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威海)翻譯學院

山東大學(威海)翻譯學院

山東大學(威海)翻譯學院成立於2004年6月,前身是建立於1991年8月的外國語言文學系,全院現有教職員工66人,其中專任教師有46人。

基本信息

學院簡介

山東大學(威海)英德雙語班畢業照
翻譯學院成立於2004年6月,前身是建立於1991年8月的外國語言文學系,現設有英語系和日語系。英語系設英語語言文學、翻譯本科專業,其中英語語言文學專業分英德雙語、英法雙語和英語語言文學三個培養方向,本專業可以在英漢雙語翻譯、英語語言與教學兩個方向上招收碩士研究生;日語系下設日語語言文學本科專業。
全院現有教職員工66人,其中專任教師有46人。目前共有教授6人,副教授13人,外籍教師10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7人。共有學生1161人,其中研究生54人,本科生1107人。學院教學資源與設備先進,其中包括圖書資料室1個,自主管理數位化語音實驗室3個,電教中心語言實驗室6個,多媒體實驗室2個。
學院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建設,90%以上的專任教師具有碩士、博士學位,並聘請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翻譯協會副會長張柏然教授等著名學者作為學院的兼職教授。承擔和參與多項國家社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省級精品課程建設等科研與教研項目,出版各類著作三十餘部,發表學術文章200餘篇。學院還先後成立了翻譯研究所、日語研究中心等科研機構,翻譯研究所在翻譯學詞典研究方面已形成特色,並在全國有一定影響。
翻譯學院秉承“Honesty,Industry,CollaborationInnovation(誠信,勤奮,合作,創新)”的院訓精神,始終堅持以觀念更新為先導,以制度創新為動力,以師資和學科建設為關鍵,以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複合型人才為中心,逐步建立了以翻譯教學與研究為特色的教學和科研體系,不斷拓展學科發展空間,提高教育質量、辦學水平和辦學效益,以實現學院的跨越式發展。

專業介紹

英語專業

英語語言文學方向
本專業英語語言文學方向培養學生熟練地掌握英語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具有較強的口語、筆譯能力,了解英語語音、語法、辭彙及文學等專業理論知識,了解英語國家的政治、經濟、貿易、文化、科技等方面基本知識。學生畢業後可在外事、經貿、文化、教育、科研、出版傳播、旅遊等部門從事翻譯、研究、教學、管理等方面的對口工作。
主要課程:綜合英語、高級英語、閱讀、口語、視聽、寫作、語言學、英美文學、英漢/漢英翻譯、口譯、翻譯理論與技巧、英語國家概況、第二外語等。
英德雙語方向
本專業英德雙語方向培養的學生能夠熟練的掌握英語、德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了解 英語、德語國家基本國情和文化知識。畢業生可從事英語專業各種工作,也可從事對德語要求一般的工作;從事多語種互譯和外貿工作;優秀學生可以考取英德互譯專業的高級翻譯研究生。
主要課程:英語課程:綜合英語、英語語音、英語聽力、高級英語、口語、寫作、跨文化交際與涉外禮儀、筆譯、口譯、英國文學、辭彙學、套用語言學、英美文學史、漢英問題翻譯等課程;綜合德語、高級德語、實用德語翻譯與寫作、新聞德語、科技德語、實用商貿德語、實踐德語等。
英德雙語屬於一個專業方向,隸屬於英語語言文學專業。
英法雙語方向
本專業英法雙語方向培養的學生能夠熟練的掌握英語、法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了解英語、法語國家基本國情和文化知識。畢業生可從事英語專業各種工作,也可從事對法語要求一般的工作;從事多語種互譯和外貿工作。
主要課程:英語課程:綜合英語、英語語音、英語聽力、高級英語、口語、寫作、跨文化交際與涉外禮儀、筆譯、口譯、英國文學、辭彙學、套用語言學、英美文學史、漢英問題翻譯等課程;綜合法語、高級法語、實用法語翻譯與寫作、新聞法語、法語國家文化、實踐法語等。
英法雙語屬於一個專業方向,隸屬於英語語言文學專業。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翻譯專業

