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龍節

封龍節

“封龍節”是畲族傳統的節日,每年在農曆夏至後“辰”日舉行。傳說這一天天上玉皇大帝給畲山“封龍”,象徵著風調雨順,五穀豐收。是日畲族人民禁用鐵器,禁挑糞桶,不事勞動。他們還群集預定地點或登高舉行賽歌會,青年男女還通過這一盛會,對唱山歌,尋覓情侶。

簡介

節日場面節日場面

封龍節(也稱分龍節)是畲族的傳統節日。相傳這一天,天上的玉皇大帝給畲山“封龍”,所以當天畲族人視之為“集福建醮保禾豐收”的最好的祭祀日。因此,在過去的傳統習俗中,每到這個時候,各聚居地的畲族民眾都要採取各種形式禱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穀豐登。  

節日變化

隨著時代的變遷,畲族人的生活和思想觀念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傳統“封龍節”的很多陋習都被摒棄,但盤歌活動卻依然延續不斷。不僅如此,過去那種純祭祀的盤歌內容也逐步延伸到歌唱生活、歌唱愛情,表達對新生活的嚮往。一些地方,青年男女也通過這個機會,以歌會友,交流思想,表達愛慕之情;有的地方還有意識的通過“封龍節”組織活動,以歌會搭台,傳遞致富信息,開展經貿活動,使“封龍節”歌會活動融入了新時代的特徵。

往屆

場面場面

1986年6月27日,福建省首屆“分龍節”歌會在福安富春公園舉行,各地畲族歌手踴躍參加,這是畲族歷史上空前的盛會,場面十分壯觀。

2007年6月30日,福安市在林洋畲族村舉辦了“封龍節”畲族民歌賽會,來自市內和鄰縣許多畲族村的男女,踴躍前來“斗”歌,獨唱、對歌和合唱貫穿始終,《小郎難等得到娘》《有心總會結姻緣》《和你有緣慢慢求》等情歌表達了畲家男女對純真愛情的追求。“共產黨是英明,民族政策得人心,大族小族都平等,祖國合土大家庭。祖國合土大家庭,白蓮開花滿洋興,山哈(畲民)擁護共產黨,千古萬年不變心。樹木連根根連藤,山哈與黨心連心,樹木靠山山養樹,山哈靠黨正翻身……”《十送紅軍》《山哈不離共產黨》等新創曲目表達了畲家人對黨的感激和擁戴之情。歌會結束後,畲族民眾和歌手遲遲不願離去,他們三五成群,或切磋歌藝,或以歌會友,約定來年再來把歌對。

文化視點

畲族沒有文字,千百年來靠歌記述歷史,教育後人。上月,我國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寧德市的畲族小說歌、畲族民歌、屏南四平戲壽寧北路戲霍童線獅成為我國第一批518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寧德是全國畲族人口最多、分布最廣、歷史最悠久的畲族聚居地,畲族小說歌、畲族民歌是畲族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走近閩東畲族“國寶”,讓我們感受――歌聲中蘊藏著的畲族文化。

節日裝扮節日裝扮

據了解,畲歌可分敘事歌、小說歌、傳統山歌和現代山歌四種類型。敘事歌中有的反映本民族的鬥爭歷史,歌頌民族祖先的英雄業績,一般由有名望的歌手在祭祀時歌唱,或由老族長邊唱邊講述,如《高皇歌》《麟豹王歌》。也有反映歷代王朝興衰成敗及其封建統治者帶給勞動人民無窮災難的《末朝歌》《封金山》《元朝十八帝》《災荒歌》等。畲族小說歌則是畲族民間歌手對族內外歷史人物或藝術虛構人物的歌唱,有的是根據本民族流傳的英雄人物編寫的長篇敘事詩,如《鍾良弼告阻考》;有的根據漢族章回小說或評話唱本改編,如《白蛇傳》。
傳統山歌是畲民族中最豐富多彩、最生動活潑、最有生活情趣的民間歌詩,大部分是臨時即興,隨編隨唱的心聲,寓意深刻,比興動人,充分展現了歌者的才華。畲族地區大都是革命根據地,解放前,畲族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建立革命根據地,編唱出許多激勵人民參加革命鬥爭的歌言,如《十送郎》《1934年革命歌》《紅軍帶領萬人眾》等。新中國成立後,畲族人民高唱時代新民歌,如《我愛畲山好地方》《十望寧德畲村》《畲山路》等。畲歌就是這樣演義著畲族的歷史。

