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於80後的回憶

專屬於80後的回憶

《專屬於80後的回憶》是由2011你1月1日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書籍,作者是李賢娜 、鄭妍。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圖書封面專屬於80後的回憶

本書對80後的童年回憶做了一個系統的整合回顧,包括陪伴80後成長的玩具、遊戲、歌曲、動漫、課本、偶像等。其中還有80後作者寫的個人回憶,勾起讀者的回憶並對當下的生活引起深思。本書裝幀設計獨具匠心,讓人過目不忘,有購買珍藏的衝動。文字流暢而煽情,有大量那個年代的物品圖片,活潑生動,相信每一個在書中看到童年時期熟悉景物的80後們都會有所觸動。一本讓90後大呼過癮、80後集體落淚、70後思緒萬千、60後會心一笑的小書。

內容簡介

三十難立,第一批“奔三”的80後身背房子、車子、孩子三座大山,壓力在他們身上丈量著生活的重量;生不逢時,最後一批80後即將大學畢業,他們不得不面對十年寒窗苦讀後“畢業即失業”的困境。——不如歸去,築夢一線和逃離北上廣的呼聲此彼伏,面對那難以抉擇的十字路口,焦灼與迷惑更加無法閃躲。現實的憂慮讓你更加懷念過去那無憂的童年。

在記憶中回不去的童年,那個光著腳丫的小孩常常腳踏大地,伸手擎天,相信藍天下所有的夢想一定會實現。這個夢想是藍天白雲拂拭心靈,是麗日和風沐浴童年。一片划過夜空的亮跡,在時光的河流中悠遊。童年清脆的聲音穿透歲月在推杯換盞的喧譁中划過,你還是心裏面那個天真的少年。現實的病痛在大地蒸騰,我們想請你翻回昨天,把回憶的天空凝聚成雲飄灑甘霖。

翻回十年、二十年前那一折,我們將你熟悉的標籤拼湊起一份專屬於80後的童年回憶。這裡有“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小鳥說早早早,你為什麼背上小書包”的朗朗歌聲,有喝過的北冰洋汽水,玩過的“超級瑪麗”,看過的《小龍人》,用過的友誼雪花膏,還有“李雷與韓梅梅”的那些小曖昧,更有斑駁的門牌、梅花鐵暖瓶、鳳凰腳踏車等“老朋友”陪你回憶。在心靈留出一片空間,安放你美好的童年。

我們將80後童年的廢墟重建,為你還原一個真實的過去。這裡是一個磁場,心靈的羅盤在這裡感應強烈。我們試圖用這樣一種輕鬆的方式,幫你找回在夢想與現實交戰中漸行漸遠的童年。推開記憶的門,七彩的汽泡閃耀出快樂如昔,我們想讓沾染著童趣的氣息彌補你成年後在歲月流逝中受過的傷。

靜靜地觀看,慢慢地回頭,這些片斷,有你的,有整個80後一代的。你可歌之,你可笑之,你可思之,你可嘆之,旅途攜帶,或置之案頭,隨時閱覽一頁,既有記起美好過去時默契的笑意,又能激起不辜負青春自我勉勵的鬥志,相信會帶給你無盡的樂趣——找回童年的樂趣。

作者簡介

李賢娜

李賢娜,非主流80後,常年混跡於報紙、雜誌、電視行業,現供職於中央某新聞機構。推崇“藝術來源於生活”,多年來走遍全國22個省市自治區。2002年開始個人文稿以不同筆名散見於國內各類報刊,為雪小禪等知名作者編輯過稿件。

鄭妍

筆名鄭小貓。畢業於傳媒大學的文學女,成長於幸福中的80後。古靈精怪,偶爾裝乖,缺少責任感,卻無比執著於自己的熱愛。常年以賣字為生,編劇、撰稿、文案,不一而足。在四海風光中攝影流連,貌似時尚,卻鍾情於三丈舞台演繹千山萬水的崑曲。潮女?才女?美女?只想做自己。

