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明德

尹明德(1894—1971年),他於1894年出生在雲南騰衝縣,7歲入私塾,1911年到昆明求學,1915年畢業於省立第一中學,1916年回鄉任教,1917年東渡日本留學,正好碰上段祺瑞政府與日本訂立賣國密約,悲憤之下,尹明德棄學回國。

早期經歷

1918年重新考入國立北京工業學校機織系學習,五四運動中,被選為工校代表參加學聯,參與搗毀趙家摟。畢業後,任農商部武昌林業試驗場場長。1924年春,進北京工業大學研究班深造,兼任騰衝籍學生在京創辦的《騰衝報》編輯,從那個時候開始關注中緬之間的邊界問題,並開始收集《光緒條約》中有關滇緬界務史實,供國人參考研究。
1929年春,江心坡景頗人民反抗英軍侵略,派代表到騰衝向政府請願,南京政府外交部因此設立滇緬界務研究委員會,尹明德被推薦參加。滇緬界務研究委員會採納他“應先派員詳細勘查,然後交涉”的建議。他被任命為滇緬界務調查專員,1930年5月起,他組織調查組,分頭潛往北段未定界的茶山、里麻、孟養等中國舊屬土司地,及浪速、俅夷等地,詳密探查。同年12月,尹明德喬裝打扮,帶著一隊人從騰衝出發,歷經艱難險阻深入中緬邊境線北段界區勘查,並於1931年2月返回,完成了《滇緬界務交涉史》一冊、《滇緬界務北段調查報告》一冊、《雲南北界勘察記》八卷、地圖和影集《南天片羽》各一冊,為以後中緬邊界的最終和平確立奠定了文本和資料基礎。
1933年,英國派探礦隊來滇緬南段未定界爐房一帶探查礦產,引起爭執。次年初,英國派兵侵占爐房地區,遇到邊區各縣人民的英勇抵抗,稱為“班洪事件”。尹明德被聘為外交部條約委員會顧問,參與研究處理南界問題。1935年9月,又被任命為中英會勘滇緬南段界務委員會的中國委員,參與逐段測量和勘查,至次年4月勘查結束,糾正了原來中英會勘條約線的多處失誤,並勘定政治區域修改線多處(此線稱為“戶拱·巴特開山線”)。此行,他著有《滇緬南界勘查記》六卷。
1941年6月,他被委派為外交部專員。參與中緬南界換文談判,中國爭回了班洪、西盟、勐梭及勐角、勐薏西面的勐卡、拱弄、拱勇、芒回等地,共2000平方公里的領土。同年冬,他又被派任中緬南界豎立界樁中國劃界委員,因太平洋戰爭爆發,劃界工作告停。
1942年日本侵略軍侵入騰龍邊區。7月,尹明德受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宋希濂和雲貴監察使李根源委託,代表重慶軍事委員會赴敵後宣慰各土司及抗日民眾。於9月2日潛抵河西,在絲瓜坪和勐連舊宅先後會見預備二師副師長洪行及趙保賢和粱河地區抗日民眾組織領導人江春渭、尹培卿、侯受安、徐品正、江如溱、熊廷和、趙保忠、尚自貴、多永清及勐卯土司官代表等。9月5日到遮島宣慰土司龔綬父子,隨將國民政府所頒電文及李根源所書“為國干城”匾額及宋希濂所贈機槍一挺、子彈百發頒給土司。土司向國民政府發出投誠電文。第十一集團軍批准尹明德在梁河組建滇西邊區自衛軍方案,分別委任龔綬、趙寶賢為第二、第三路軍司令。尹明德又到九保向趙寶忠、楊育榜兩自衛隊壯丁作救亡宣傳鼓動。10月返回大理。此行著有《宣慰日記》二冊。

晚年經歷

收復騰衝後,他被推舉為騰衝善後委員會主任,出任騰衝縣立職業中學校長,致力各項復興重建事業。1948年3月,被選為騰衝縣國大代表。
1951年4月,特邀出席了保山專區各族各界人民代表會議,被推舉為保山專區政治協商委員會駐會委員,並任保騰(保山——騰衝)公路修建委員會辦公室主任。1952年12月被選為保山專區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1953年2月任省參事室參事。在周恩來親自主持的解決中緬邊界問題過程中,特邀尹明德參與了一系列的準備工作。他盡心竭力,於1954年6月編寫出《中緬界務交涉彙編》4卷。1956年夏季,參加雲南邊界歷史資料小組工作。1957年3月,尹明德奉周恩來總理電邀,兩次到北京,匯報中緬邊界情況,與周總理同桌就餐。周總理到昆明與緬甸代表會晤,邀他隨專機同行,出席歡迎宴會。回北京後,1957年國慶節,被邀登上天安門觀禮台。
從1957年起,尹明德受聘任雲南省政協歷屆委員。從1961年起,任雲南省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兼辦公室副主任。並主持《明實錄有關雲南史料摘抄》一書的編纂,參與主持編輯出版《雲南文史資料選輯》九輯。
1971年11月,尹明德逝世。

