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
新疆且末縣被洪水衝出的吾大其古墓群搶救性保護工作告一段落。10日,負責考古挖掘工作的新疆博物館考古部研究員王博告訴記者,吾大其墓地的發掘隱射了古西域三十六國之小宛國的文化,可藉此研究小宛國的歷史。由於當地今年夏季突發洪水後,一個距今2000多年的古墓群也隨之展現在人們眼前,而對於這一古墓群的搶救性挖掘和清理工作已於6日啟動,該地點位於海拔2800米高度。
經過連續的古墓搶救性挖掘和清理工作,考古人員收穫頗豐,連續出土了飲水用的黑陶、銅器皮帶扣、鐵騎、隨葬的牲畜和成年女性和嬰兒的屍骨等,而這個古墓群有12個古墓組成。
且末是“玉石之路”的發祥地和“絲綢之路”南道重鎮,古西域三十六國的且末國和小宛國就在其境內。且末國位於平原,曾以農業生產為主,有種植葡萄的記載,該縣1985年考古發掘的扎滾魯克古墓群為研究且末國的歷史提供了大量珍貴資料。小宛國位於山區,以養畜為主,但《漢書》中有關記載僅為其城址在且末國以南約300里,大約喀喇米蘭河流域中心地帶,其餘沒有更深入的研究,資料很缺乏。
“吾大其墓地在形質上與扎滾魯克古墓群有較大區別,扎滾魯克古墓群全部是土坑墓穴,吾大其墓地是石棺墓,這體現了且末國和小宛國的區別”。“這次挖掘的吾大其墓地位於崑崙山北麓沙丘地帶,地處平原與山區之間,從地理位置講,吾大其處於且末國和小宛國的交界。”
王博說,現在發掘的吾大其墓葬群有兩座出土了馬頭、山羊和綿羊,有的羊頭還比較多,說明這的人當時是以養畜為主,與小宛國的生產方式相似,但奇怪的是從墓葬中沒有發現牛骨。據現在的吾大其居民講,他們沒有餵養牛的習慣,而是養羊、馬和驢,原來,這一處的草場比較稀疏,牛吃不飽,自古就沒有養牛的條件。
而對於今後如何對古墓群進行保護,王博說,洪水衝出的斷裂面彎彎曲曲400餘米,墓葬底平面低於現河漫灘90公分,說明歷史上這裡曾發生多次洪水。現在看到的就是古墓被沖刷過的跡象,進行保護,從河水流向看主要是把洪水擋住,因為墓地面積不清,如全面進行發掘,難度很大,可通過攔壩或人工改道來解決。
其他信息
且末縣地處塔里木盆地東南緣,南依崑崙雪山,北臨塔克拉瑪乾沙漠。縣境主要是沙漠和絕大部分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廣人稀,平均每平方公里還不到半個人。國道315線和塔中沙漠公路橫貫境內,距離烏魯木齊市約1500公里。墓主可能是小宛國國民
王博告訴記者,據史書記載,且末縣是玉石之路的發祥地和絲綢之路南道重鎮,古西域三十六國的且末國和小宛國就在其境內。王博說,且末國位於平原,曾以農業生產為主, 1985年考古發掘的扎滾魯克古墓群為研究且末國的歷史提供了大量珍貴資料。小宛國位於山區,以養畜為主,但《漢書》中的有關記載僅為其城址在且末國以南約150公里,大約喀喇米蘭河流域中心地帶。
“這次挖掘的墓地位於崑崙山北麓沙丘地帶,地處平原與山區之間,從地理位置講,古大奇處於且末國和小宛國的交界。”王博說,他根據出土的文物和墓里棺槨的材質,初步判斷古大奇古墓群的墓主很可能是小宛國的國民。
“而且我還感覺,他們當年的經濟條件應該不錯,因為他們的墓里大都陪葬了大量的動物。”王博表示,這個古墓群的發現,對於研究小宛國的歷史、經濟、文化、政治都有極為重大的意義。
在即將結束採訪時,王博告訴記者:“這次挖掘和清理工作雖然取得了讓人較為滿意的結果,但考古的最根本目的還是要對文物進行保護而不是挖掘。這裡還有很多古墓,也許還會遭受自然災害的侵襲,尤其是洪水。所以,我已經向當地政府建議,能否在墓地群周圍修築攔洪壩或者是想辦法讓河流改道。”
古西域三十六國
簡介 | 西域狹義上是指玉門關、陽關以西,蔥嶺即今帕米爾高原以東,巴爾喀什湖東、南及新疆廣大地區。西域一帶在可考歷史中於前5世紀左右形成國家,《漢書·西域傳》記載當時已有30餘國分布在西域地區,故有“西域三十六國”之說。 |
西域古國 | 烏孫國 | 龜茲國 | 焉耆國 | 于闐國 | 樓蘭國 | 且末國 | 小宛國 | 戎盧國 | 紆彌國 | 渠勒國 | 皮山國 | 蒲犁國 | 西夜國 | 依耐國 | 疏勒國 | 莎車國 | 尉頭國 | 溫宿國 | 尉犁國 | 姑墨國 | 卑陸國 | 烏貪訾國 | 卑陸後國 | 單桓國 | 蒲類國 | 蒲類後國 | 西且彌國 | 東且彌國 | 劫國 | 狐胡國 | 山國 | 車師前國 | 車師後國 | 車師尉都國 | 車師後城國 | 若羌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