10年(1877年)3月西南戰爭爆發,山田顯義請求辭去司法大輔,隨軍出征鎮壓叛亂。在木戶孝允等人的協助下,3月28日,山田顯義任別動第二旅團司令長官,4月18日由別動第二旅團司令長官改任別動旅團總轄,協調指揮各別動旅團。同年9月西南戰爭結束,同年11月因戰功被賜勛二等。這是山田顯義軍事生涯最後的亮相。

西南戰爭後,班師回朝的各軍司令官入宮謁見 西南戰爭後,班師回朝的各軍司令官入宮謁見

出將入相

明治11年(1878年)2月27日兼任刑法草案審查委員,從事法典編纂。明治11年(1878年)3月5日——明治12年(1879年)9月10日兼任元老院議官。明治11年(1878年)11月20日晉升為陸軍中將。明治12年(1879年)9月10日——明治18年(1885年)12月22日任參議,明治12年(1879年)9月10日——明治13年(1880年)2月28日兼任工部卿,明治12年(1879年)12月19日兼任議定官。參議是日本古代朝廷仿效中國唐宋制度在最高機關太政官設定的官職,是參議宮中之政(朝政)(參政朝議)的意思,屬朝政的議政官,唐名(漢風名稱)宰相、相公、平章事、諫議大夫。山田顯義此時的職務相當於工部尚書同平章事。明治12年(1879年)11月為工部大學校第一期畢業生頒發文憑。

明治14年(1881年)10月21日——明治16年(1883年)12月12日兼任內務卿;明治15年(1882年)3月18日、6月21日代理農商務卿,明治16年(1883年)2月23日代理陸軍卿;明治16年(1883年)12月22日——明治18年(1885年)12月22日兼任司法卿。明治14年(1881年)8月23日,設立皇典講究所(國學院大學的源流)。9月被推舉贊襄皇典講究所。明治16年(1883年)4月,他對東京府知事芳川顯正提出,出於衛生原因,應當改良整修東京的下水道設施。明治17年(1884年)7月7日,華族令頒布施行,山田顯義以維新之功勳受封為伯爵。明治18年(1885年)8月22日任國防會議議員。

陸軍中將、司法大臣山田顯義伯爵 陸軍中將、司法大臣山田顯義伯爵

私擬憲法

明治14年(1881年)8、9月間,山田顯義獨自草擬憲法草案《憲法私案》提交左大臣有栖川宮熾仁親王,經修改後提交右大臣岩倉具視。

伊藤博文自歐洲考察憲法後,至金子堅太郎、井上毅、伊東巳代治等協助伊藤博文制定大日本帝國憲法(明治憲法)之前,在這段時間裡,各人都提出各自的私案,即有明治3年大木喬任之《建國法意見書》和江藤新平之《國法會議案》。明治5年木戶孝允委託青木周藏起草的《帝號大日本政典》和民撰議院《仮規則及議事上院略規》。明治6年宇加地新八之《建言議院創立之議》。明治10年元老院《日本國憲案》和明治13年《國憲草案》、筑前共愛公眾會的《大日本帝國憲法見込書草案》和元田永孚之《國憲大綱》等諸多版本。

明治14年,在《山田顯義憲法私案》提出的同時,菊池虎太郎·黑崎大四郎·伊藤東太郎之《大日本帝國憲法草案》、山縣有朋委託西周起草的《憲法草案》、大隈重信之《大隈重信意見書》、岩倉具視委託井上毅起草的《憲法綱領》等等。

明治初期的日本,尚未整備法典,民間還不成熟,乃無法地帶之國家,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日本制定憲法的熱情。洛倫茨·馮·施泰因、魯道夫·馮·格耐斯特曾言道“在黃種人的頭腦中沒有適當的憲法,寧肯狂妄自大所固有之觀念”。明治15年,參與憲法制定的伊東巳代治向他們求教制憲經驗。事實證明,這樣的憲法只是賦予國民本位,但卻不是一個確定國民之權利(保障)的憲法。

