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鹿之介幸盛

山中鹿介幸盛(やまなか しかのすけ ゆきもり,天文14年8月15日(1545年9月20日)-天正6年7月17日(1578年8月20日)),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山陰地方的武將,尼子氏家臣。實名幸盛(ゆきもり),幼名甚次郎(じんじろう),其父是尼子氏的重臣—山中三河守滿幸。母親是立原源太兵衛久綱之姐。他也是著名尼子十勇士筆頭,擁有優秀勇武的綽號“山陰的麒麟兒”,忠臣的典範。

概述

山中鹿之介幸盛 (1545-1578)
天文十四年(1545)八月十五日,出生於新宮谷山中屋敷,幼名甚次郎。父親是尼子家重臣山中三河守滿幸,母親是尼子家臣立原久綱的姐姐。

歷史介紹

在鹿之介年幼時,有一次與兄長一起被母親叫到床塌前。在那,他第一次看到家傳的鹿角三日月盔。兄長指著這副有著巨大鹿角前立的甲冑對鹿之介炫耀到:“甚次郎,這是咱們家傳的寶胄,現在已經傳給我了,等我十歲時披上它出陣斬敵首後,就是象父親一樣真正勇猛的武士了。”鹿之介羨慕的看著鹿角盔,胸口不停的起伏,隨後低下頭說道:“我也要戴上它,我也要成為真正的武士。”母親此時接著說道:“你們兩個記住,主君尼子家的大恩永遠也不能忘記,你們的父親對你們寄予厚望,希望你們成人後討伐萬惡的敵人毛利,讓尼子家恢復以前的輝煌。”鹿之介將此訓言時刻銘記在心,在後來的成人儀式上,他眼中泛著淚光,心中默念興復主家的誓言,對著鹿角三日月許願:“願我經歷七苦八難......"。
十六歲時,繼承了山中氏家業的鹿之介首次身披鹿角三日月盔上陣,一騎斬殺山名家的驍將菊地正茂,一戰成名。
永祿六年(1563),在山陰、山陽兩線頻頻告捷的毛利軍開始進攻尼子家十旗之一的白鹿城總數一萬五千餘的毛利軍圍住了僅兩千駐軍的白鹿城。城主松田誠保向本家求援。因為白鼻城是通往月山富田城的咽喉要地,如果失守,富田城就很難保住。所以尼子家緊急派兵一萬援救,但是在白鹿城下被迎擊的毛利軍擊潰。此役中十九歲的鹿之介擔任了撤退時的殿軍指揮,出色的表現令追擊的毛利軍無功而返。
白鹿城陷落後不久,毛利軍三萬餘包圍了尼子家居城月山富田城。永祿八年(1565),毛利軍從管谷口、御子守口、鹽谷口三面對富田城展開猛攻。尼子軍憑藉堅固的陣地將毛利軍擊退。鹿之介在鹽谷口討殺了敵將高野監物。永祿九年(1566),在毛利家圍城斷糧的策略下,號稱難攻不落的月山富田城開城投降,尼子家滅。尼子家遺臣四散。二十二歲的鹿之介流浪到京都東福寺,出家當了和尚,但不想竟在那遇到了尼子家僅存的後代孫四郎勝久。復興主家的願望再次在鹿之介心中強烈的沸騰起來。永祿九年(1569),鹿之介集合了尼子家遺臣舊部,在出雲忠山擁立尼子勝久,樹起了興復主家的大旗。不久,尼子軍人數就膨脹到三千多人。在鹿之介的率領下,這支尼子軍士氣空前高漲,僅一個月就攻下了月山富田城,聲勢大振。為了鎮壓,毛利家緊急從九州抽調了小早川軍團,趕赴出雲,與毛利輝元、吉川元春合兵後北上反攻月山富田城。元龜元年(1570)二月十四日清晨,在城南的布部山,一萬四千之眾的毛利軍與七千尼子軍展開決戰。激戰至午時,尼子軍稍占優勢。此時毛利家名將吉川元春看出尼子軍本陣空虛,遂率一支別動隊從右側迂迴,通過收買當地土民,找到一條上山小道,一舉突入尼子軍本陣,戰況立刻發生逆轉。尼子軍大亂,主將鹿之介以下幾乎全部戰死,鹿之介單身脫出,護衛尼子勝久退到末次城,月山富田城也得而復失。
布部山合戰失利後,尼子家的城塞相繼陷落,鹿之介等退出出雲,投奔了織田信長。信長稱讚鹿之介是“真正的武士”,賞賜名馬四十里鹿毛。並將其與尼子殘部一起劃歸明智光秀部。
天正五年(1577),信長任命羽柴秀吉為總大將,開始進攻中國的毛利家。在攻下播磨要隘上月城後,鹿之介與尼子勝久等三千餘尼子軍擔任了守備。不久,毛利、宇喜多聯軍三萬多反攻上月城,因為秀吉被謀反的三木城主別所長治牽制,無法增援,戰況非常緊急。秀吉曾私下對鹿之介說:【捨棄尼子家吧,這樣下去只會是浪費時間。】但是鹿之介一口否決。不久,上月城失守,尼子勝久自刃。這樣除了被軟禁於毛利家的尼子義久外,尼子氏已無後代,鹿之介的主家興復的夢想完全破滅了。此時的鹿之介還想著:【至少也要多殺死毛利家幾人】。遂假意投降。
天正六年(1578)七月十七日,當鹿之介在被押解往安藝的過程中,路過備中國甲部川渡口時,受吉川元春密令的刺客河村新左衛門趁鹿之介眺望水面時突然下手。因為身付枷鎖閃躲不便,鹿之介終被殺害。這位被稱為“出雲之鹿”的山陰名將遇害時年饉三十四歲。
雖然鹿之介的夢想沒能實現,但是他那專注自己全部感情忠於主家的精神被世人所敬佩。後來許多武將在成人儀式上採用對著月牙型的日月盔發誓的形勢表示對主家盡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