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

"

基本信息

概述

血行播散型肺結核是結核分枝桿菌(以下簡稱結核菌)一次或反覆多次進入血液循環,造成肺部病變以及相應的病理、病理生理學改變和臨床表現者稱為血行播散型肺結核,造成全身多臟器病變時則稱血行播散型結核病。血行播散型肺結核是一種危重結核病,由原髮型肺結核發展而來,也可由其它結核乾酪樣灶破潰到血源引起。該病多見於兒童,成人亦可發生。隨著人口老齡化和老年人壽命的延長以及結核病疫情的回升,老年血行播散型肺結核病有增多趨勢。

病因

早在1882年,德國細菌學家科赫(RobertKoch,1843-1910)就已證明結核菌是結核病的病原菌。對人體有致病力者為人型結核桿菌和牛型結核桿菌。結核桿菌的抵抗力較強,除有耐酸、耐鹼、耐酒精的特性外,對於冷、熱、乾、燥、光線以及化學物質等都有較強的耐受力。濕熱對結核菌的殺菌力較強,在65℃30min,70℃10min,80℃5min即可殺死。
乾熱殺菌力較差,乾熱100℃需20min以上才能殺死,因此乾熱殺菌,溫度需高、時間需長。痰內的結核菌在直接太陽光下2h內被殺死,而紫外線僅需10min。相反在陰暗處可存活數月之久、痰液內的結核菌如用5%的石炭酸(苯酚)或20%漂白粉液消毒,則需24h方能生效。結核菌不產生內、外毒素。其致病性可能與細菌在組織細胞內大量繁殖引起的炎症,菌體成分和代謝物質的毒性以及機體對菌體成分產生的免疫損傷有關。

症狀

小兒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的症狀:
稽留熱弛張熱盜汗乏力消瘦納差發熱伴咳嗽、咯痰、胸痛腹脹
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是結核菌引起的敗血症,起病急,常有明顯的結核中毒症狀。常為高熱呈稽留熱或弛張熱型,部分患者有盜汗、消瘦、乏力、納差、全身不適等表現;呼吸道症狀常有咳嗽、咳痰、部分患者有咯血、胸痛等表現。消化道症狀表現為納差、腹脹、腹瀉、便秘等,此外,女性患者尚有閉經等表現。合併結核性腦膜炎時,出現頭痛、嘔吐等高顱壓、腦膜刺激征的表現,嚴重者可出現嗜睡、昏迷等神志改變。慢性或亞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起病緩慢,病程遷延。臨床症狀可表現發熱、盜汗、乏力,結核中毒症狀較急性輕,呼吸系症狀可能較明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