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山刻經

尖山刻經

3《文殊般若經》:經文凡7行,行14字,共98字。 5.《大空王佛》:1行4字,字徑1.2米,隸楷相間。 6.《佛經》凡6行,行13字,字徑40厘米左右。

尖山刻經尖山刻經

尖山刻經
位於城區東6公里處的尖山(亦稱朱雀山,斛山上刻有“大空王佛”4大字,故又俗稱“大佛嶺”)東約1公里處、坡度約為25度左右的花崗岩石坪上。刻經座南面北,刻面南北長約40米,東西寬約6米。1960年春,當地村民開山採石,全部刻石受到破壞。尖山刻石的面目,不可得知。據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鄒縣續志·金石編》記載尖山刻石7種:1、《韋子深題跋》7行,行14字,共92字。首行題目:“大沙僧安……”即安道壹,又記經主韋子深系“漢大丞相京兆韋賢十九世孫……”另外還題寫了刻經的位置:“於昌邑之西,繹參山里”。末行題寫“大齊武平六年歲乙未六月”(即公元575年)。字型為隸書,兼有楷書筆意。2.《徐法仙題名》1行,9字。“經主韋子深妻徐法仙”。3《文殊般若經》:經文凡7行,行14字,共98字。首行刻“文殊般若”大字,字徑60厘米,來行刻“武平六年”。4.《經主題名》:3行,每行lO至12字不等,共32字。5.《大空王佛》:1行4字,字徑1.2米,隸楷相間。右上角刻(比丘尼法門)小字。6.《佛經》凡6行,行13字,字徑40厘米左右。首行日:“佛言若菩提能舍諸相名為相波”。字型為隸書、參以楷法。與鐵山刻經書風同。7《安道壹等題名》:1行,共30字,字稍小於佛經,刻於佛經後。曰:“大都維那囗沙門僧安道壹囗佛主囗囗發心經主漢大丞相囗韋囗兒韋囗”。在(大佛嶺)還有散刻在岩石上的佛經偈語文3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