本專業培養的學生能夠掌握英語,同時提高自身的漢語水平;熟知中西方社會、歷史、文化的概貌及精神實質;熟練運用雙語進行語言與文化的溝通和組織工作;學好相關的人文和科技基礎知識,培養較強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及能力;既要了解外國的社會文化,又要了解我國的國情;具有一定程度的第二外國語的實際套用能力和獨立做好工作和從事研究的能力。
主要課程:綜合英語、英語多文體閱讀、英語聽說、英語聽說與譯述、英語寫作、翻譯概論、翻譯與思辨、口譯初步與視譯、古漢語選讀、交替傳譯、同聲傳譯、英漢互譯技巧、英漢高級綜合互譯。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日語專業

本專業培養的學生具有紮實的日語語言基礎、深厚的日語專業素質和比較廣泛的日本文化知識。學生主要學習日語語言、文學、歷史、政治、經濟、外交、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接受日語聽、說、讀、寫、譯等方面良好的技巧訓練。學生畢業後可在外事、經貿、文化、出版傳播、教育、科研、旅遊等部門從事翻譯、研究、教學、管理等方面的對口工作。
主要課程:基礎日語、高級日語、聽說、語法、寫作、翻譯理論與實踐、語言理論、經貿日語、日本文學史、日本文學作品選讀、日本概況(文化)等。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歷史沿革

翻譯學院的前身是外國語言文學系。山東大學威海分校從1987年開始招生時,外語教學隸屬於公共課教學部,1990年之前只有10名外語教師,負責全校的公共外語教學。1990年8月,為提高外語教學水平,公共課教學部成立了外語教學教研室,教研室主任由鄧萬勇擔任。隨著學校的發展,為強化教學管理與教學紀律,學校於1991年5月23日出台了《關於加強教學管理工作的幾點意見》,明確提出了積極籌建外國語言文學系的構想。9月,首批招收山東省臨沂地區沂南、沂水兩縣的英語專業專科委培生40人,分兩個班進行授課。同年11月13日外國語言文學系正式成立,由鄧萬勇擔任副主任,叢培傑擔任直屬黨支部書記。
為推動公共外語教學質量的提高,1992年6月,外國語言文學系首次組織全校學生參加了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1993年9月設定朝語、俄語兩個新專業,朝語專業招收專科生29人、俄語專業招收專科生30人。1994年,鄧萬勇被任命為外國語言文學系主任,增加趙篤玲任系直屬黨支部副書記。
為適合學校公共外語教學的實際,1995年9月18日,正式成立山東大學威海分校公共外語教研室,作為獨立教學單位與外國語言文學系脫離。外國語言文學系主任仍由鄧萬勇擔任,李靖民擔任副主任,韓建新負責直屬黨支部工作,趙篤玲擔任直屬黨支部副書記。當時,在招生生源上主要以為地方委培師資、招收專科委培生為主。1995年增設了日語專業,招收專科生31人,並成立了日語專業教研室,由張永福擔任教研室主任。1995年根據師資力量等條件,朝語專業由兩年制改為三年制,英語專業在專科教學的基礎上又招收了第一屆本科生。從此外國語言文學系有了專科和本科兩個層次的學生,專業教學逐步走向正軌。
1996年任懷平教授調入我校,負責外國語言文學系行政工作。期間,外語系在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和辦學條件等方面都得到了較大的改善,專業教學水平進一步提高。1998年7月為整合外語教學師資,充分利用師資資源,學校決定外國語言文學系和公共外語教研室合併,仍稱外國語言文學系,由任懷平教授任系主任,張學智任系副主任,韓建新兼任系黨總支書記,趙篤玲任系黨總支副書記。截止1998年末,外語系設有四個教研室和韓國經濟文化研究所,教師人數達到 33人,教學與科研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上了一個新台階。
1999年以後外國語言文學系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新時期,在校學生人數從1998年末的264人迅速擴展到2002年的833人。朝語專業自1999年開始招收本科生,日語專業自2000年開始招收本科生。2001年,外國語言文學系英語專業開始對外招收雙語翻譯及語言學方向的研究生,首批招入2人,2002年招入6人,2003年招入4人。到2002年末,外國語言文學系師資隊伍建設有了長足的發展,教師人數達到7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 21人,碩士生導師3人。在此期間,外語系領導班子又進行了調整,由趙篤玲擔任黨總支書記,仍由任懷平擔任系主任。
2003年2月19日,為加強公共外語教學,提高全校學生的大學英語水平,公共外語教研室從外國語言文學系脫離,成立山東大學威海分校大學外語教學部。8月8日,為加快朝語專業發展,朝語專業教研室從外國語言文學系脫離,與對外教育交流學院合併成立山東大學韓國學院。此後,外國語言文學系設英語、日語兩個專業,教職工27人,在校學生729人,其中本專科生717人,研究生12人。
2004年2月,外語系調入第一位博士生導師孫迎春教授。6月24日,在原外語系基礎上成立了翻譯學院,下設英語系和日語系。領導班子相應進行了調整,由孫迎春教授擔任院長,彭兆強副研究員擔任黨總支書記,常曉梅教授、孫玉林副教授擔任副院長,李和慶副教授任英語系主任,孫玉林副教授任日語系主任(兼)。2008年6月,院領導班子進行了換屆調整,由任懷平教授擔任院長,彭兆強擔任黨總支書記,孫文范擔任黨總支副書記,黎東良教授、張彩波副教授、薄振傑副教授擔任副院長,李傑老師任英語系主任,康振國老師任日語系主任。

