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美國1983年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執導電影]

局外人[美國1983年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執導電影]

《局外人》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執導的劇情 犯罪類美國電影。由C·托馬斯·豪威爾、馬特·狄龍、拉爾夫·馬奇奧、派屈克·斯威茲、羅伯·勞主演。影片講述了60年代的塔爾薩城,城裡的學生分屬於南北兩個幫派(Socs and Greasers)。南幫(Socs)的成員主要是住在城南的中產階級學生,而住在貧民區的出身貧寒的學生則屬於北幫(Greasers)。南北兩幫的人都瞧對方不順眼,雙方積怨頗深,打架鬥毆是家常便飯。波尼博伊(Ponyboy Curtis)是個孤兒,14歲,他和16歲的約翰尼(Johnnycade),還有比他們年齡稍大的達拉斯(Dallas,簡稱Dally)屬於北幫Greasers。 他們在社會邊緣長大。這些少年不是在找架,他們正在尋找歸屬。

劇情簡介

局外人拍攝中 局外人拍攝中
The Outsiders封面 The Outsiders封面

60年代的塔爾薩城,城裡的學生分屬於南北兩個幫派(Socs and Greasers)。南幫(Socs)的成員主要是住在城南的中產階級學生,而住在貧民區的出身貧寒的學生則屬於北幫(Greasers)。南北兩幫的人都瞧對 方不順眼,雙方積怨頗深,打架鬥毆是家常便飯。波尼博伊(Ponyboy Curtis)是個孤兒,14歲,他和16歲的約翰尼(Johnnycade),還有比他們年齡稍大的達拉斯(Dallas,簡稱Dally)屬於北幫Greasers。一天晚上,南北兩幫的人又大打出手,波尼博伊差點在水池中丟了命,而約翰尼則在自衛時將鮑勃(Bob)殺死。兩人請求達拉斯幫忙,達拉斯遂將他們藏在郊區的一座久已廢棄的教堂中(在一座叫Jay Mountain的山附近)。在廢棄的教堂中,波尼博伊和約翰尼背誦詩歌,讀小說《飄》(Gone with the Wind),在談論中嚮往著一個理想世界:那裡既沒有城南幫也沒有城北幫。這時,城裡的教堂失火了,三個人衝進了雄雄大火,將困在火中的孩子們救了出來,而約翰尼和達拉斯卻在火中受了傷。第二天晚上大雨瓢潑,新一輪的械鬥再次展開,城北幫最終取得了勝利。但在鬥毆中達拉斯被警察打死,約翰尼也因傷勢過重死在了醫院。倖存者波尼博伊打開了《飄》,在書里,他發現了約翰尼留給他的訣別書。當時他的英 語快要不及格了,老師叫他寫一篇文章來拉分,所以波尼博伊決定寫關於發生在他身上的事。

整本書的結尾也是書的開頭,"When I stepped out into the bright sunlight from the darkness of the movie house, I had only two things on my mind: Paul Newman and a ride home..." (翻譯:”當我從電影院的黑暗走到明亮的陽光下,我的腦里只有兩件事:保羅·紐曼和回家...“)

演員表

角色演員備註
C·托馬斯·豪威爾Ponyboy Curtis
馬特·狄龍Dallas 'Dally' Winston
拉爾夫·馬奇奧Johnny Cade
派屈克·斯威茲Darrel 'Darry' Curtis
羅伯·勞Sodapop Curtis
黛安·蓮恩Sherri 'Cherry' Valance
艾米利奧·艾斯特維茲Keith 'Two-Bit' Mathews
湯姆·克魯斯Steve Randle
Leif GarrettBob Sheldon
索菲亞·科波拉Little Girl
湯姆·威茲Buck Merrill
希瑟·蘭根坎普(scenes deleted)
弗利Soc #3 (uncredited)
S·E·辛頓Nurse
J D RogersExtra (uncredited)

職員表

製作人Gian-Carlo Coppola、加里·弗雷德里克森、弗雷德·魯斯、Kim Aubry
原著S·E·辛頓
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副導演(助理)James M. Freitag、大衛·沃德斯
編劇Kathleen Rowell
攝影史蒂芬·H·布魯姆
配樂卡邁恩·科波拉
剪輯Rob Bonz、Anne Goursaud、Melissa Kent、Roy Waldspurger
選角導演Janet Hirshenson
藝術指導迪安·塔沃拉里斯
布景師蓋瑞·費蒂絲

參考資料

幕後花絮

幕後的導演 幕後的導演

《局外人》的拍攝源於一點陣圖書管理員的建議:喬·埃倫·米薩金是美國加尼福尼亞州弗蘭斯諾城孤星學校的圖書管理員,他發現學生們都愛借閱《局外人》一書,遂寫信給弗朗西斯·科波拉,向他提議不妨將此書改編成電影。科波拉在《局外人》中看到了他理想電影的模式,同時認為這也是擺脫困境的一種方法。電影展現了“油子”們的生活和其夢想中的理想世界,這些“油子”是殘忍而冷酷的社會的犧牲品,被剝奪了生活的權利,令人心生同情。片中的人物都是類型化的,其最終的宿命都是死亡,這為影片蒙上了感傷和悲劇的色彩。

製作發行

上映日期

國家日期國家日期
美國1983年3月25日澳大利亞1983年12月8日
中國香港1984年9月26日菲律賓1983年12月17日
西德1983年6月16日芬蘭1984年1月13日
蘇聯1983年7月瑞典1984年2月24日
法國1983年9月7日西班牙1984年3月1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