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軍[高級教師]

1969年5月生,漢族,肅南一中副校長,中學政治高級教師,甘肅省青年教學能手,甘肅省骨幹教師,張掖市學術技術帶頭人,張掖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長期在教學一線工作,擔任班主任10年,發表論文八篇,主持課題六項,通過省級鑑定三項。

導讀

屈 軍屈 軍
祁連山的雪水滋養了松樹的體魄,朔漠的風櫛礪出芨芨草堅韌的性格。科教興國的號角召喚著一代自強不息的弄潮兒追波逐浪、御風遠航。耕耘在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民族教育的沃土上,沓沓而行的青年教師屈軍就是其中脫穎而出的一位。

學貴有恆在於勤

屈軍同志生於1969年,少年時代就出類拔萃,學習刻苦勤奮,享譽鄉里,自此後,當地的孩子們還以他為榜樣,鄉鄰們更是拿他作為教育孩子對象。1985年6月,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張掖師範,為使自己能真正成長為一名合格的教師,除學好正常開設的課程外,還大量閱讀課外書籍,努力拓寬知識面。師範畢業後,他被分配到了肅南大河區學校從教,由於當時大專生緊缺,在這所八年制的學校,除教國小語文、數學外,他還要擔負起國中教學的重任。三年來,國中課程中除英語外所有其他的課程他都摸了個遍。常常是缺啥教師就教啥課,成為當時學校小有名氣的多面手,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教啥能學啥。學啥啥就行。靜謐的小山溝,單調的夜晚,乏味的業餘生活,使不少青年在酒瓶後面消磨時光,他也經常被隔壁的猜拳喝酒聲吵醒,為了不至於消磨大好時光,他只好穿起衣服到辦公室捅開爐子讀書學習。一九九一年他以張掖地區成人高考第一名的成績被張掖師專政史系錄取,基層工作過的閱歷,使他格外珍惜自己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跟應屆生同在一個班裡學習,他變壓力為動力,把更多的心血傾注到了學習上。除上課外,不是在宿舍看書,就是泡在圖書館,考試成績經常名列前茅,受到了教師的肯定和同學的尊敬。在校期間,他被光榮的吸收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一九九四年七月師專畢業後,繼續回肅南大河學校從教,但他並沒有停止前進的腳步,而是踏上新的征程——參加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兩年後,他被調入肅南一中,新的工作環境,使他又一次感到知識的欠缺,更加增強了參加自考的念頭。從此,他迎來了自學史上最艱難的一頁,由於一中教學要求高,常常工作忙得不可開交,業餘常加班加點,學習時間少,只能一點一點擠。經常是學生早讀他也早讀,學生自習他也自習,不僅組織了學生而且使自己學習也得以很好的堅持。艱難的求學路上終於迎來了豐碩的回報,2000年12月他拿到了《政治管理》本科專業17門課程的全部合格證,並順利通過論文答辨,成為肅南縣第一個通過自學考試獲得本科學歷的人。他深知學海無涯,天外有天,自己每走的一步都與自身的發展和學生的發展息息相關,他學得更加起勁,學得更加悉心,準備迎接新的挑戰。2010年被西北師大錄取,在職攻讀教育碩士(教育管理專業)。

精益求精育真人

在孜孜不倦求學的同時,他並沒有耽誤工作,而是堅持以工作第一的原則,始終兢兢業業奮戰在教學第一線上。教學中,他不僅注重教學經驗的積累,同時不斷吸納別人的一些好經驗、好教法。尤其通過學習魏書生,任小艾等教育改革家的一些教改經驗,思想大為開拓,進而形成了自己生動、新穎的教學風格。他尤其善於抓住不同年齡學生的心理特點,並根據個體差異、深入淺出、循循善誘。“屈老師是個好老師”這是牧民民眾對他的總體評價,一屆又一屆的學生說“屈老師的課我們愛聽”。也正因為愛聽他的課,學習成績好的希望到他的班,成績差的學生家長也希望把子女交給他。

