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DNA病毒科

小DNA病毒科,一類已知最小的動物DNA病毒。學名中的Parvo來自拉丁文“Parvulus”(很小)。

小DNA病毒科

正文

本科病毒病毒粒為直徑18~26納米的二十面體,無包膜。基因組為線型 ssDNA(單鏈DNA),分子量為(1.5~2.0)×106,多數成員含負鏈DNA;病毒粒有32個殼粒,有空心和實心兩種形態,氯化銫浮密度為1.39~1.42,病毒耐熱,耐酸,耐乙醚;在細胞核內複製。本科病毒廣泛存在於人、脊椎動物、昆蟲體內以及多種傳代細胞系中,每種病毒只能感染一種動物(個別例外),僅少數致病。
按病毒的性狀和複製方式可將本科分為 3屬:①小DNA病毒屬:存在於哺乳動物和鳥類,其中能誘發畜禽疾病的有貓泛白細胞減少症病毒,致牛腸炎、心肌炎的牛小DNA病毒,引起豬流產、不育的豬小DNA病毒。致狗白細胞減少或腸炎的狗小DNA病毒,致雛鵝肝炎、腸炎的鵝小DNA病毒及水貂的阿留申病毒;②濃核病毒屬:存在於節肢動物(見昆蟲病毒);③腺病毒伴隨病毒屬(AAV):存在於哺乳動物和鳥類。AAV為缺損病毒,它需在宿主同時感染腺病毒並以其作為輔助病毒時才能複製。人的AAV有4型,人血清中普遍存在抗體,但與疾病的關係未定。此外,尚有禽、牛和狗的AAV。
小鵝瘟病毒是小DNA病毒科的成員之一。 1956年在中國揚州首先分離到此病毒,以後證明是中國各地雛鵝的一種致死性傳染病的病原,對5~25日齡的雛鵝具有極高的傳染性。本病毒無血凝性,除雛鵝和番鴨雛外,不能使其他動物致病。可用未經免疫的母鵝所產卵孵化的鵝胚(12~14日齡)分離培養,並可在鵝胚細胞中增殖而引起細胞病變。用減毒活疫苗免疫母鵝可預防雛鵝發病。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