學院院徽

院徽
翻譯學院院徽於2005年9月由翻譯學院周新順老師設計。院徽的主體由同心圓中間傾斜的英文大寫字母“T&I”組成,是英文“Trans-lation & Interpretation”(翻譯與闡釋)的首字母縮寫;同時,T與&合起來可以看成一個大寫的F,&與I合起來又可以看成一個大寫的Y,而“FY”正是“翻譯”的漢語拼音首字母組合。所以“T&I”的組合表征了兩種語言符號之間的等值轉換,這正是翻譯學科的所追求的理想目標。院徽的內圓代表一輪即將噴薄出海的朝陽(下部小半圓還浸在蔚藍的海水中),喻示著翻譯學院雖然年輕,然而卻像朝陽一樣充滿希望;藍色海水中的“SDU·WH”是“山東大學·威海”的簡寫,一方面表明了翻譯學院的隸屬性質,另一方面也表明了翻譯學院是依託著百年山大和威海深厚的歷史淵源而冉冉升起的。內圓與外圓之間分別是翻譯學院的漢語和英語(School of Translation & Interpre-tation)的完整表述。

學院院訓

翻譯學院院訓草案是由翻譯學院常曉梅、李和慶和彭兆強等老師共同提出的,經多次修訂,最終成形。2004年11月翻譯學院在全校範圍內發起的院訓有獎徵集活動,這條院訓最終贏得了最高得票率,並於2005年3月份經翻譯學院院務委員會批准而被正式確立為翻譯學院院訓。這則院訓以英文為標準表述形式,輔以漢語說明,具有深刻、豐富而獨特的內涵,非常切合翻譯學院的歷史與現實。

學院資料室

翻譯學院資料室面積總計40.8平方米,人均1.36平方米。現有藏書6372冊、外文原版書2496冊、學術期刊28種、中外文報刊9種,各類教學音像資料960套。近幾年學校下撥的文獻資料購置經費在逐年遞增,資料室購置經費占翻譯學院學科經費的30%,能基本滿足現有教師教學與科研的要求。2003年資料室的桌椅和書架全部更新,改善了閱讀和藏書條件,為教師、研究生和四年級本科生在正常上班時間開放。
此外,學校圖書館還有大量外文資料,中僅今年(截至5月份)就新進外文圖書2228冊;另有95種外文原版期刊。
翻譯學院將進一步加大圖書資料的經費投入力度,採購更多精品圖書資料,並以高效能的管理和高質量的服務為廣大師生提供良好的教學保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