在剛參加工作的那幾年,大河學校國小畢業成績一直徘徊不前。他接受畢業班班主任後,認真分析學生成績不理想的原因。針對牧區學生抽象思維發展較慢,導致學生學數學難,不愛學數學的狀況,從學生身邊的實例出發,抓住學生的興趣愛好,激發學生對數學求知慾,使學生數學成績大幅度上升。並連續兩年刷新大河學校國小畢業成績,重新在牧民民眾中樹立了學校的形象。他本人也每年被學校評為“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一九九年教師節,剛在張掖師專上課一星期的他,被通知參加肅南縣教育系統先進表彰大會,縣委、縣政府授予他“優秀德育工作者”的光榮稱號。

調入肅南一中後,他主要從事初、高中的思想政治課教學,教學中除傳授知識外,更重要的是結合實際和時政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教學生“做怎樣的人”,“如何學會做人”。並努力進行政治教學改革,從一課一單元走出,整體上把握政治教與學的性質,目的、內容、方法以及基本規律,採用“引發論點→供給材料→設定疑問→引導分析→獲取新知”的啟導探究發現的教學方法。努力做到素質教育與知識教育相統一,素質教育與熱愛社會主義的情感,民族自豪感相統一,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機協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連續多年的全縣國中會考中,所帶班級政治課合格率均為100%,名列全縣之首。更重要的是,他的高中教學碩果纍纍。尤其是在二○○○年的高考中,所帶班近40%的學生政治成績在百分以上,文科班被高等院校錄取的考生政治平均成績為102分。而以往高考,政治學科每年能上百分的也就1—2人。顯著的教學成績受到了學校的肯定和社會的認可,2000年9月他被縣委縣政府授予“優秀教師”稱號,2001年被確定為縣級骨幹教師,2002年被確定為地級骨幹教師。

為了推動基層教育教學工作的進一步,縮小與兄弟學校之間的差距,2002年又到基層----肅南二中,擔任副校長兼教導主任。他主動擔任初三政治課,在與初三課任教師一起走過那些披星戴月的日日夜夜後,他收穫到了教學生涯中第8個初三畢業班的好成績:合格率100%,優良率71%,而當年全縣政治學課成績大副下滑,合格率只有百分之六十多。其中一名同學更是考了98分,使全縣今年政治學課最高分之一。他的教學也在這一年得到了再次升華,那就是不僅能在縣城學校教出好成績,而且在基層學校也能教出好成績。
身份的轉換,帶來了角色的轉變。2007年8月起擔任一中教導主任和副校長以後,堅持在高考一線上課,和學校領導班子一起商討制定並出台了學校十年發展規劃,教師獎懲條例等多項制度的出台,極大地調動起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力,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09年高考錄取率達85%,2010年高考成績再創輝煌,本科錄取率達到60.9%,總錄取率達到94.6%,是恢復高考30年來的取得的最好成績。為爭創民族地區教育品牌學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任勞任怨現真心

十多年裡,班主任工作成了他的最愛,甚至把班主任工作視若生命。他在與同事的交流中,時常流露出這樣的心跡:“一個不當班主任的老師,就不是一個好老師;一個怕當班主任的老師,就可能是一個心理不健全的老師。”因此,在學校每次選派班主任時,他總是挑最難帶的班級,最難帶的學生。他用自己的真情打動學生,用自己的愛去溫暖學生,建立起了融洽而和諧的師生關係。尤其是在網路信息飛速發展的時代,他更是把學生的思想教育放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每帶一屆學生,他都會詳細、認真地給每一個學生設計成長記錄袋,隨時隨地見證他們的生活、學習以及思想動態。他很早就建立起了家庭、學校、社會相結合的教育網路,每學期召開不少於4次家長會,每學期對每個學生至少家訪2次,可以說,他對每個學生的性格、愛好、特長做到了了如指掌,教育更是做到了有的放矢。日常工作中,班級活動開展的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充實了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

