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格里高萊斯庫

尼古拉·格里高萊斯庫

尼古拉·格里高萊斯庫(1838-1907年),羅馬尼亞畫家。出生於德姆保維茨的皮達魯村,家境貧寒,6歲喪父,母親帶他遷居布加勒斯特郊區居住,受到叔父的照顧。10歲時做肖像畫家赫拉捷克的學徒,兩年後就走向社會,在街上出售他畫的聖像畫。17歲為當地教堂畫壁畫,想賺錢出國留學,直到23歲才獲得助學金赴法國留學。在法國初期,入學院派畫家考爾紐畫室學畫。後來一次偶然機會到楓丹白露寫生,結識了巴比松畫家,從此他也定居巴比松。巴比松的畫家尤其是米勒給予他很大的影響,使他後來獲得“羅馬尼亞米勒”的美稱。

基本信息

人物介紹

尼古拉·格里高萊斯庫(1838-1907年),羅馬尼亞畫家。出生於德姆保維茨的皮達魯村,家境貧寒,6歲喪父,母親帶他遷居布加勒斯特郊區居住,受到叔父的照顧。10歲時做肖像畫家赫拉捷克的學徒,兩年後就走向社會,在街上出售他畫的聖像畫。17歲為當地教堂畫壁畫,想賺錢出國留學,直到23歲才獲得助學金赴法國留學。在法國初期,入學院派畫家考爾紐畫室學畫。後來一次偶然機會到楓丹白露寫生,結識了巴比松畫家,從此他也定居巴比松。巴比松的畫家尤其是米勒給予他很大的影響,使他後來獲得“羅馬尼亞米勒”的美稱。

人物生平

格里高萊斯庫早期的藝術表現形式和手法多樣,他想嘗試一切藝術表現手法,尤其是在巴比松那段時間裡,格里高萊斯庫鍛鍊了對形象敏銳的感覺能力,對每一個色塊,都要進行仔細的研究。

《懷抱鵝的猶太人》尼古拉·格里高萊斯庫 《懷抱鵝的猶太人》尼古拉·格里高萊斯庫

格里高萊斯庫長期居住在法國,20多年中曾先後四次回國,他把在法國學到的繪畫成就用來描繪自己祖國的風土人情,尤其是歌頌祖國人民的愛國熱情。1877年,39歲的畫家毅然回國投入獨立戰爭,把精力傾注於戰爭題材創作。他像士兵一樣親臨前線,和戰士們同甘苦共患難,所以他後來創作的戰爭題材畫十分真實生動。

《維特雷的室內》尼古拉·格里高萊斯庫 《維特雷的室內》尼古拉·格里高萊斯庫

戰後又回到法國繼續創作表現農民的畫和優美的風景畫。他曾說過要用感情表現色彩,而不是用畫筆。49歲的畫家又回到祖國舉辦畫展,展出了220幅作品,三個星期內賣出一半,從此他定居鄉間一個小鎮。他雖功成名就,而農民本色不變。格里高萊斯庫的作品主要描寫農民生活,畫有大量速寫,受西歐前輩畫家和印象派畫家影響,又有本國民族風格。代表作有《攻打莫爾丹》、《女孩們在門前捻線》、《農家女》等。

《懷抱鵝的猶太人》

在這幅肖像式的風俗畫中,畫家沒有任何修飾,如實地描繪了懷抱一隻大白鵝,左手還捏著一封信的一位農民,這是趕集歸來的生活片斷。他畫農民和阿曼不同,他不是旁觀者,而是以平等的目光看待自己的對象,就是說以農民的地位畫農民。他從不粉飾現實,而追求真實,揭示農民那樸素的帶有泥土氣的外表和善良敦厚的內在精神美。他筆下的農民不是愁眉苦臉而是樂觀自信,對生活充滿希望的。有人說他畫的農民太詩意化了,他辯駁說:“有人說我的作品太詩意化了,我不知道這包含什麼意思,我猜想大概是指我粉飾了現實,唉,就這樣吧,我沒有錯誤,這恐怕是一些人的看法不正確。”

《薩馬爾當戰役》

《薩馬爾當戰役》尼古拉·格里高萊斯庫 《薩馬爾當戰役》尼古拉·格里高萊斯庫

1877年春天,羅馬尼亞國內掀起民族解放運動高潮,4月俄向土宣戰,羅馬尼亞站在俄國一邊並莊嚴宣布完全獨立。在法國的畫家立刻回國參戰,始終和士兵們戰鬥生活在一起,格里高萊斯庫在前線畫了大量的速寫,在戰後,創作了這幅畫《薩馬爾當戰役》。它真實地再現了1878年1月13日羅軍在維丁戰役中攻克薩馬爾當要塞的真實情景。畫面所描繪的是羅軍正發起最後的衝鋒,土耳其人潰不成軍,羅軍勢不可擋地像潮水般壓向敵陣;刺刀上閃著的寒光,表現出勇士們勇往直前的不可抵擋之勢;火光沖天,士兵逃竄。整個畫面是藍灰色調子,大地覆蓋著白雪。畫家重點刻畫了前景幾個戰士在向前衝鋒,士兵屍體倒斃在地,呈現大實大虛的博大戰場氣氛。從衝鋒向前的士兵形象中可以看出他們為祖國為正義而戰的必勝精神。當這幅畫展出時,有人問,畫上全是士兵,為什麼看不到軍官?他回答說:“軍官大概跑到前面去了。”其實真正原因是畫家著意表現士兵的力量。他曾說過:“人民是取得獨立戰爭勝利的真正英雄,他們應當受到全部讚頌和感激”。這就是格里高萊斯庫為什麼這樣畫的原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