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吻腹蛇

尖吻腹蛇

尖吻腹蛇是腹蛇科中的一種蛇。

基本信息

概述

尖吻蝮屬(Deinagkistrodon)唯一的一種蛇。為傳統的著名中藥材,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據說有抗白血病細胞的作用。民間流傳如被它咬到以後走不到一百步就會死掉,所以有百步蛇之稱。此蛇也被台灣排灣族視為其守護神。
外型特徵:體軀粗短,褐色,頭呈三角形,頭部兩側鼻孔與眼之間有頰窩,尾短而尖。兩側排列深色三角型花紋,最主要的特徵是吻部有一角狀突起(吻尖上翹)。體背面一般是棕褐色,身體有黑褐色正三角形斑紋。這種蛇具有長而大的管牙。

基本情況

中文名稱:尖吻蝮蛇。 (俗稱:百步蛇/五步蛇/蘄蛇)
英文名稱:Hundred-pacedpitviper,Hundred-pacer,Five-pacedpitviper,fiver-pacer
學名:Deinagkistrodonacutus(Gunther,1888)
棲息地:地棲性/獨居;
居於海拔100-1,400米的山區或丘陵地帶,常見於林木茂盛的陰濕地方,如溪邊石上或路旁,在林地、田地、草地亦可發現。
成年體型:約1-2米,個別達2米以上。
初生體型:約20-22厘米
相對濕度:70-85% (尖吻蝮屬對濕度要求高,在陰雨天活動較頻繁)
食物:野外的主要捕食魚、蛙、蜥蜴、鼠類或其他脊椎動物,也會食其他蛇及蛇蛋。
食慾:一般
壽命:約20-30年
活動時間:雖然有時也會在日間活動,但還是主要在晚上活動。喜歡弱光,為晨昏性蛇類。平時盤曲呈圓形,頭枕於中央,吻尖朝上。晚上遇明火時可能會有撲火行為。
性情:不穩定,具攻擊性。在蛇類中屬於較危險的一種,受到侵擾時立即將頭部昂起呈警戒姿態,但不會隨意攻擊。
毒性:主要含血循環毒。毒性猛烈,傷人時毒液注入量大,被咬後傷口劇痛,全身會起血泡。毒性發作很快的毒蛇,可使人在二小時內死亡。有不少致命記錄。
性別辨認:雄蛇尾比雌蛇長。用手指從雄蛇泄殖孔稍後處向前擠壓會出現一對交接器,雌蛇則無。
繁殖:於7-8月產卵,每次約產11-17隻蛋,孵化期約30天。雌蛇產卵後大都盤伏在卵上護卵,直到幼蛇出殼為止。
保存狀況:
1、IUCN瀕臨絕種。因人為捕捉和棲地破壞,近年數量大量減少。
2、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3、台灣一級保護動物。
飼養:此蛇的毒性可致命,絕不適合初學者。另外,它不同的生長階段,對食物種類的要求也略有不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