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口吃推拿

小兒口吃推拿歸屬於中醫“語遲”、“結巴”、“聾啞”範疇。小兒言語與語言障礙為臨床較為常見的綜合徵,言語與語言障礙有別,前者屬於視聽途徑的基本言語不能完整交際,後者指造句、表意或理解他人言語過程障礙。它們衷現形式不同,卻最終影響小兒語言交流與溝通,影響學習、發育和日常生活。本教材統稱為小兒語言障礙。引起小兒語言障礙的原因很多,如言語運動障礙、聽力障礙、視覺障礙、智慧型障礙、行為與心理異常、神經系統病變、精神活動異常和環境剝奪等。

概述

本病歸屬於中醫“語遲”、“結巴”、“聾啞”範疇。
小兒言語與語言障礙為臨床較為常見的綜合徵,言語與語言障礙有別,前者屬於視聽途徑的基本言語不能完整交際,後者指造句、表意或理解他人言語過程障礙。它們衷現形式不同,卻最終影響小兒語言交流與溝通,影響學習、發育和日常生活。本教材統稱為小兒語言障礙。引起小兒語言障礙的原因很多,如言語運動障礙、聽力障礙、視覺障礙、智慧型障礙、行為與心理異常、神經系統病變、精神活動異常和環境剝奪等。

病因病機

本病較為難治,中西醫均在探索。小兒推拿多從腦、心、腎和肺功能失調進行思考。
1.語言障礙與腦《素問-脈要精微論》:“頭者,精明之府。”漢以後醫家逐漸將頭和神相聯繫。《金匱玉函經·證治總則上》日:“頭者,身之元首,人神所注”。清代王清任通過比較心和腦的生理解剖論定腦“生靈機,貯記性”;同時發現“兩耳通腦,所聽之聲歸於腦”,“兩目即腦汁所生,兩目系如線長於腦,所見之物歸於腦”。從而建立腦與五官相通,腦主視、聽、嗅、語、味的假說(《醫林改錯》)。他還發現了不同年齡段小兒大腦與語言發育規律:“看小兒初生時,腦未全,囟門軟,目不靈動,耳不知聽,鼻不知聞,舌不言。至周歲,腦漸生,囟門漸長,耳稍知聽,目稍有靈動,鼻微知香臭,舌能言一二字。至三四歲,腦髓漸滿,囟門長全,耳能聽,目有靈動,鼻知香臭,言語成句。所以小兒無記性者.腦髓未滿;高年無記性者,腦髓漸空。”其建立的“腦髓學說”成為中醫防治小兒語言障礙的重要思路。
2.語言障礙與心語言是人類特有的生命現象,語言能力關乎生命力和未來發展。“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民間有“言為心聲”之說,心還開竅於舌,參與發音。神明則思維清晰,言辭達意,語言流利,神不明則譫妄,或登高而歌,或喃喃獨語,或答非所問。傳統語言障礙責之於心。
3.語言障礙與腎小兒語言發育是整個人體發育的重要內容,發育是人體功能不斷成熟的過程,腎藏精,精生髓,髓通於腦,腎主人體生長發育,故腎與語言形成和發育有關。腎精足,小兒發育正常,從牙牙學語,看圖識字,組詞造句到抑揚頓挫、侃侃而談,語言不斷進步豐富。腎精不足,語遲、言謇、構詞造句困難,甚至失語。
4.語言障礙與肺發音是表達性語言在口腔中運作,由呼吸、喉部、軟齶等構音器官協調產生。呼吸所形成的氣流使喉部聲帶振動產生聲音;來自喉部的聲音和氣流由軟齶引導至鼻腔或口腔,並經其他構音器官,如舌、唇、牙齒、下頜等塑形產生語言。肺開竅於鼻,肺連咽喉,聲門與會厭亦為肺所司,故語言障礙與肺有關,傳統有“金實則不鳴”,“金破亦不鳴”之說。總之,小兒語言障礙有虛有實,為各種原因蒙蔽腦心,言語不利的結果。