在學校發展處於低谷,生員問題日趨嚴重的情況下,他認識到學生的多少關係到學校的生存,也關係到自己的榮譽。為了扭轉這種不良的局面,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他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次次推心置腹地家長座談會、一份份精心設計的問卷調查表,廣泛地聽取了來自社會、家庭、學生的不同意見。他四下奔走、到處輾轉,為學校挽留了好多學生。在他的精神感召下,全校教師齊心協力、狠抓苦幹,短短兩年,就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績,一個“讓家長放心,讓社會滿意”的學校正在確立。多年來,他所帶班級學生思維活躍,學習主動,創造意識強,各種竟賽總是走在其他班級的前面,得到了家長的擁護,學校領導的交口稱讚。在擔任班主任工作10年間,多次榮獲學校優秀班集體稱號,個人也曾3次被學校評為優秀班主任。

恪盡職守抓成效

在由國小教師成長為高中教師的過程中,他還有大河學校團支部書記成長為肅南一中團委書記。在帶領一中廣大團員、青年開展民族特色的團建工作中,效果顯著。2000年五月,一中團委被團地委授予“五四紅旗團委”稱號,他本人也連續三年被團縣委評為“優秀團幹部”。

自2002年9月屈軍同志被任命為肅南二中副校長兼教導主任,開始了由教學能手轉變為教學管理工作者的征途。在新的工作崗位上,確定了以教學質量的提高作為提升學校辦學水平的突破口,注重過程管理,加大了精細化管理力度;重視教師業務素質的培養提高和學風建設;圍繞新課程改革,依託校本教研,堅定的走科研興校、質量強校之路。學校教學質量得到顯著躍升,得到了廣大教職工的認可和牧民民眾的好評。2007年8月起,他開始擔任一中教導主任和副校長。突出教學質量這一中心,抓好學校改革和備戰高考兩個重點,推進名師培養、管理精細、校園文化三項工程,實施質量立校、改革興校、特色活校、科技強校四大戰略,推行了級主任管理制、班主任選聘制、教職工聘任制、崗位責任制、績效工資制的“五制改革”,確立了“人本、和諧,讓每個學生做最好的自己”的辦學理念。2007年以來,學校被表彰為張掖市“招生工作先進集體”、“體育競賽訓練工作先進集體”、“五五普法先進單位”、“團隊工作先進單位”、“青年志願者先進集體”;被命名為張掖市“精神文明單位”、“德育工作示範校”和肅南縣“平安學校”、“家長示範學校”、“思想道德建設示範點”、“青少年科學教育培訓基地”和“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在他的精神感召下,全校教師齊心協力、狠抓苦幹,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績,一個讓家長放心,社會滿意的學校正逐步形成。2009年高考錄取率達85%,2010年高考成績再創輝煌,本科錄取率達到60.9%,總錄取率達到94.6%,是恢復高考30年來的取得的最好成績。為爭創民族地區教育品牌學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創新模式立真名

作為市管拔尖人才他積極發揮“傳、幫、帶”作用,培養青年教師儘快成長,主要是組織課題組,通過帶領全體成員積極開展課題研究培養學校教育科研的骨幹力量為。

作為校長他注重錘鍊適應牧區教育發展的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讓每一位教師都不斷擴展視野,豐富知識,用全新的觀念指導自己,用全新的理論武裝自己,用全新的方法提升自己。在他的領導下,制定了“2733”名師培養工程,通過拓寬內外二條培訓渠道,實施“換腦子、引路子、壓擔子、架梯子、結對子、搭台子、摘果子”的七子校本培養措施,形成教學新秀、教學骨幹、教學名師三層梯級培養模式,最終取得“學科教學的名家、教育科研的專家、班級管理的行家”的三家名師的培養效果,使各個層次的教師都朝著自己專業化發展的目標不斷前進。三年來,學校教師共有課題研究、論文發表、軟體設計、優質課評選、輔導學生等600多項科研成果,是建校50年來的總和。目前,學校已經培養了省、市、縣三級骨幹教師11人,市、縣拔尖人才5人,省級教學能手3人,縣、校級教學名師15人,已成為學校教學工作的中堅力量。