山田顯義 山田顯義

司法大臣

1885年(明治18年)12月日本建立內閣制度,1885年(明治18年)12月22日——1888年(明治21年)4月30日任第一次伊藤博文內閣司法大臣。1887年(明治20年)10月21日兼任法律取調委員會委員長,主持民法、商法、訴訟法的編纂事業,並大力支持創辦關西法律學校(關西大學的前身)。同年兼任大日本私立衛生會(財團法人日本公共衛生協會的前身)會頭。1888年(明治21年)4月30日——1889年(明治22年)10月25日任黑田清隆內閣司法大臣,1888年12月向黑田首相及內閣提交民法、商法法案。12月25日編入預備役。1889年(明治22年)12月24日——1891年(明治24年)5月6日任第一次山縣有朋內閣司法大臣。1889年8月17日兼任現行法律規則調查委員長。1891年(明治24年)5月6日——1891年(明治24年)6月1日任第一次松方正義內閣司法大臣。1890年(明治23年)7月10日——1892年(明治25年)11月11日任帝國議會貴族院伯爵議員。

山田顯義在司法大臣任上推進法典整備,認為日本的人種、風俗、習慣、語言是國家成立的要因,為了明確國體,必須認識到對國之基礎的國典的研究的重要性。1889年(明治22年)1月10日任皇典講究所所長,推進皇典講究所的改革。10月4日創設研究日本古代法和外國法的教育機關日本法律學校,也就是今天的日本大學的前身,山田顯義兼任學校評議員。1889年(明治22年)在外務相大隈重信的條約改正案包含了“大審院任用外國人為判事”的讓步事項而被輿論攻擊為“違反憲法”時,山田顯義提出了制定《歸化法》的閣議提案,試圖以此讓任用外國人擔任法官獲得通過。1890年(明治23年)4月,民法中的財產篇、財產取得篇、債權擔保篇、證據篇和民事訴訟法公布。同年7月在皇典講究所內設立研究國文、國史、國法的教育機關國學院(日本國學院大學的前身)。同年10月,民法人事篇和財產取得篇中贈與·遺贈·夫婦·財產契約公布,由於社會上“民法出籠、忠孝亡軼”的“民法典論爭”興起,上述諸法條被延期施行。在法國民法典和德國民法典中採用哪部更符合日本國情的“法典論爭”中,山田顯義在前期主張施行法國法,事實是最後兩部法典都沒有施行。同年12月,山田顯義以商法施行延期的責任一度辭去司法大臣,1891年2月復職。直到大津事件發生,山田顯義極力主張判處行刺沙俄皇太子(尼古拉二世)的巡警津田三藏死刑。1891年(明治24年)6月1日以患病療養為理由辭去松方內閣司法大臣,特賜“前官禮遇”(重臣)。翌年移居三崎的別莊療養和隱居。

山田顯義相冊 山田顯義相冊

晚年

1892年(明治25年)1月28日——1892年(明治25年)11月11日任樞密顧問官。1892年11月,山田顯義在但馬(兵庫縣北部)參拜了在幕末因生野之變失敗而自盡的從兄弟河上彌市生前最後之地所建立的紀念碑後,在視察生野銀山時突發腦溢血逝世,年僅49歲。追授勳一等旭日桐花大綬章。法名“顯忠院殿釋義宣空齋大居士”。

山田顕義胸像(日本大學法學部大樓前) 山田顕義胸像(日本大學法學部大樓前)

後事

山田顯義逝世後,葬禮由其母鶴子夫人按佛教葬儀辦理,山田本人生前希望神葬,故皇典講究所按“皇典講究所葬”的神式之葬儀送行,墓所在東京都文京區大冢的護國寺(日本大學豐山高校所在地)。昭和54年(1979年),日本大學建校90周年紀念之際,在山口縣萩市的誕生地設立“顯義園”,園內樹有“山田顯義先生之像”。平成24年(2012年),一般社團法人山田顯義紀念基金會成立。