為定中緬邊界奮鬥36年

研究生時關注邊界問題

尹明德1894年出生在雲南騰衝縣,7歲入私塾,1911年到昆明求學,1915年畢業於省立第一中學,1916年回鄉任教,1917年東渡日本留學,正好碰上段祺瑞政府與日本訂立賣國密約,悲憤之下,尹明德棄學回國。
1918年重新考入國立北京工業學校機織系學習,五四運動中,被選為工校代表參加學聯,參與搗毀趙家摟。畢業後,任農商部武昌林業試驗場場長。1924年春,進北京工業大學研究班深造,兼任騰衝籍學生在京創辦的《騰衝報》編輯,從那個時候開始關注中緬之間的邊界問題,並開始收集《光緒條約》中有關滇緬界務史實,供國人參考研究。

喬裝打扮勘查邊

1929年春,江心坡景頗人民反抗英軍侵略,派代表到騰衝向政府請願,南京政府外交部因此設立滇緬界務研究委員會,尹明德被推薦參加。滇緬界務研究委員會採納他“應先派員詳細勘查,然後交涉”的建議。他被任命為滇緬界務調查專員,1930年5月起,他組織調查組,分頭潛往北段未定界的茶山、里麻、孟養等中國舊屬土司地,及浪速、俅夷等地,詳密探查。同年12月,尹明德喬裝打扮,帶著一隊人從騰衝出發,歷經艱難險阻深入中緬邊境線北段界區勘查,並於1931年2月返回,完成了《滇緬界務交涉史》1冊、《滇緬界務北段調查報告》1冊、《雲南北界勘察記》8卷、地圖和影集《天南片羽》各1冊,為以後中緬邊界的最終和平確立奠定了文本和資料基礎。

與英國商談邊界

1933年,英國派探礦隊來滇緬南段未定界爐房一帶探查礦產,引起爭執。次年初,英國派兵侵占爐房地區,遇到邊區各縣人民的英勇抵抗,稱為“班洪事件”。尹明德被聘為外交部條約委員會顧問,參與研究處理南界問題。1935年9月,又被任命為中英會勘滇緬南段界務委員會的中國委員,參與逐段測量和勘查,至次年4月勘查結束,糾正了原來中英會勘條約線的多處失誤,並勘定政治區域修改線多處(此線稱為“戶拱·巴特開山線”)。此行,他著有《滇緬南界勘查記》6卷。
1941年6月,他被委派為外交部專員。參與中緬南界換文談判,中國爭回了班洪、西盟、勐梭及勐角、勐薏西面的勐卡、拱弄、拱勇、芒回等地,共2000平方公里的領土。同年冬,他又被派任中緬南界豎立界樁中國劃界委員,因太平洋戰爭爆發,劃界工作告停。

積極支持滇西抗日

1942年日本侵略軍侵入騰龍邊區。7月,尹明德受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宋希濂和雲貴監察使李根源委託,代表重慶軍事委員會赴敵後宣慰各土司及抗日民眾。於9月2日潛抵河西,在絲瓜坪和勐連舊宅先後會見預備二師副師長洪行及趙保賢和粱河地區抗日民眾組織領導人江春渭、尹培卿、侯受安、徐品正、江如溱、熊廷和、趙保忠、尚自貴、多永清及勐卯土司官代表等。9月5日到遮島宣慰土司龔綬父子,隨將國民政府所頒電文及李根源所書“為國干城”匾額及宋希濂所贈機槍l挺、子彈百發頒給土司。土司向國民政府發出投誠電文。第十一集團軍批准尹明德在梁河組建滇西邊區自衛軍方案,分別委任龔綬、趙寶賢為第二、第三路軍司令。尹明德又到九保向趙寶忠、楊育榜兩自衛隊壯丁作救亡宣傳鼓動。10月返回大理。此行著有《宣慰日記》2冊。
收復騰衝後,他被推舉為騰衝善後委員會主任,出任騰衝縣立職業中學校長,致力各項復興重建事業。1948年3月,被選為騰衝縣國大代表。

輔助周總理劃定邊界

1951年4月,特邀出席了保山專區各族各界人民代表會議,被推舉為保山專區政治協商委員會駐會委員,並任保騰(保山——騰衝)公路修建委員會辦公室主任。1952年12月被選為保山專區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1953年2月任省參事室參事。在周恩來親自主持的解決中緬邊界問題過程中,特邀尹明德參與了一系列的準備工作。他盡心竭力,於1954年6月編寫出《中緬界務交涉彙編》4卷。1956年夏季,參加雲南邊界歷史資料小組工作。1957年3月,尹明德奉周恩來總理電邀,兩次到北京,匯報中緬邊界情況,與周總理同桌就餐。周總理到昆明與緬甸代表會晤,邀他隨專機同行,出席歡迎宴會。回北京後,1957年國慶節,被邀登上天安門觀禮台。
從1957年起,尹明德受聘任雲南省政協歷屆委員。從1961年起,任雲南省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兼辦公室副主任。並主持《明實錄有關雲南史料摘抄》一書的編纂,參與主持編輯出版《雲南文史資料選輯》9輯。1971年11月,尹明德逝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