目錄

第一章:生於80年代

第一節 80後

第二節 “文革”後恢復聯考——知青父母

第三節 萬千寵愛於一身——獨生子女

第四節在希望的田野上——改革開放

第五節東方風來滿眼春——市場經濟

第六節 精神文明多元化——資訊時代

第七節 新舊體制相博弈——混血文化

第二章:80後的童年回憶

第一節【衣】80後童年的服飾

白衣勝雪 別樣時尚

的確良 馬海毛 蝙蝠衫 軍用挎包軍帽 小黃帽 踏腳褲 喇叭褲白網鞋雨靴回力籃球鞋塑膠涼鞋

第二節【食】80後童年的零食

童年味道 甜蜜物語

一、童年以零食為天

小賣部 零錢存錢罐

二、膨化食品

爆米花 巫婆卜卜星小浣熊乾脆面華豐速食麵 太陽鍋巴 動物餅乾 手指餅乾 威化餅乾 親親蝦條

咪咪蝦條蝦片 旺仔小饅頭 江米條

三、糖果

糖人攪攪糖澆糖稀 大塊糖 喔喔奶糖 大白兔奶糖 小龍人奶糖金絲猴奶糖寶塔糖 跳跳糖 秀逗糖

魔鬼糖汽水糖大大泡泡糖 酸梅粉華華丹濟公開胃丹花生牛軋糖

可愛糖果: 戒指糖 口紅糖 香菸糖 棉花糖 小淘氣糖

四、朱古力

金幣朱古力 酒心朱古力麥麗素黑貓警長朱古力豆

五、冷飲

北冰洋汽水健力寶 椰樹椰汁 粒粒橙 冬瓜茶 樂百氏大頭娃娃雪糕 紫雪糕 奶油冰棍兒 冷冰冰雪糕

麥乳精

六、水果

冰糖葫蘆 果丹皮 山楂片 九制陳皮 無花果 話梅 水果罐頭

第三節【住】80後童年的居住

宜室宜居 質樸實用

一、建築

北京四合院上海石庫門廣州騎樓

二、家具

組合櫃 寫字檯 木製沙發(扶手椅)

三、家用電器

黑白電視機 收音機 海鷗牌照相機 雙卡錄音機

四、家居用品

暖水瓶 縫紉機 暖水袋 飯盒 搪瓷水杯

五、生活護膚百貨

小白兔兒童牙膏友誼雪花膏郁美淨兒童霜 孩兒面 百雀羚

第四節 【行】:80後童年的出行

輕車熟路 簡約環保

一、家用交通工作

鳳凰腳踏車山地腳踏車兒童三輪車 機車幸福250 紅旗轎車

、公共運輸工作

公共汽車 捷運 綠皮火車 長途汽車 客輪 飛機

第五節 【學】:80後童年的學習

好好學習 天天向上

一、邁進校門

國小生守則 校服 紅領巾

二、學習榜樣

少先隊員 三道槓 三好學生

、準備上課

早操 早讀 課桌“早”字 三八線 文具盒 橡皮擦改正液鉛筆 三角板 算盤萬花尺包書皮

四、開始上課
李雷與韓梅梅
英語背單詞 語文 漢語拼音 靜夜思 孔融讓梨司馬光小貓釣魚 烏鴉喝水 作文

五、課間休息

眼保健操第八套廣播體操

六、第二課堂

小人書 德智體美勞

七、課餘花絮

小紅花 打手心 罰站 抄作業 考試 上課拖堂 放學排隊 傳紙條 試卷改分 小時候的理想 同學錄

第六節 【娛】:80後童年的遊戲

遊戲派對 玩具跳舞

一、遊戲

過家家 跳房子 捉迷藏 丟手絹 彈珠 跳橡皮筋 洋畫 一二三木頭人滾鐵環拔根 天下太平

二、玩具

魂斗羅 俄羅斯方塊 超級瑪麗小霸王學習機跳棋 華容道 七巧板 鐵皮玩具 水壓套圈遊戲機 呼拉圈

第七節 【樂】:80後童年的影音

影樂飄飄 歌唱童年

一、歌曲

小燕子 春天在哪裡媽媽的吻 歌聲與微笑采蘑菇的小姑娘小白船 一分錢 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

十七歲的雨季真的愛你 吻別 小白楊 水手 小芳 心雨 一無所有 同桌的你 血染的風采 軍港之夜

二、歌手

小虎隊鄧麗君張雨生四大天王王菲張國榮梅艷芳毛寧楊鈺瑩

三、電視劇

西遊記 小龍人媽媽再愛我一次霹靂貝貝 家有仙妻 戲說乾隆新白娘子傳奇射鵰英雄傳

四、動畫

花仙子恐龍特急克塞號藍精靈 一休 葫蘆娃 黑貓警長 忍者神龜舒克和貝塔 聖鬥士星矢 變形金剛

第三章、80後終長大“成人”

