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鄉

小河鄉

小河鄉地處湘贛邊陲,位於瀏陽市東南部,與江西省萬載縣為鄰。總面積為109.5平方公里。轄7個行政村,186個村民小組,4030戶,14612人。小河鄉具有客家文化特色。境內現有耕地面積17432畝,其中水田16129畝,旱土1303畝,另有山林面積12.2萬畝,荒山1.51萬畝,道路、水面及宅基地1.9萬畝。小溪河從東北面迤西流貫全境,計18公里。小河素以農業為主,農業人口有13044人,占總人口的97.71%,農民人均收入1400元。其中從事鄉、村企業、加工、花炮生產近2000人,另有近2000人長期外出務工;非農業人口306人,占總人口的2.29%。另外四川省天全縣和陝西省靖邊縣都有小河鄉。

基本信息

鄉鎮概述

小河鄉小河鄉中學
小河鄉地處湘贛邊陲,位於瀏陽市東南部,與江西省萬載縣為鄰。總面積為109.5平方公里。轄7個行政村,186個村民小組,4030戶,14612人。該鎮具有客家文化特色

境內現有耕地面積17432畝,其中水田16129畝,旱土1303畝,另有山林面積12.2萬畝,荒山1.51萬畝,道路、水面及宅基地1.9萬畝。小溪河從東北面迤西流貫全境,計18公里。小河素以農業為主,農業人口有13044人,占總人口的97.71%,農民人均收入1400元。其中從事鄉、村企業加工、花炮生產近2000人,另有近2000人長期外出務工;非農業人口306人,占總人口的2.29%。

近年來,堅持“交通先行,興工強鄉,科技興農,教育為本”的十六字方針,開創四通八達的交通格局,突出優煙生產和農業招商,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全力打造“十里烤菸長廊”,小河鄉共種植烤菸2500畝,畝平產值達1800元。發展“三黑”(黑山羊、黑兔、黑旱鴨)特色養殖,養殖數量達5萬多隻;充分開發利用水利、竹木資源,大力進行農業招商,引進企業5家,其中高峰竹地板廠年產值達500多萬元;加快工業企業發展步伐,拓寬財稅增收渠道,加大對重點企業的扶持力度,全面進行企業的整合和管理,大力進行企改、擴改,促其上產值、上規模。其中小河煙花製造有限公司年產值已達1200多萬元。

自然條件

小河鄉小河鄉衛生防疫
氣溫:小河地區屬亞熱帶季風溫潤型氣候,四季分明,光熱充足,適應於水稻和各種喜溫作物的生長。少數高寒山地水冷,日照偏少,則宜種一稻水稻或旱糧作物。小河鄉平均海拔為400—500米之間的山谷台地,夏季涼爽,7月份平均保持在270—280C。超過極端高溫360C以上的日數不多。氣溫的年變化比較規律:3月底至7月上旬氣溫處於上升階段,3月份平均氣溫為100—110C;4月份氣溫逐漸上升;5月份進入夏季,日平均氣溫上升到190—220C之間;進入6月份氣溫迅速上升,日平均氣溫為240—250C;下旬最高氣溫高於300C,日數有5—6日;7月下旬至8月下旬,正逢“三伏”“立秋”,民間流傳著“二十四隻秋老虎,曬破頭皮燙傷手”,有10—15日可能出現極端高溫。晝夜溫差大,一般在40—50C。9月中旬高溫暑熱稍退;10月份進入秋季,月平均氣溫降至180—200C左右;11月份至次年2月份為有霜期,氣溫迅速下降;12月份下旬降到50—60C,開始出現霜雪。歷年11月底出現初霜,12月中下旬出現初雪,日最低氣溫出現00—50C;元月份為全年最冷月,月平均氣溫為40—50C,極端最低溫度可降至零下30—50C,日平均氣溫不高於00C。且連續4天或以上的嚴寒期,歷年平均3至5年出現一次,時間一般在12月底至次年2月上旬。境內80年代以後很少出現此種嚴寒天氣。2月份氣溫開始緩慢上升,歷年2月中旬前後終雪,3月初終霜,若以日平均氣溫不小於0.50C為冬種作物生長溫度,則境內冬季大部分時間為生長季節。小河鄉熱量資源略低於縣平均水平,從縣內歷年資料分析,境內積溫較縣內的平均值55180C,至少要少1000—1500C。

光照:

受地理條件限制,地勢開闊,平坦日照更豐富,盆地和丘陵谷地次之,山區更少。同時日照時數與山峰高度、坡度、坡向澗谷深淺有密切關係,還受天空雲霧狀態的影響。瀏陽縣平均日照1496—1860小時。小河地處縣境東南山區,加上南北高山環繞影響日照,據此推算,境內日照約為1550小時。

