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君

語出:(1).受有封邑的貴族。 秦 漢 以後,亦及婦女。《韓非子·和氏》:“昔者 吳起 教 楚悼王 以 楚國 之俗曰:‘大臣太重,封君太眾,若此則上偪主而下虐民,此貧國弱兵之道也。’”《漢書·食貨志下》:“封君皆氐首仰給焉。” 顏師古 註:“封君,受封邑者,謂公主及列侯之屬也。” 明 方孝孺 《遺安堂記》:“古之君子居乎位者眾矣,其子孫食有餘澤,大者或為封君,遠者或數十世而不墜。”參閱《通典·職官十六》。(2).封建時代因子孫顯貴而受封典者。 清 李漁 《慎鸞交·譎諷》:“他父親是個白衣封君,還是當今的仕宦?

基本信息

泛指擁有爵位和封地的人。中國的封君一般是男子,如王、公、侯、伯、子、男之類;也有女封君,如公主、郡主、縣主、郡君、縣君、鄉君之類。
漢武帝推恩令頒布前,封君一般可以在自己的封地上設定官吏,直接統治自己封地上的人民。自推恩令下,諸侯王國分裂為很多小侯國,加上漢朝為這些諸侯王國和侯國選擇官吏,封君只剩下收取賦稅的權利了。
魏晉起,封爵多為虛封,即僅授予爵位而沒有實際的封地,所封給的食邑徒有虛名。唐朝,加實封者可以從封地徵收一定的收入供自己享用。唐玄宗時代,取消了封君直接從封地徵收收入的權利,改為按爵位高下、食邑和實封數目多寡在政府領取相應的收入。宋、金沿用唐制。元朝用蒙古舊制,封君有真實的封地。明、清則按照爵位等級發給俸銀和祿米、與官員無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