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

政治經濟學系 經濟學系 政治經濟學系

基本信息

學院名稱:國際經濟貿易學院
英文名稱:Schoo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conomics
英文簡稱:SITE
地址: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博學樓11層

學院領導

現任院長

趙忠秀 經濟學博士(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副院長

葛 嬴 經濟學博士(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洪俊傑 經濟學博士(新加坡國立大學) 教授,博士生導師
蔣先玲 經濟學博士(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師資隊伍

學系主任

經濟學系
施 丹 經濟學博士(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經濟學系主任
楊偉勇 經濟學博士(法國Auvergne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經濟學系副主任
金融學系
蔣先玲 經濟學博士(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金融學系主任
許亦平 經濟學博士(加拿大Simon Fraser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金融學系副主任
國際貿易學系
殷小鵬 經濟學博士(加拿大McGill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國際貿易系主任
黃曉玲 經濟學博士(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貿易系副主任
政治經濟學系
韓 琪 教授,碩士生導師,政治經濟學系主任
國際運輸與物流學系
王曉東 經濟學博士(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國際運輸與物流學系主任
數量經濟學系
劉樹林 工學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數量經濟學系主任
財政稅務學系
趙忠秀 經濟學博士(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財政稅務學系主任(兼)
國際商務與合作學系
王 健 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商務與合作學習主任
杜奇華 教授,碩士生導師,國際商務與合作學系副主任

博士生導師

區域經濟學專業
葛贏
財政學專業
林桂軍
金融學專業(含保險學)
林桂軍、史燕平、門明、劉園、孫華妤、於瑾、蔣先玲、陳欣、劉樹林、王國軍、吳青、徐信忠
產業經濟學
趙忠秀、黃曉玲、王強
國際貿易學
王林生、薛榮久、林桂軍、趙忠秀、白樹強、葛贏、王健、黃曉玲、郭飛、盧進勇、王強、劉東升、陳欣、楊長春、夏友富裴長洪張宏霖
數量經濟學
劉樹林

歷史沿革

1954年7月,北京對外貿易學院成立後開始設立對外貿易經濟系對外貿易專業,主要培養能系統掌握現代國際貿易理論、管理與實務的專門人才。系下設中蘇對外貿易原理、國際貿易、外貿組織與技術、世界市場行情、商品學教研室。歷任的系主任為孫松亭、劉騰宵、許乃炯、盧鐵(兼)、任堅。1955年在對外貿易專業中設國際運輸專門化,1956年又設國際金融專門化。1970年8月,系隨同學校被撤銷。
1973年北京外貿學院恢復招生,對外貿易經濟系改稱三系(又稱對外貿易系),1984年又更名為國際貿易系。同年在國際金融專門化的基礎上設定國際金融專業,1986年又在國際運輸專門化基礎上設定國際運輸專業。三系歷任主任為孫玉宗、劉朝縉、葉彩文黎孝先、李康華、薛榮久。
1983年,對外貿易部同對外經濟聯絡部合併,學校以對外貿易系部分教師為主力,創建國際經濟合作系,同時設立國際經濟合作專業。系下設經濟學教研室、項目經濟分析教研室和國際經濟合作教研室,歷任系主任為王林生、周良藩、儲祥銀。
1994年2月,國際貿易系與國際經濟合作系合併成立國際經濟貿易學院,設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國際經濟合作、國際經濟、國際運輸保險學系。1997年學院對學系設定進行了調整,當時有國際貿易、國際經濟合作、經濟學、金融、運輸與物流五個學系。
2000年6月,國際經濟貿易學院又接納原金融學院政治經濟學教研室的部分師資,成立了政治經濟學系,構建成國際貿易學、金融學、運輸與物流、國際經濟合作、經濟學和政治經濟學六足鼎立的構架。
2006年,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成立數量經濟學專業,系主任為劉樹林教授。
2008年,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成立財政稅務學習,大力發展財政學專業和國際稅收專業,現任系主任為楊志勇教授。
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歷任院長為儲祥銀、林桂軍,現任院長趙忠秀。
目前,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本科設有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物流管理(國際運輸與物流方向)、經濟學(國際稅務方向)、經濟學(榮譽學士學位實驗班)共五個本科專業或方向,研究生則擁有套用經濟學一級學科博士點。此外留學生教育發展迅速,特色鮮明,攻讀我院學位的留學生占到全校80%以上,我院在國內率先開設了全英文培養的套用經濟學碩士國際項目。經多年教學實踐與研究探索,我院正在逐步發展成一個為培養國家未來具有管理全球商業與金融能力的企業經營與管理者、經濟政策決策者和學者、具有知識創造能力的在國內有較高知名度的專業型重點學院。

