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鯢屬

小鯢屬

小鯢科的1屬,通稱小鯢。皮膚光滑;頭部扁平呈卵圓形;無唇褶,有眼瞼;犁骨齒位於犁骨後緣,內枝長於外枝,成“”字形;有頸褶;軀幹圓柱狀或略扁,體側有肋溝13條左右;有肺;指4、趾5;尾基較圓,向後逐漸側扁。僅見於亞洲東部,有20餘種,分布於中國、朝鮮和日本。

基本信息

正文

日本種類最多,中國現有4種,分布於東北、華中和台灣省。
小鯢屬小鯢屬
中國的小鯢習棲于山區土壤鬆軟潮濕、植被茂密的溪流及其附近。以陸棲為主,常隱匿在覆蓋有苔蘚或落葉的石縫、土隙內。晝伏夜出。以蚯蚓、軟體動物、蝦類和多種昆蟲為食。繁殖期2~5月,因種而異。在此期間,成鯢多進入溪內或泉水洞內尋偶配對。體外受精,每一雌鯢產出卵鞘袋兩條,一端結成柄狀,並固著在石壁或水草上,另一端游離,漂於水中。卵鞘袋堅韌,長90~270毫米,直徑9~20毫米,每條有卵13~50餘粒,單行或交錯排列。義烏小鯢的胚胎達20毫米左右時長出前肢芽,有1對平衡枝,外鰓3對,此時卵鞘袋游離端溶解破裂,幼體出鞘進入水中生活。幼體常在岸邊或水內覓食藻類、水綿和水生小昆蟲等。人工養殖可投飼蚯蚓。一條成鯢1次可吃兩條100毫米長的蚯蚓。幼鯢餵以孑孓或蚯蚓的碎片。
現生有尾目中以小鯢科最為原始。原始類型可能是分布於大陸的小鯢,在日本分化成多種小鯢。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