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東平縣

山東省東平縣

山東省東平縣

基本信息

基本內

東平,古稱東原。唐虞夏商時期屬徐州。“東原底平”是為東平得名之始。 西周,境內置須句、鄣、宿等諸侯國。春秋,須句屬魯;鄣屬齊;宿屬宋。戰國時,鄣、宿為齊無鹽邑。 秦代,始設須昌縣(治今埠子坡)、無鹽縣(治今無鹽村)、張縣(治今霍莊),屬薛郡。 西漢,增置富城、章縣,與無鹽縣先後屬梁國、濟東國、大河郡、東平國(國治無鹽縣宿城。)須昌、壽良二縣時屬東郡。 東漢,須昌、無鹽、壽張、富城、章縣同屬東平國。 三國魏,撤章縣,另四縣沿屬東平國(治遷壽張縣治霍莊)。 西晉,東平國治遷須昌城。東晉,改東平國為東平郡(郡治宿城)。晉代境內四縣沿襲。 南北朝,隸屬未變。南朝宋,撤富城,北魏又復置。至北齊,富城縣廢制,無鹽併入須昌縣(治遷宿城)。北周,境內須昌、壽張二縣屬魯州。 隋代,壽張縣治壽張集,屬濟北郡。596年(隋開皇十六年),須昌縣遷回原治;就原無鹽縣境置宿城縣(治宿城)。此須昌、宿城二縣屬鄆州(州治鄆城)。 唐代,須昌、宿城縣與壽張縣同屬鄆州(州治遷須昌)。鄆州先後為平盧、天平軍節度使治。627年(唐貞觀元年),宿城併入須昌縣。

707年(景龍元年),復置宿城縣。

788年(貞元四年),宿城縣改名東平縣,與須昌同附郡郭,此為東平縣名之始。

830年(太和四年),改東平縣為天平縣。

832年(太和六年),撤天平縣併入須昌縣。 五代,須昌、壽張縣沿屬鄆州。

923年(後唐同光元年),改須昌為須城縣。 宋代,隸屬沿襲五代。

997年(宋至道三年),置京東西路安撫使於鄆州(須城)。

1000年(鹹平三年),河決鄆州,州城浸沒,遂移州、縣城於五陵山前五里平原處(今州城)。

1119年(宣和元年),改鄆州為東平府(治須城)。

金代,1128年(金天會六年,)立劉豫為“大齊”帝,先治大名,後遷須城偽稱東京。並以須城為山東西路首邑。境內須城、壽張縣仍屬東平府(治須城)。 元代,須城、壽張二縣屬東平路,須城為路城。 明代初年,須城為東平府治,壽張沿屬。

1370年(明洪武三年),壽張縣分並須城、陽穀縣。

1375年(洪武八年),東平府降為州,同年撤須城縣併入東平州,屬濟寧府。

1380年(洪武十三年),復置壽張縣於王陵店(今台前縣),始離本境。

1385年(洪武十八年),東平州改屬兗州府。明代東平州領轄汶上、東阿、平陰、陽穀、壽張5縣。 清代前期,東平州仍屬兗州府。

1730年(清雍正八年),升東平州為直隸州,領轄東阿、平陰、陽穀、壽張4縣。

1735年(雍正十三年),撤直隸州為散州,沿治東平州城。

1913年,改東平州為東平縣,治所沿襲,屬濟西道(駐聊城)。

1928年,裁道制,直屬山東省政府。

1935年,屬省第一實驗區行政長官公署(駐濟寧)。

1938年,改屬省第二行政督察區。

1939年9月27日,東平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後,先後屬泰西行政委員會和泰西專員公署。

1941年6月,屬冀魯豫第一專署。1942年7月,改屬冀魯豫第二專署。

1945年5月,東平解放,屬冀魯豫第八專署。1947年7月,屬冀魯豫第七專署。

1948年5月,復屬泰西專署。 1950年5月,屬泰安專署。

1958年12月,平陰縣併入東平縣,屬聊城專署。

1959年8月,改屬濟南市。同年10月,撤銷東平縣,恢復平陰縣,其縣境大部屬平陰縣。

1962年1月1日,恢復東平縣建制,復屬泰安專署。

1985年8月,泰安地區改為泰安市,東平縣沿屬。

1989年5月,東平縣的縣城從州城鎮遷往後屯。

東平縣處於魯西南平原北部,東部受魯中山區的阻擋,境內受季風的影響,屬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具有四季分明的特點。春季(3-5月),冷暖氣團對峙,進退不定,驟冷驟熱,盛行東南風,氣候乾燥,回暖迅速。夏季(6-8月),炎熱多雨,高溫高濕,降水集中,常有暴雨澇災。秋季(9-11月)受大陸氣團影響,氣溫迅速下降,降水減少,雲淡風輕,日照充足。冬季(12月-翌年2月),盛行偏北風,氣壓高,溫度低,氣候乾燥。

東平縣位於北緯35°46'24”至36°1O' 2O”,東經116°02′52″至116°39′44″之間,東與肥城市毗鄰,南與汶上縣、梁山縣接壤,西部隔黃河與東阿縣、陽穀縣,河南省台前縣相望,北與平陰縣搭界,全縣土地總面積1330.44平方公里,折合2010661.2畝,地勢東北高、西南低,縣境內搖擁有多種地貌類型,山地、丘陵、平原、窪地、湖泊、河流兼而有之。

山地丘陵主要分布在我縣北部地區,屬魯中南低山丘陵邊緣。最高點為舊縣鄉歪老婆頂,海拔451米(黃海高程)。

平原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區,屬大汶河沖積平原,地面高程在40米以上,多數土層深厚,土壤構型良好,適宜農業種植。

窪地主要分布在東平湖區,該區西邊是黃河,東邊是本平湖滯洪區,屬黃河沖積平原除臘山崑山馬山等少數孤山殘丘外,其餘均為地面高各40米以下的湖窪地,最低點在新湖鄉軒場附近,海拔1236.7米。

東平湖為山東省第二大淡水湖,該湖為"水泊梁山"的僅存水域,由一級湖和二級湖組成。全部湖泊水面176940.5畝,折合117.94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8.8%。東平湖水面好,餌料豐富,風光秀麗,具有發展水產養殖業和旅遊業市巨大潛力。

縣境內有18條河流,主要有黃河、大汶河、匯河、金線河等,全縣河流總水面52914.7畝,折合35.28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2.6%。 東平縣,是山東省泰安市的一個縣,位於魯西南,西臨黃河,東望泰山,總面積1343平方公里,人口78萬,轄14個鄉鎮、街道辦事處,居委會10個,村委會706個。全縣地勢北高南低、東高西低,山區、平原、湖窪各占三分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