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不忍則亂大謀

小不忍則亂大謀

《論語·衛靈公》:“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朱熹《論語集注》:“小不忍,如婦人之仁、匹夫之勇皆是。”又說:“婦人之仁,不能忍於愛;匹夫之勇,不能忍於忿,皆能亂大謀。”(《朱子語類》卷四五)近人楊樹達又分不忍有三義:“不忍忿”;“慈仁不忍,不能以義割恩”;“吝財不忍棄”(《論語疏證》)。

基本信息

詞典解釋

小不忍則亂大謀小不忍則亂大謀

全文: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釋義:孔子說:“花言巧語能敗壞德行。小事不能忍耐就會敗壞大事情。”

解釋:小事不忍耐就會壞了大事。

語法:複句式;作賓語、分句;用於勸誡人

成語出處

《論語·衛靈公》:“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朱熹《論語集注》:“小不忍,如婦人之仁、匹夫之勇皆是。”又說:“婦人之仁,不能忍於愛;匹夫之勇,不能忍於忿,皆能亂大謀。”(《朱子語類》卷四五)近人楊樹達又分不忍有三義:“不忍忿”;“慈仁不忍,不能以義割恩”;“吝財不忍棄”(《論語疏證》)。

示例

~,忍到如今已是塔尖了,不久開交。★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九回

意思相近的還有

吃虧是福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因小失大。

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這兩句話很明白清楚,就是說個人的修養。巧言的內涵,也可以說包括了吹牛,喜歡說大話,亂恭維,說空話。巧言是很好聽的,使人聽得進去,聽的人中了毒、上了圈套還不知道,這種巧言是最會攪亂正規的道德。“小不忍,則亂大謀。”有兩個意義,一個是人要忍耐,凡事要忍耐、包容一點,如果一點小事不能容忍,脾氣一來,壞了大事。許多大事失敗,常常都由於小地方搞壞的。一個意思是,作事要有忍勁,狠得下來,有決斷,有時候碰到一件事情,一下子就要決斷,堅忍下來,才能成事,否則不當機立斷,以後就會很麻煩,姑息養*,也是小不忍。這個“忍”可以作這兩面的解釋。這兩句話連在一起的意思就是:一個思想言論,如果認為是小小的事情,無所謂,濫慈悲,濫仁愛,往往誤了大事。我們看孔子自己的作為就知道,他在魯國當司寇的時候,雖只幹了三個月,但上台第一件事就是殺少正卯,就是因為他言偽而辯,可以亂正。現在有一派反孔子的人說,孔子殺少正卯是為了自私,因為少正卯思想、學問比他好,學生比他多,他吃醋了,把少正卯殺掉。這些論調,初聽似乎很有趣,事實上少正卯是一個很會說話的人,孔子的學生也常常跑去聽他講,當時被他誘惑去了的也很多,所以指孔子為了報復而殺少正卯。當年五四運動打孔家店,和現在批孔的這些歪文章、歪理論都寫得很好。這一點我們要注意的,天下寫歪文章的人,筆鋒都很厲害,很吸引人,有煽動性;而正派的文章,不易吸引人,好東西寫成文章不吸引人;但那些歪才對於正派的東西卻寫不出來,這也是怪事情。寫煽動性文章的,都是少正卯這一類的人,這類人不一定站得起來,可是他的文章會鼓動社會風氣,乃至影響整個社會。所以人的講話、文章,如本身沒有道德基本修養,便成為巧言亂德。對於這種事,孔子認為一定要處理,否則成為姑息養*,也就是“小不忍,則亂大謀。”我們對“小不忍,則亂大謀。”作了這兩種解釋,姑且可以這樣分開來運用:處事的時候,“忍”字可作“決斷”用;對人的時候,“忍”應該作“忍耐”、“包容”的意思來用。

詞典解釋

1. A little impatience spoils great plans.

2. Lack of forbearance in small matters upsets great plans.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