降水:降水的地理分布,山區較多,平原較少,瀏陽縣多雨中心的寶蓋以上的大圍山,連雲山地區,年降雨量為1700—1800毫米。少雨地帶在西部盆地和大瑤以南的平原地區,年降雨量在1500毫米以下。小河境內屬多雨地帶,年降雨量不少於1700毫米。

蒸發:瀏陽縣誌載:“1957—1983年平均每年蒸發量1197.9毫米,西北區盆地較大,東部山區較小。”境內歷無記載。根據縣資料分析,全境年蒸發量約為1000—1200毫米,蒸發量的大小隨季節的轉換和溫度的升降而變化,以7—8月最大,1—2月最小。

風:瀏陽縣誌載:“縣境在冬季和夏季盛行著兩種相反方向的氣流,冬季風向偏北,夏季風向偏南,受季風量顯著影響。”小河全境東南面山高林密,西北多為低矮丘崗,固夏季多刮西南風,冬季刮西北風。境內每年都要出現1—2次,約為9級以上的暴風天氣,曾造成多次災害。

濕度:瀏陽縣誌載:“全縣各地平均相對濕度為80—81%,地理分布差別不大,唯有山區稍高為83%。就季節而言,盛夏差別明顯,其他季節差別較小。”境內濕度大小原無記載,但人們都有親身感受。每到3月前後,空氣濕度很大,衣物、家具、食品容易受潮霉變,小孩、老人如不注意,容易感冒發病。到6月份以後,開始好轉。7—8月份相對濕度很小,加上氣溫高,睛熱少雨,故容易出現乾旱。到冬季相對濕度很大,絕對濕度很小,故冬季氣候仍較乾燥。

霜期:瀏陽縣誌載:“以1956—1976年調查材料為例,霜期一般從11月開始,至次年3月終結,集中在元月份。其中1962—1963年度為最多,全年有霜日為45天;1968—1969年度最少,僅8天。始日最早的1958—1959年度為10月27日,最遲的是1971—1972年度為元月3日;終日最早的是1964—1965年度為元月18日,最遲的是1968—1969年度為4月5日。”

境內過去對霜期無確切記錄,近10餘年中有人利用日曆“記事欄”作過記錄,得出有霜期在60—75天,又有老農民說,每年下霜不過2月半,與前者一致。由此境內無霜期約為240—250天。

四川省天全縣小河鄉

小河鄉位於天全縣城西北部,距縣城6.5公里,地處大崗山與杉木山之間。四周群山環抱,東與老場、仁義、城廂交界,南與青石連線,西與紫石相連,北與寶興接壤。
小河鄉幅員面積342平方公里,轄5個行政村,40個村民小組,1400多戶民眾,5100多人口。年平均氣溫在15度左右,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鄉境內生態環境優良,資源豐富,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退耕還林12380畝,森林覆蓋率達70%。礦產資源主要有:硫鐵礦、石灰礦、鉛鋅礦、石英礦,還盛產鮮筍、鹿耳韭、薇菜等森林蔬菜。水力資源,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有巨大的開發價值。

陝西省靖邊縣小河鄉

小河鄉小河鄉領導視察
小河鄉位於靖邊縣城東南42公里處,307國道從境內穿過。小河鄉轄7個行政村,71個村民小組,1924戶,8064人。總面積195.5平方公里,屬山澗乾旱區。鄉內小河村是中共中央轉戰陝北時著名的“小河會議”的召開地點,現留存有毛主席舊居。
小河鄉是靖邊縣位於白於山區的7個鄉鎮之一。過去土地貧瘠,水土流失嚴重,民眾衣、食、住、行非常困難。改革開放以來,小河鄉的經濟及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發展更加迅速。
鄉境內物產資源豐富,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目前,油氣鑽采是小河鄉工業主導產業,有生產油井340眼,氣井5眼,日產原油300噸。小河鄉農業年產值677萬元,年產玉米302噸,洋芋2500噸。幾年來小河鄉退耕還林草18660畝,種草10000畝,荒山造林20000畝。小河鄉子存欄5000隻。
基礎設施建設有了突破性進展,投資100多萬元,新修、硬化鄉村公路200多公里,實現了村村通公路。投資1000多萬元,架設10千伏高壓線路58公里,低壓線路150公里,並完成了35千伏輸變電站建設,實現了村村通電。投資120萬元新修了郵電大樓,安裝程控電話160多部,建成程控電話村1個,建成並開通移動公司和聯通公司兩家通信基站。幾年來,打成深水井8眼,建成高抽站1處,水窯2000多個,水廠3個。建成政府駐地自來水工程,受益民眾達1300多人,徹底緩解了農民長期吃水難、用水難問題。修建醫院辦公房30間,投資7萬元購置了最新醫療設備,改善了醫療環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