診斷

診斷要點:我國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將語言障礙分為七大類。
1.失語指由於大腦言語中樞以及相關部位損傷導致的獲得性言語功能喪失或受損。表現為小兒原有的聽、說、讀、寫、計算等功能減弱或喪失。
2.運動性構音障礙指由於神經肌肉病變導致構音器官運動障礙,表現為不會說話、說話費力、發聲和發音不清楚。
3.器官結構異常構音障礙指構音器官形態結構異常所致的構音障礙。如齶裂、舌或頜面部畸形,或術後。表現為不能說話、鼻音過重、發音不清等。
4.發聲(嗓音)障礙指由於呼吸遒及咽喉器質性病變導致失聲、發聲困難、聲嘶等。
5.兒童言語發育遲滯指兒童言語發育落後於實際年齡,表現為不會說話、說話晚、發音不清等。
6.聽力障礙所致語言障礙指由聾致啞。主要表現為不會說話或發音不清,或答非所問。
7.口吃指言語流暢性障礙。表現為說話拖長音、重複、語塞並伴面部及行為變化等。

治療

治法

虛證:重在益氣養陰。益氣有助於語言洪亮、有力、有序、有節;養陰使聲音清晰、圓潤。益氣重在肺、脾和心;養陰以肺、腎為主。實證:重在疏肝清熱,豁痰逐瘀。疏肝平肝使氣機條達,語言平穩、流利、不急、不結巴;豁痰逐瘀使心、腦清明、通暢,言由心生而不錯亂。健腦益智,促進大腦發育貫穿小兒語言障礙治療始終。

基本方

推五經與調五臟(先順時針鏇推補脾經,補腎經,後逆時針鏇推清肝經、清心經。肺經據虛實或補或清,各經操作1~3分鐘。調五臟,左右手各5~10遍)囟門推拿法(分別摩、揉、振、推、彈囟門,8分鐘。囟門已閉,百會代之)振腦(啞)門(先定點點揉風府或啞門1分鐘。一手扶患兒前額,使頭略後仰,另一手小魚際輕輕擊打後枕部,每擊打5~6次,就勢向上推頂後枕部,拔伸頭頸,並振1分鐘。改小魚際為拳,以拳眼叩擊預椎,從上至下為l遍,操作5—8遍。小魚際橫擦頭頸之交,令熱,或上月球懸吊小兒)鳴天鼓與雙風灌耳(各操作1分鐘。詳見操作指南)揉二人上馬與搗小天心(揉二馬1—2分鐘,搗小天心令掌側前臂麻木)按揉天突(揉3按1,1分鐘)掐人中與承漿(食中二指分開,分別掐於人中和承漿,同時揉掐1分鐘)
方解:小兒脾腎多不足,故補腎經、補脾經,促先天后天發育。小兒心肝多有餘,故清肝經、清心經,瀉火寧神。外邪阻滯宜清肺經,久病聲無力補肺經。推五經與調五臟,遍及五經,協調五臟;搗小天心作用於心包經,醒神開竅。囟門推拿法、振腦(啞)門和嗚天鼓為健腦益智,促中樞發育而設。揉二人上馬養陰,有益於發聲。人中祛風豁痰醒神,配合承漿助口齒利落。全方切中小兒語言障礙虛實病機,通過刺激心腦以促進語言發育和改善語言質量。

操作指南

1.推五經參考虛實,調五臟套路同一,均要求遍及五經,並且做到推至、氣至、語言至,即做某指,念某指,讓患兒感受某指。有助於患兒建立反射弧,有利於大腦發育和學習發音。必要時,除手指外可操作腳趾,取十指連心之意。
2.鳴天鼓有多種方法,其一為一手掌從耳後向前,將耳廓摺疊並按壓密閉,另一手食、中、無名三指併攏,芾律性擊打按壓手的手背,交替嗚雙耳。其二為雙掌同時從兩耳後向前按壓摺疊耳廓,使耳竅密閉,中指緊貼頭皮,食指快速從中指背滑下,彈擊後腦部,嘣嘣聲響。雙風灌耳為以雙掌快速向內密閉耳竅,快閉快放,使氣流來回灌注。鳴天鼓與雙風灌耳均為古法,古人早用於耳部復聰。鳴天鼓通過彈擊頭顱產生聲響,雙風灌耳振動耳膜,促患兒語言發育常有奇效。
3.振腦門為刺激枕骨大孑L處,其內有延髓等生命中樞,古人謂此為風府和啞門。風府與風有關,其中眩暈、抽動穢語、譫妄、言謇、失語既為語言障礙,又與中風有關,啞門更說明其與語言和發音關係密切。由於風府和啞門相隔很近,常常一指覆小兒兩穴,操作時可以拇指或掌根定點振揉,尤以振法為特色,振法產生振動波,利於信息深透和擴散,如果在上月球牽引頸椎基礎上振按更佳。
4.人中配合承漿,一為督脈體外之末,一為任脈之端。一手食中二指分別掐揉,搭建交通任督之橋樑,使陰陽二氣得以環周,有利於語言、心智康復。此為古代交通小周天之法。

