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蘭

小水蘭

小水蘭拉丁文名Sagittaria sagittifolia,又名歐洲慈姑。多年生沼生或水生草本。產新疆(阿勒泰)。生於湖邊、沼澤、水塘靜水處,或緩流溪溝等水體,海拔600米或更高。求光照充足,氣候溫和、較背風的環境下生長,要求土壤肥沃,但土層不太深的粘土上生長。 圖片來自中國植物志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多年生沼生或水生草本。根狀莖匍匐,末端多少膨大呈球莖。葉沉水、浮水、挺水,沉水葉條形或葉柄狀;浮水葉長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橢圓形,基部深裂,長3-10厘米,寬2-7厘米;挺水葉箭形,全長6-15厘米,寬4-10厘米,通常頂裂片與側裂片近等長,稀側裂片稍長於頂裂片;葉柄長短隨水深而異,通常細胞間隙大,呈海綿質,基部鞘狀。花葶直立,挺出水面,高20-90厘米。花序總狀或圓錐狀,分枝少數,細弱,具花多輪,每輪2-3花,在花序下部有時花與分枝同生於一輪。花單性;外輪花被片廣卵形,長5-7毫米,內輪花被片大於外輪,有時可長達1.2-1.5厘米,白色,基部具紫色斑點;雌花通常 (1-)2-3輪,花梗長1-1.5厘米,較粗壯,心皮多數,兩側壓扁,花柱自腹側斜上;雄花多輪,花梗細弱,長2-3厘米,雄蕊多數,花葯紫色,長約1.2毫米,寬約0.5毫米,矩圓形,花絲長1-1.5毫米,向下漸寬。瘦果斜倒卵形或廣倒卵形,長3-4毫米,寬約3毫米,果翅邊緣整齊。種子灰褐色,長約2毫米,寬約1毫米,微彎。花果期7-9月。2n=18, 22, 36; 54。

分布範圍

產新疆(阿勒泰)。生於湖邊、沼澤、水塘靜水處,或緩流溪溝等水體,海拔600米或更高。歐洲廣泛分布,大洋洲有記載。

生長環境

慈姑有很強的適應性,在陸地上各種水面的淺水區均能生長,但要求光照充足,氣候溫和、較背風的環境下生長,要求土壤肥沃,但土層不太深的粘土上生長。風、雨易造成葉莖析斷,球莖生長受阻。

栽培技術

生長發育和球莖形成

慈姑的生育期一般分為發芽期、植株生長期及球莖形成期。

發芽期

萌芽始溫14℃,球莖頂芽鱗片張開,抽生1-2片葉,此期利用球莖貯存養分維持生長,需保持3cm左右的淺水層,以提高土溫,促使植株生葉、髮根。

植株生長期

植株抽生正常的箭 形葉至球莖開始膨大,初時每隔7-10天抽生一片新葉,平均氣溫25-28℃時,5天左右長出一片新葉。植株具7片大葉時,地下短縮莖發生匍匐莖。每長一片葉,發生一條匍匐莖。此期內植株生長迅速,要示肥水供應充足,宜適當加深水層(10-15cm),避免植株生長過旺,延遲球莖形成。

球莖形成期

球莖開始膨大至採收,約需30天。此期氣溫下降,光合產物向匍匐莖末端轉運、積累,形成球莖。此期內氣候冷涼,日照較短,陽光充足,水層較淺,葉片不早衰,可促球莖形成。

栽培方法

選具有本品種特徵、匍匐莖短而密集、單株球莖數10-14個的優良植株為種株。育苗移栽,須選用肥大端正、頂芽粗短而稍彎曲的球莖作“種”。用整個球莖或取其頂芽播種。1月至3月,在15℃以上和適宜的濕度中進行催芽,出芽後栽植或插芽育苗。平均氣溫在15℃以上時可直播。

栽種慈姑宜選低洼地或肥沃稻田,要示平坦和充分耙耘,施足有機肥作基肥。立秋後,球莖開始形成,可追施磷、鉀肥。栽植規格,應考慮品種熟性和定植期。一般以每畝栽4000多株為宜。慈姑幼苗需除去老根老葉,留幾條新根和3-4片嫩葉,定植後易髮根成活。慈姑對水分要求較高,各生長期水層深淺的調節:一般在定植後淺水(3cm),旺盛生長期水層8-10cm,球莖形成期水層3cm。慈姑葉面積係數以1.5為宜。發生匍匐莖和球莖形成期間,對葉片生長要促、控結合,除去老葉、黃葉,保留5-8片綠葉,注意通風透光,提高光合作用效能,減少植株養分消耗及病蟲害發生。

老匍匐莖形成的球莖小,大小不均,需摘除,以促進新匍匐莖的發生和形成球莖。中國廣州菜農常在霜降至立冬期間離植株6-9cm處用刀插入土中10-15cm轉割一周,把老根和匍匐莖割斷,俗稱“圈根”;台灣多用手摘除部分匍匐莖,並排乾田水,控制植株緩慢生長,促使養分轉向匍匐莖供球莖形成。

霜降後採收,分2-3次收完。貯藏方法有田間貯藏、露天貯藏和水控貯藏等,以田間貯藏最簡便,效果好。當球莖成熟後,排乾田水,每隔5行開溝,降低水位,以後經常注意排除積水,讓球莖貯藏於田間。

病蟲害防治

慈姑主要病害有葉黑粉病(Doassansia horiana),為真菌病。發生在高溫多濕季節,葉片出現黃色突起皰斑,內有黑點。及時清除病葉、老葉,用代森鋅液噴霧。

主要價值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田裡,葉子像箭頭,開白花。地下有球莖,黃白色或青白色。具有觀賞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