教研輸教見真功

多年的教學生涯使屈軍老師深深認識到沒有理論的指導,教改是沒有生命力的。因此,他十分重視教學研究,尤其注重探索和總結在素質教育的新形勢下,中學思想政治課的教改。隨著他的《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這一節課在2000年獲地區青年教師教改實驗課政治學科三等獎後,他的交流材料《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嘗試》在樹人杯全國優秀教師論文大賽中獲三等獎,並收入《百年樹人——全國優秀教師論文集》。2007年,他又再全市高中優質課評比中獲政治學科二等獎。此外,在五十城市德育研究聯合會和中學政治教學參考雜誌社聯合舉辦的第一屆“思想政治課素質教育交流論文評優”活動中,他寫的《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實效是思想政治課實施素質教育的突破口》榮獲二等獎,並發表在《中學思想政治教學參考》。撰寫的《“只有社會主義好”說課稿》發表於《政治課教學》雜誌2001年第8期,《<和睦團結的祖國大家庭>教學設計》發表在了《政治課教學》雜誌2004年第12期。《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發表在了《未來導報•高考周刊》(2007.1.30),《部分牧區親職教育現狀與對策》發表在了,《素質教育論壇》(2008.4),《創新課堂實踐提高政治課堂效率》發表在了《政治課教學》(2009.11),《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思路》發表在了《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0.7),《構建民族地區和諧校園的幾點思考》發表在了《甘肅教育》(2010.11下)《談思想政治課學生創新精神培養的五步目標教學法》一文獲甘肅省中學政治優秀論文三等獎,論文《新課改下現代信息技術教育與中學思想政治課整合的探索與思考》獲甘肅省現代教育技術論文評選優秀獎,《農村中國小小型校園網建設解決方案初探》獲甘肅省現代教育技術論文評選三等獎,發表在了《河西學院學報》上。《“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在思想政治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獲全省教育教學優秀論文評比三等獎,發表在了《中國教育與教學》2006年第8期上。論文《新課改下現代信息技術與中學思想政治課整合的探索與思考》省級優秀獎(2004.4,省電化教育中心)。論文《“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省級三等獎(2005.9,省教科所),論文《讓校園盛開科技之花》獲省二等獎,2008.10省科協),論文《西部少小民族(裕固族)地區國中生兩級分化現象成因及對策的調查研究報告》,國家三等獎,2009.11,中國教育學會),在2010年全省滲透環境教育教學實踐徵文競賽中獲三等獎(2011.2,省環保廳、省教育廳)。製作的課件《事物是發展變化的》、《日本在淪陷區的統治》分獲市三等獎,《價值規律》、《電磁繼電器》和《對立統一》分獲市二等獎(張掖市教育局)主持的課題《民族地區國中生流失的成因及對策的研究》獲市二等獎,《民族地區國中生兩級分化的研究》獲市三等獎,《少數民族文化校本課程開發的研究》獲市二等獎,省二等獎,該課題同時是全縣第一個被確定的省級規劃課題,開拓了我縣教育科研發展的新境界。此後,課題《民族地區國中生兩極分化成因及對策研究》獲縣一等獎、市三等獎(2007.9),(肅南縣教育局、張掖市教育局),通過省級鑑定(GJKGB【2008】JD149,省教育科學規劃辦)。課題《祁連山自然生態資源課程化研究》獲市一等獎(2009.9,張掖市教育局),通過省級鑑定(GJKGB【20,10】JD531,省教育科學規劃辦)。科技創新項目《開發和研究校本課程——河西水庫祁連山》,省一等獎(2010.4,省教育廳、省科協)
顯著的教學成績受到了學校的肯定和社會的認可。1991年和2000年分別被縣委、縣政府授予“優秀德育工作者”、“優秀教師”的光榮稱號。2001年被確定為縣級骨幹教師,2002年被確定為地級骨幹教師。2003年被評為“甘肅省青年教學能手”,2004年先被張掖市政府選拔為“張掖市學術技術帶頭人(甘肅省555人才工程第三層次人選)”,後又被確定為省級骨幹教師。2006年被中共張掖市委確定為“2006-2008年張掖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2009年又被共張掖市委確定為“2009-2011年張掖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面對驕人的成績,他沒有陶醉,更沒有止步,而是以更大的激情在教育教學的知識海洋中遨遊,在改革與發展的征途上開拓,我們有理由相信他的辛勤耕耘必將迎來碩果纍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