辨證論治

1.心虛膽怯
以智力低下,神情呆滯,靜而少動,語遲,口吃,自閉,或言語不清,易驚恐,身戰慄,喜投母懷,夜啼,不喜與人交流,面色無華,頭髮稀疏,流涎,舌淡,脈遲無力,指紋淡為特任。治宜益心強膽,寧心安神。基本方重點補心經、補脾經、調五臟、搗小天心。加點揉心俞1~2分鐘,掐揉內關10次,掐精威1分鐘,搓摩脅肋5—8遍,推揉膻中1分鐘。
2.肺腎陰虛
俗稱金破不嗚。以語言、智力與形體發育遲緩,明顯低於同齡小兒,無聲或聲音嘶啞,或口吃,清嗓頻頻,咽乾口燥,久咳,氣急難續,潮熱盜汗,面頰紅赤,舌紅少苔,脈沉細而數,指紋絳為特徵。治宜滋陰潤嗓,退虛火。基本方重點囟門操作、揉天突、揉二馬與搗小天心。加推抹咽喉令熱,下推天柱骨令熱,水底撈月和天河引水各1分鐘,掐廉泉10次,摩湧泉10次。
3.痰氣交阻
金實不鳴之一。以藥物所致失聰失語,語言錯亂,反應遲鈍,意識不清,動作不自主,或吞咽困難,口流涎液,喉間痰嗚,關節強硬,肌肉癱瘓,或癲癇發作,舌胖,苔膩,脈濡,指紋暗滯為特徵。治宜豁痰開竅。基本方重點清肺經、振腦門、揉天突。加掐揉五指節10遍,揉掌小橫紋1分鐘,掐揉四橫紋10遍,猿猴摘果、搓摩脅肋各5—8遍。
4.瘀血阻絡
以產傷或顱腦外傷引發,語言遲緩,不清,口吃,頭痛,頭暈,健忘,肌膚赤絲縷紋,眼眶黑色,肢萎強硬,舌質黯,有瘀斑,脈澀,指紋紫滯為特徵。治宜活血化瘀,通竅活絡。基本方重點調五臟、搗小天心、點揉啞門。加二龍戲珠、揉耳搖頭、天門人虎口各5~10遍,橫擦心俞令熱。

注意事項

1.言語由綜合因素決定,需要包括視聽觸覺,中樞感受與處理信息及發音、構音等器官的協調完成。言語不是先天就有,而是通過後天學習、培養形成。如果在言語形成過程中,無論是中樞(大腦)還是外周(感官、發音與構音器官)發生異常,都會影響言語形成,出現各種言語障礙。因此本病原因複雜,治療周期長,療效(目前)不盡如人意,有待於進一步探索。
2.對語言障礙的分類和程度最好由專科醫生進行評價,小兒推拿應根據評價結果確定和調整治療方案。
3.對口吃或發音不清的患兒,應鼓勵其說話,應認真傾聽,不輕易打斷其正在進行的表述。鼓勵其高聲朗讀課文,鼓勵其跟隨老師或家長學習標淮語言。
4.大力宣傳優生優育知識,婚前進行健康體檢,減少遺傳性疾病發生。妊娠期間應注意養胎、護胎,不亂服藥。嬰幼兒應合理餵養,注意防治各種急慢性疾病。對心智障礙患兒應多關心,多與其交流,鼓勵引導患兒走出心理陰影。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