山田顯義墓 山田顯義墓

元勛元老

1889年伊藤博文和黑田清隆接受“元勛優遇”詔敕並奉詔“匡輔大政”,開啟元老政治時代,以後陸續有山縣有朋、西鄉從道、井上馨、松方正義、大山岩、桂太郎和西園寺公望受命為元老。第1次山縣內閣總辭職後,山田顯義以與元老相當的元勛身份,參與了後繼內閣總理大臣的推奏。因此史學界存在一種觀點,山田顯義過早離世而沒有來得及在程式上獲得元老的正式任命,否則日本元老就不止是後來眾所周知的那九位而是十位。

法典伯·小拿破崙—山田顯義 法典伯·小拿破崙—山田顯義

人物評價

山田顯義文武兩道皆秀,志高貫通。他被西鄉隆盛讚譽為“小拿破崙、用兵的天才”。其軍事才幹令人驚嘆,有“用兵之妙有如神”之評。山田顯義作為岩倉使節團成員在法國訪問時,接觸《法國民法典》,確立“法律優先于軍事”的信條理念,以後一直埋頭潛心於法律研究,他擔任司法大臣約9年,主導了日本近代國家之風骨的明治法典(刑法、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憲法、民法、商法、裁判所構成法等等)的編纂,被視為構築近代日本的基礎的真正的功勳者。

山田顯義隨岩倉使節團出訪歐美期間 山田顯義隨岩倉使節團出訪歐美期間

榮典

明治2年(1869年)3月14日-從五位。

明治5年(1872年)6月25日-正五位。

明治4年(1871年)7月28日-陸軍少將。

明治8年(1875年)11月9日-勛二等旭日重光章。

明治11年(1878年)11月20日-陸軍中將。

明治12年(1879年)11月1日-勛一等旭日大綬章。

明治12年(1879年)12月15日-正四位。

明治17年(1884年)7月7日-伯爵。

明治17年(1884年)12月27日-從三位。

明治22年(1889年)12月25日-大日本帝國憲法發布紀念章。

明治23年(1890年)10月23日-從二位。

明治24年(1891年)4月7日-正二位。

明治24年(1891年)6月1日-前官禮遇。

明治24年(1891年)6月24日-義大利王國一等王冠勳章。

明治25年(1892年)11月14日-勛一等旭日桐花大綬章。

陸軍中將·正二位·勛一等山田顯義伯爵 陸軍中將·正二位·勛一等山田顯義伯爵

著作

山田顯義的主要著述收錄在《山田顯義書翰集》、《山田伯演說筆記》。

吉田松陰作《與山田先生》詩 吉田松陰作《與山田先生》詩

親族

明治3年(1870年),山田顯義與井上馨的養女、湯田溫泉瓦屋的鹿島屋喜右衛門的長女龍子結婚。明治12年(1879年)7月長子金吉出生,明治13年(1880年)3月,金吉夭折。長子早夭後,選定侄兒久雄為繼承人世襲伯爵,但久雄英年早逝,故由久雄的生父、山田顯義的胞弟河上繁榮夫婦返回山田家,為第三代伯爵。之後,山田的長女梅子成人後,嫁給了會津松平家松平容保的三子松平英夫,松平英夫過繼到山田伯爵家為養嗣子,改名山田英夫,世襲第四代伯爵,是陸軍中佐、貴族院議員。英夫的次子貞夫是陸軍大尉,在英帕爾戰役中陣亡。日本實業家、作家、大富豪薩摩治郎八是山田顯義的孫女婿。曾孫山田顯喜是日本大學藝術學部映畫學科教授。

人物形象

小說形象:森田成南的《抵抗の器 小說·山田顕義》、《後生可畏》;早乙女貢的《志士的肖像》;古川薰的《劍與法典——小拿破崙山田顯義》;秋山香乃的《獅子的棲息國》、《攻下五稜郭的男人》;佐藤三武朗的《日本巨人傳山田顯義》。

影視形象:《鮮為人知的幕府末代志士山田顯義物語》((青年期)山田涼介、(壯年期)渡哲也)、《花神》(演者:武田洋和)、《五稜郭》(演者:石橋正次)、《花燃燒》(演者:達淳一)。

日劇《山田顯義物語》 日劇《山田顯義物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