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郎中學醫記1:爺孫倆的中醫故事

小郎中學醫記1:爺孫倆的中醫故事

本書以中藥教材為背景,以爺孫倆的行醫故事為主線,展現每一味中藥平凡而又神奇的一面,以及一個傳統中醫成長的過程。書里既有師徒傳承的中醫精神,也有爺孫倆深深的中醫藥情結。本書採用小說題材的創作形式,使讀者能夠帶著濃厚的興趣從頭到尾一氣讀完。書里既有醫案故事,讀書析疑,又有養生保健、採藥記趣等內容,既有老中醫的哲理智慧,又有小徒弟的天真童趣,能夠迅速引領大家了解中醫,學習中醫,感悟中醫。本書適合中醫愛好者、中醫初學者閱讀參考。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中醫普及學堂最新出品,通俗白話,案例課堂,延續精彩,能夠迅速引領大家了解中醫,學習中醫,感悟中醫。把中醫普及教育進行到底!

圖書目錄

引子
1.麻黃
像傘一樣把風寒擋出去的麻黃
煙囪、瓦片與麻黃
麻黃解郁,妙在宣肺
提壺揭蓋與麻黃
麻黃拾珍
2.桂枝
桂枝亭的由來
什麼叫解肌
桂枝酒治風冷頭痛
房勞當風肩臂痛
被凍僵的小手
一燈能燭萬年暗
桂枝拾珍
3.紫蘇
一碗田螺紫蘇湯
虛人感冒用參蘇飲
氣滯加外寒怎么辦?
紫蘇拾珍
4.生薑
早行山中口含姜
水火傷,用生薑
生薑解半夏毒
生薑童便醒跌仆
止嘔聖藥薑汁
老禪師的延壽姜
姜棗茶,治病經
薑茶飲,治痢方
枯樹、薑汁治脫髮
生薑拾珍
5.香薷
一味香薷治陰暑
藿香和香薷的比較
濕毛巾與香薷治水腫
香薷止血之功
香薷拾珍
6.荊芥
產後血暈第一要藥——荊芥
治蕁麻疹的金剛鑽
賭鬼的眼疾
止嗽散裡頭的荊芥
荊芥拾珍
7.防風
荊防散治四時外感
七分飽與玉屏風散
中氣下陷泄不止
防風配枳殼治中風腸痹
同病異治——病同機不同
風藥潤劑與咳門第一神方
防風拾珍
8.羌活
後腦勺痛用羌活
寒包火的扁桃體發炎
羌活勝濕湯與調琴
穿裙子與痛經
羌活拾珍
9.白芷
串珠的譬喻與白芷
白芷治眉棱骨痛與美容
一石二鳥——白芷治痛經與頭風
蛇藥丸與白芷
消腫止痛的對照試驗
乳頭皸裂的外用方
白芷拾珍
10.細辛
鬱悶與鼻不通氣
陰陽道與痰飲消
脈道
辛以潤之通秘結
外敷肚臍治小兒口瘡
寒溫並用治寒包火
細辛拾珍
11.藁本
蔓本湯於腹瀉
鄉村醫生的疑惑
去頭屑止頭癢,藁本白芷湯
治蟲與治環境
藁本拾珍
12.蒼耳子
督陽不升與鼻子不通
老道醫的心傳
《正氣歌》與蒼耳子散
蒼耳子拾珍
13.辛夷花
小指月嘗藥
鼻子通氣與學習成績
鼻塞三藥與辛走肺
辛夷花拾珍
14.蔥白
蔥管與氣鬱耳聾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
二便不利與蔥
蔥粥治痢
傷寒頭痛與連須蔥白飲
皮肉傷損與蔥白連葉煨熟外敷
蔥有散結通絡下乳之功
蔥白拾珍
15.鵝不食草
不花一分錢治好鼻息肉
愁!愁!愁!目內生翳膜
單味鵝不食草熬糖漿治久咳
……
16.胡荽、檉柳
17.薄荷
18.牛蒡子
19.蟬蛻
20.桑葉
21.菊花
22.蔓荊子
23.柴胡
24.升麻
25.葛根
26.淡豆豉
27.浮萍
28.木賊
後記

序言

中醫來源於民間,最終還是要回歸到大眾生活中去。
一直都在思考如何廣泛地傳播中醫,如何輕鬆地學習中醫,讓人們不費解,就像聽故事那樣富有趣味,在不知不覺中就學到很多中醫知識。這樣也只有以小說的形式,容易讓大眾接受中醫,親近中醫,了解中醫。
確定用小說來傳播中醫,讓人們了解中醫,那應該從哪裡做起呢?
中醫的發展在於傳承,中醫的傳承在於師徒之間。於是便決定以爺孫倆又是師徒的關係作為主線,寓教於樂,去感悟中醫藥之美,普及中醫常識。
大凡一個事物能夠廣泛深刻地為大眾所接受,除了富有智慧外,更要通俗易懂。而中醫本身就是一門富有智慧的學問,但如何能夠讓很多中醫愛好者學習中醫,就像看禪案、讀故事、品小說那樣零距離、無障礙地進行下去?
我們就需要以醫案為背景,去創作一個個的故事,這樣人們學起中醫來,就像品一杯杯香茶一樣,回味無窮。又像串一個個漂亮的珍珠一樣,非常順手,而事後回憶,卻發現所有的珍珠都被爺孫倆這條線給串起來了。
於是讀中醫的教材就不再是苦讀煎熬,而是在品味享受。
真正的學習應該是學樂無窮,靈機滿紙,法喜充滿,不會因為山高海深的典籍而望洋興嘆,知難而退,反而像淘 寶、採金礦一樣,越學越有味,越學越精進不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