第一節、教育高收費

第二節、聯考趕擴招

第三節、畢業不分配

第四節、工作物價漲

第五節、創業舉步艱

第六節、結婚房價高

第七節、生育難撫養

第八節、贍養難度大

第九節、夢想漸飄遠

第十節、多難興邦

第十一節、責任成人

第四章、80後集體撫今追昔

第五章、80後的言論

精彩試讀

2010年6月1日,立在夏天的入口處,兒童節的活動如火如荼。扎在孩子群中,有一批“超齡兒童”格外引人注目——穿兒童衫系紅領巾的80後。他們以“成人兒童節”的名義聚在一起,唱些兒時的歌,說些兒時的事,玩些兒時的玩具,再選遠大中小隊長,然後上堂語文課,課間做做眼保健操、掰個腕子、斗個雞……從21歲至30歲,他們已然成人卻依然童心未泯。懷舊是一種時代病,傳染著每一代人,滿懷親切的哀傷。80後究竟是怎樣的一代人?為什麼他們對童年如此流連忘返?撥開歷史的灰塵,童年是成年人的精神棲息地,80後的童年溫暖、純粹更堪回味……

80後

80後一詞源於國際社會學家們討論社會發展的一個代名 詞,是指1979年國家依法執行計畫生育後所出生的一代人,並 以此討論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次用法制限制人類生育後所面臨 的問題及1980年以後所出生的獨生子人群所面臨的生活、成 長、文化發展問題。80後一詞最早套用於文學領域,代指80 後作者。如今,80後一詞已被各個領域廣泛借用,作為1980年 1月1日—1989年12月31日出生的人群代名詞,指代了整個20世 紀80年代出生超過2億人的龐大群體。

“文革”後恢復聯考——知青父母

從1966年至1973年12月8日,全國有800多萬城鎮青年上山 下鄉。這些人里有許多人後來成了80後的父母。1976年,“四 王沛群和王孝秋兩位知青結婚照 人幫”被捕,十年“文化大革命”結束,絕大多數在農村的 知識青年得以重返城市就業。中斷十年的聯考制度得以恢復,中國由此重新迎來了尊重知 識、尊重人才的春天。1977冬天,570萬首屆聯考生走進了曾被關閉十餘年的聯考考場。當 年,全國大專院校錄取新生27.3萬人。恢復聯考不僅改變了幾代人的命運,尤為重要的是為 我國在新時期及其後的發展和騰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80後的父母們苦盡甘來,在返城結 婚後對女子的影響除了意識行為還有知識引導。

萬千寵愛於一身——獨生子女

1980年,80後正式登上歷史舞台。此時,他們趕上了第一代獨生子女。除小部分游離於獨生女子政策之間的80後擁有少兄弟姐妹相伴外,大部分80後都是“獨苗苗”。80後的童年得到全家人無微不至的關懷,當著一切以我為中心的“小皇帝”、“小公主”盡情撒嬌。雖也被家人寄予厚望或多或少增加些課外的負擔,但大部分時間是自由開放的。同樣是“獨生一代”,90後、00後的童年則複雜得多。面對封閉的校園環境、沉重的課內外作業、競爭激烈的升學之路及電子化的交往方式,90後、00後的童年早已淪陷。有人曾說,一個成年農民的生活可能比現在的孩子的生活要簡單得多。相形之下,80後的童年簡單而樸素。

在希望的田野上——改革開放

不同的社會環境,折射了不一樣的童年。“文化大革命”給國家造成了滿目瘡痍的局面:生產力發展緩慢,人民溫飽沒有解決,科技教育落後……這種局面不改變不行。怎樣改變?答案只有一個:改革。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80後的童年正好趕上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向了大江南北。在當時許多民眾的心目中,改革開放像烏托邦一樣在前面招手,不同的人對它寄託了不同的夢想。1982年,作曲家施光南與詞作家曉光一起滿懷對中國改革開放事業的讚頌與希冀,譜寫了《在希望的田野上》。人們在明媚的陽光下生活,80後的童年在這樣有夢的時代洗禮中,唱著希望的歌曲,充滿著對未來積極的遐想。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