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倘甸村

小倘甸村

小倘甸村,隸屬於雲南省石屏縣寶秀鎮,位於雲南省石屏縣寶秀鎮西部山區,下轄1個村民小組。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倘甸村位於雲南省石屏縣寶秀鎮西部山區,距寶秀鎮2公里,距石屏縣城13公里。全村有國土面積1.61平方公里,海拔1475米,年平均氣溫17.8℃,年降水量898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等農作物。有耕地331.45畝,其中人均耕地0.89畝;有林地1651.6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96戶,有鄉村人口372人,其中農業人口360人,勞動力22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84人。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4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56元。該村農民收入主要以二、三產業為主。轄1個村民小組,96戶372人,有黨支部1個,黨員18人。近年來,小倘甸村黨支部從抓組織建設入手,以抓經濟產業為主,強化村集體經濟管理機制,結合實際壯大集體經濟,增加民眾收入。目前,小倘甸村已解決了村集體無錢辦事,村民手頭無錢的難題,成為了村集體擁有固定資產171餘萬元,每年實現村集體創收40多萬元,人民生活富裕、村容村貌整潔、社會和諧穩定的富裕村、文明村、和諧村。

經濟發展

小倘甸村黨支部通過深入調研和全面徵集民眾建議,確定了兩條符合本村實際的集體經濟發展路子。一是把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小倘甸村周圍有著豐富的黏土資源,在經過項目論證和廣泛動員民眾的基礎上,小倘甸村通過改制盤活了小倘甸紅磚廠,以公開招投標的方式將經營權轉包給私人,在解決26名本村村民的就業問題的同時,使村集體獲得了每年40萬元的承包收入。二是結合村子離國道323線較近的區位優勢,對村集體所有的中低產林地進行開發,實行有償出租,按規劃種植經濟果木林,建起了面積60畝的小倘甸楊梅示範園,既增加了種植戶收入,又每年為村集體帶來了近2萬元的收益。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4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3萬元,占總收入的16.08%;畜牧業收入33萬元,占總收入的23.0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950頭);林業收入5萬元,占總收入的3.5%;第二、三產業收入71萬元,占總收入的49.65%;工資性收入10萬元,占總收入的7%。農民人均純收入1756元,農民收入以二、三產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3人(占勞動力的10.45%),在省內務工17人,到省外務工3人。

基礎設施

2007年以來,小倘甸村在爭取到上級的支持下,經村民“一事一議”,先後投入16.2萬元,修建了全長6.1公里的自來水工程,人畜安全飲水得到解決;投入39.2萬元,修繕並硬化長2856.6米,平均寬度2.6米的村內道路,出行安全和便捷得到改善;投入1萬元,修建了三所蹲坑式公廁;投入近8萬元,完成了69戶村民私廁改造、沼氣配套工程,極大地改善了人居環境。2008年,在爭取上級部門支持30萬元的基礎上,村集體出資近80萬元,建設了占地1500m2的文化中心,設立了黨員活動室、會議室、文化圖書室等,村民參政議事有了場所,村務管理得到加強,加快了“陽光村務”建設,使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戰鬥力有了明顯增強。
該村截止2008年底,已實現電、路、電視、電話四通,無路燈。全村有96戶通自來水。96戶通電,有9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9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93.75%和93.75%);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86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70戶(分別占總數的89.58%和72.91%)。
該村到寶秀鎮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面彈;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3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3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3輛,拖拉機15輛,機車30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89戶;裝有太陽能農戶30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89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35.55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35.55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66畝。
該村到2008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7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平安建設

隨著集體經濟的強勁發展,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倘甸村開始崇尚文明的生活方式,民眾自覺遵守村約民規,學習法律知識。村集體通過組建矛盾糾紛調解小組,開展經常性排查,及時把發現的各類矛盾糾紛苗頭解決在萌芽狀態,成立法制宣傳小組,對村民進行普法宣傳,實現了連續13年無刑事案件發生,無吸毒人員、無賭博人員、無夫妻離異現象、無不贍養老人的情況,切實維護了社會和諧與穩定。一是村組織威望得到彰顯。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得好,有錢為村民辦實事、辦好事,村興民富,村黨支部得到村民的擁護和愛戴,黨的形象和威信也不斷得到提高和鞏固。

發展重點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08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7.48%。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楊梅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楊梅產業。擁有企業1個。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薄弱。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大力發展楊梅優勢產業,組織勞務輸出(如發展楊梅特色產業,種植面積600畝;發展養殖業,發展豬1000頭;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10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8年的1756元增加到2000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