發展現狀

步入21世紀後,我院在學科建設上取得了快速進展,教學水平步入了國內先進行列,同時,科研成果也取得了重大的進展。以國際發表為標誌的研究論文成果開始穩步增加,目前被SSCI所收錄的論文達到四十多篇,在國內同類院系中達到了領先的水平。教師參與國際學術交流、進修和在國際學術會議上宣讀論文的機會也逐步增多。教師的國內發表、承擔課題的水平和數量也在穩步增加。一個研究導向型的學院輪廓已清晰可見。
經過多年矢志不渝的建設,學院的學科建設已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國際貿易學科在2002年初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並且是本二級學科中唯一的國家重點學科。金融學學科在2002年被評為北京市的重點學科,以現代金融為特點的學科建設也得到了長足發展。“211工程”建設獲得國家重點工程建設的正式立項和專項資金支持,並於2007年6月順利通過驗收。目前,學院擁有套用經濟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正在全面進行“211工程”三期建設。
截止2009年9月,學院現有教師99人,其中已獲博士學位的70人,占教師比例的77.8%,共有長江學者1人,教授38人,副教授33人,講師20人,外籍專家6人,博士生導師26人。從1999年開始引進海外獲取博士學位的教師,到目前為止,共引進32人。教師隊伍素質得到了全面提高,從年齡、學位、學緣、知識、職稱的結構等方面明顯得到最佳化,一支以博士為主的中青年教師隊伍已經形成,他們具有專業精神和突出的教學科研能力,已成為學院事業發展的業務骨幹。同時,我院在改革教學方法、調整教學計畫、重視教學質量的基礎上,加強了教學管理,逐步形成一套較為規範的教學管理制度和激勵機制,為最佳化新世紀的人才培養模式提供了保障。
我院學歷生總規模達到3330餘人。在讀國內學生2482人,其中本科生(含二學位)1804人,碩士研究生568人,博士研究生近110人;留學生約850人,其中本科生約740人,碩士研究生79人,博士研究生33人。隨著我院教育設施的不斷改善,教育質量的不斷提升,在強化三個本科主幹專業教學的同時,為適應不斷變化的國內與國際經濟環境,我院十分重視學生在基礎課程與專業基礎課程方面的嚴格訓練,並為學生提供了範圍廣泛的課程和較為靈活的專業、專業方向選擇,同時配合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本身專業技能多樣化、畢業生的專業結構多樣化、視野開闊,基礎紮實的獨特的培養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本科學生的專業化素質與創造力,並為加強學生與政府和企業的聯繫提供優良的環境和事業成功的途徑。

學系與專業

學科點
 學院擁有套用經濟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和套用經濟學一級學科博士點
教學科研學系
國際貿易學系
金融學系
經濟學系
數量經濟學系
國際運輸與物流學系
財政稅務學系
政治經濟學系
國際商務與合作學系
招生專業
本科: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金融學專業、物流管理專業、經濟學(國際稅務方向)、經濟學榮譽學士實驗班
碩士:
區域經濟學、財政學(含稅收學)、金融學(含保險學)、產業經濟學、國際貿易學(020206)、數量經濟學
博士:
區域經濟學、財政學(含稅收學)、金融學(含保險學)、產業經濟學、國際貿易學(020206)、數量經濟學

科研機構

供應鏈研究中心、國際商務研究中心、農產品國際貿易政策研究中心、許經營研究中心、金融市場與投資研究中心、租賃研究中心、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中心、大田物流研究中心、祥祺奢侈品研究中心、外國直接投資研究中心、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國際新能源戰略研究中心、行業稅收政策與管理研究中心、國際經濟和金融學會中國分會、中國國際貨幣研究中心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