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區

山上區

本區屬於平原和山地的交界地帶,約三分之二為平地,三分之一為丘陵地,但全區海拔高度均不超過300米,地勢東部較高,以北嶺尖山頂迤延向西形成半箕形盆地。位於曾文溪沿岸,流經本區與大內區的交界,氣候上屬熱帶季風氣候。

簡介

山上區位於台灣台南市中央偏南,北臨大內區,東鄰玉井區,西鄰善化區、新市區,南接新化區、左鎮區,明德外役監獄即位於本區。
本區屬於平原和山地的交界地帶,約三分之二為平地,三分之一為丘陵地,但全區海拔高度均不超過300米,地勢東部較高,以北嶺尖山頂迤延向西形成半箕形盆地。位於曾文溪沿岸,流經本區與大內區的交界,氣候上屬熱帶季風氣候。

歷史沿革

山上區原是平埔族西拉雅族新港社的遷徙地之一,舊名“山仔頂”,日人來台後沿用舊地名,直到1920年台灣地方改制,於此地設定“山上莊”,劃歸台南州新化郡管理。戰後改設台南縣山上鄉,1946年7月1日將轄內潭頂、大社兩村改劃新市,另接受原左鎮鄉平和村之一部設為平陽村。2010年12月25日台南縣市合併,改為 山上區

地名由來

山仔頂地名由來有二:

位於新化丘陵西麓,曾文溪掘鑿河階之上,自低處向上望,似乎像是座落於小山上的聚落。

指河流環抱之丘陵,舊時曾文溪常改道,主、支流路將山仔頂及附近幾個聚落包圍起來,遠望之如山陵矗立。

因而有“山仔頂”之稱,改制後稱同義名“山上”,沿用至今,但當地人仍習慣以台語稱呼其舊名“山仔頂”。

聚落髮展

山上區在明鄭時期便有軍隊屯墾,鄭成功部將余士龍為養軍,始開墾荒地、率兵屯駐,經年累月人口漸漸繁殖,於清嘉慶年間形成聚落。當時漢族商賈,土官往來於石仔瀨(今大內區)與之曾文溪兩岸,繁華昌盛一時。今 山仔頂(現山上區山上里)人口約只有300多戶,人口數尚不及山仔頂下、縣道178號沿線之 南洲,目前南洲為區公所、農會及市場等農商業活動及行政的中心。

行政區劃

山上里、玉峰里、南洲里、豐德里、平陽里、明和里、新莊裡

里名面積 km2面積排名鄰數鄰數排名戶數戶數排名人口 2013.2人口排名人口密度 人/km2人口密度排名
山上里 1.253 7 15 3 382 3 1111 3 886.7 2
南洲里 1.65 6 20 2 656 2 1899 2 1150.9 1
明和里 5.673 2 23 1 758 1 2096 1 369.5 4
新莊裡 2.832 5 9 4 372 4 1078 4 380.7 3
玉峰里 10.36 1 8 5 249 5 642 5 62 8
豐德里 2.96 4 5 6 156 7 450 6 152 6
平陽里 3.15 3 5 6 159 6 416 7 132.1 7
山上區 27.8776
85
2732
7682
275.6 5

交通

公路

福爾摩沙高速公路善化交流道

台20線

市道178號:安南區-安定區-善化區-山上區

客運

興南客運

教育

國民中學

台南市立山上國民中學

國民國小

台南市山上區山上國民國小

旅遊

山上天后宮

山上天后宮,明亮寬敞,一派當地莊廟氣勢。主祀的玉二聖母並非媽祖,而是大陸普嚴鎮大德正道之天神,

原稱二娘娘,隨鄭成功部將來台屯墾安祀。

沿路古木參天,見證台南水道的興衰

明德山莊

明德山莊,它的官方名稱為「台灣明德外役監獄」,為縱囚論的現代實踐。沒有圍牆、欄桿,收容的多半是表現良好或刑期將滿者。環境幽美,全國只有兩個。

山上水源地

「水道設施」是日治時期台灣衛生工程的一部分,普遍可見於大城小鎮,位於台南市山上區的古蹟~原「台

南水道」,是日人基於台南市街之飲水需求所設定,於大正元年(1912),經台灣總督府在第28回帝國會議提案經裁定核准後,以263萬圓之預算進行可供應台南市區10萬人需求的現代化自來水基礎建設。奇怪的是,為什麼台南市人用的水道設施會出現在台南市呢?原來在台南縣山上區的水源地是屬於台南市政府的財產,台南市與台南市之間因為水源地的關係,彼此交換一塊面積差不多大的土地,就因為如此,在台南市也有一塊屬於台南市的地喔!

埔羌坑月世界

埔姜坑後山,峭壁險勢,草木不生,完全是一片含鹽分高的白色堊土。屬厚泥岩層分布,為沉積岩,顆粒細小,透水性低,植物不易著生,每遇下雨即變軟、黏、滑,順斜坡而下形成雨蝕溝,裸露猶如鋸齒狀的山脊。此地牛山濯濯、景色荒涼,遠離城市之喧譁,只聞天籟,不識人聲。在皎潔的月夜,月光如銀瀉地,露營其間,對著一輪明月,不由得興起一陣陣遐思,有如置身廣寒宮。

特產

網室木瓜、鳳梨、花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