相關資訊

歌手們相互學習和交流歌手們相互學習和交流

曾幾何時,畲歌在畲族人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畲歌慢慢退出人們的生活圈子。從1995年開始,雷志華四處蒐集畲族民歌。他幾乎走遍了寧德所有畲族同胞居住的地方,僅福安地區就走過170多個村莊。每到一個地方,他就和人家“盤歌”,一來互相交流感情,二來可以發掘一些新的民歌,並把這些一一記錄下來。
“畲歌能否得以傳唱,關鍵在於傳承者。民歌是文化的象徵,是民族的符號!”雷志華感嘆說,“畲歌如果消亡了,就意味著這個民族精神文化的消亡。從小父母就教我唱畲歌,每年農曆‘三月三’畲族的‘烏飯節’,我都會去‘盤歌’。但是現在,年輕人基本都不知道畲歌是什麼了。現在要找個合適的傳人很難,首先要會標準的畲族語言,還要對山歌有興趣。這樣的人要到畲族聚居區去找,但是能不能找到很難說。”說到這裡,雷志華的眼神中流露出許多遺憾。令人欣慰的是,寧德市有識之士已經擔當起文化傳承的重擔。前不久,素有“畲族歌王”之稱的藍興發被省文聯評為“福建十大傑出文化傳承人物”。
藍興發生長在福安與壽寧交界的塔仔村里,小時候曾在私塾念了一年書,成了一個識文斷字的“文化人”。從1960年開始,藍興發自己創作畲族民歌。1969年,藍興發創作的畲族民歌《毛主席恩情永不忘》發表在《福建日報》上,其中一段“畲山升起紅太陽,春筍上嵐茶葉香。東風吹倒黃連樹,幸福花開萬年長。”被中央民族學院選編到《頌歌聲聲飛北京》的少數民族詩歌選里。他的故事《新過門的媳婦》1965年由福建人民出版社收入“故事小叢書”出版,散文《畲山春》在第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評獎(1981—1984)中獲優秀散文獎。
大力搶救和推介畲族“國寶”近年來寧德市積極採取措施搶救畲族“國寶”。市畲族歌舞團、閩東畲族博物館中華畲族宮的建立,為繼承與弘揚畲族文化作出了一定的貢獻。2000年寧德市成立閩東畲族民歌聯誼會,並舉辦了六屆歌會。2005年邀請13位國內畲族研究專家成立畲族文化專家顧問團,對搶救與發展畲族文化工作的具體項目進行評審論證,專家們對畲族歌言的音樂文化現象表示濃厚興趣,對《畲族歌言》一書的編寫提出了寶貴意見,並順利通過評審。
未來5年,寧德市將積極指導畲族研究會、畲族研究所、畲族民歌聯誼會等組織,同時錄製畲族原生態民歌專集,編寫畲族歌言鄉土教材,在民族中(小)學開設畲俗教育課程,確定20個傳承村傳習點。將辦好有全國畲區歌手參加的中國閩東畲族歌言藝術節,同時評選“十佳傳習點”“十佳傳承人”,將設立畲族歌言網站,組織畲族歌言創作大賽,在旅遊景區成立畲族歌言風情展演點。還將利用畲族歌舞團打造畲族歌言藝術精品,召開國際畲族歌言理論研討會,編輯論文叢書,排演大型畲族歌言清唱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