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葵子

小葵子

形態特徵一年生草本。主根明顯,支根極多,根頸以上2–3節處有不定根。莖高150–230cm,粗1–2cm,圓柱形,直立,中空,被糙硬毛和紫色斑點,多分枝,枝綠色至紫色,老枝常呈黑紫色。葉對生,橢圓形,邊緣具疏鋸齒,兩面疏被柔毛,無葉柄。頭狀花序頂生或腋生,邊緣小花舌狀,黃色,中央小花管狀。瘦果,亮黑色,具4棱,長約4–5mm。

小葵子

種中文名: 小葵子
種拉丁名: Guizotiaabyssinica(L.f.)Cass.
種別名: 油菊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主根明顯,支根極多,根頸以上2–3節處有不定根。莖高150–230cm,粗1–2cm,圓柱形,直立,中空,被糙硬毛和紫色斑點,多分枝,枝綠色至紫色,老枝常呈黑紫色。葉對生,橢圓形,邊緣具疏鋸齒,兩面疏被柔毛,無葉柄。頭狀花序頂生或腋生,邊緣小花舌狀,黃色,中央小花管狀。瘦果,亮黑色,具4棱,長約4–5mm(圖100)。

地理分布

原產於東非。中國於1972年引進,先後種植於雲南四川湖北廣西等省區,安徽合肥和江蘇淮北濱海地區試種也獲成功。分布範圍南自雲南紅河、德宏兩州,北至淮北地區。在雲南昭通海拔為2800m的地區均可種植,國外較廣泛地栽培於衣索比亞和印度,在東南亞和西歐一些國家以及蘇聯、日本也有栽培。

生物生態特徵

為短日照植物,在雲南陸良地區春播,從出苗到現蕾需60–75天,現蕾到成熟需80––90天,生育期共140–160天,在安徽合肥需180天,隨播種期的推遲而生育期相應縮短。適宜生長溫度為13–25℃,50℃時生長停止,受重霜後死亡。生境需較好的通風透光條件,不耐蔭蔽。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仍以土層較厚,排水較好,肥力較高的砂質土壤生長為最良好。耐乾旱,少病蟲危害。
飼用價值: 現蕾開花以前莖葉含水分高,柔嫩多汁,作為飼用。可在初花期刈割,雖略帶澀味,但切細餵豬,無論青飼、煮熱飼還是青貯後飼用,效果均好,無不良反應。乾草具有濃郁的清香味,為豬喜食。國外用以飼餵綿羊。小葵子生長快,耐刈割,夏秋兩季均能供飼。產量高,在雲南德宏州,4月初播種,生長40一45天,畝產鮮草1200–2900kg,在合肥地區,6月3日至17日播種,生長65–80天,畝產鮮草3000一3200kg,在江蘇鹽城,4月下旬種於棉花行間,5月底刈割第一次,畝產鮮草550kg,7月下旬刈割第二次,畝產700kg。化學成分如表100。小葵子也是良好的綠肥作物,在四川成都,可以在麥茬後中稻之前或稻茬後小麥前播種,生長40多天即可翻耕,鮮草養分如下,氮0.13–0.32%,五氧化二磷0.17–0.32%,氧化鉀0.30–0.78%,可見它是一種含磷特別是鉀較為豐富的植物。小葵子的種子是優良的食用油料,出油率31–35%,機械壓榨的油餅,含粗蛋白質36.9%,可添加在各種家畜和蛋雞的精飼料中,對牛的適口性電很好。
栽培要點: 選地要求地勢較高,土層較厚,不受蔭蔽而排水良好的田塊。要求整地精細,土壤有較奸的水分,宜播的期間長,在四川西部為3–9月,蘇皖一帶為4–8月中旬,春播的可與玉米、棉花等寬行作物同期間種,生長約40天可收割。夏播在夏熟作物收穫60天,畝產可以高達400kg。種子千粒重3.5–5g。每畝播種量1–1.5kg。一般採用撒播,由於種子殼薄發芽很快,但幼苗頂土力弱,故播後要少覆土,墒情不足可抗旱進行條播,以取得每畝有苗20萬株左右,留種用的穴播,行穴距50x40cm,每穴留苗2–3株。飼用的小葵子每畝需施氮5–7.5kg,五氧化二磷4–5kg。苗高10一18cm時,進行勻苗補苗,要注意防澇排漬,但久旱時灌水以促進生長,留種地要中耕鬆土2–3次,並培土壅根,以防倒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