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臍疝

基本內容

寶寶臍疝是一種先天性疾病,比較常見,發病率約為2.6%。
寶寶臍疝的原因主要是由於出生不久臍環沒有完全閉合,並且這個年齡段寶寶的臍部肌肉比較薄弱,在哭鬧、咳嗽、便秘時會造成腹腔內壓力增大,腹腔內容物就會從臍部薄弱處突出形成臍疝。
臨床表現:
1、主要表現在臍部有腫物突出,哭鬧時腫物增大,皮膚緊張很薄呈微青色,安靜平臥或睡眠時腫物縮小消失。
2、臍部留有鬆弛的皺褶,當小兒咳嗽、哭鬧、用力時手指可有衝擊感。
3、輕揉臍部突出物可以回納,並可摸到疝環的缺損,其過程可聽到咕嚕咕嚕的聲音。
主要的治療方法有:
手術治療:是將臍疝缺損處縫合,等細胞自身生長繁殖將疝環口長好後,拆線
臍疝帶治療:是將臍疝傷口處從外部壓住,等細胞自身生長繁殖疝環口長好後,解開臍疝帶。
兩種治療方法原理一致,主要是利用自身細胞生長繁殖閉合疝氣傷口處。但是手術治療需要術後恢復,家長不容易接受,再者手術中要給寶寶使用麻醉劑等可能會對寶寶大腦發育造成影響。
嬰幼兒專用臍疝帶---適合寶寶臍疝治療
嬰幼兒專用臍疝帶---適合寶寶臍疝治療

什麼樣的寶寶臍疝適合手術治療

有下列情況者可考慮手術:
①疝較大臍孔直徑在2cm以上;②經1年的保守治療沒有治癒,年齡在2歲以上;
③已經嵌頓,內臟與疝囊有粘連;④臍部疼痛,推測有大網膜粘連者。
手術方法:圍繞臍疝之下方作半圓形皮膚切口,分離皮下組織後游離疝囊,將疝囊從臍部皮膚下面切除後,縫合腹膜,然後將二側腹直肌筋膜緣用粗的絲線在正中線上縫合,逐層縫合皮膚創口,用無菌紗布覆蓋後用寬粘膏固定,以消除腹壁的張力。
術後併發症的防治:皮下血腫是術後常見併發症,其形成多因剝離疝囊後創面局部滲血,形成血腫並逐漸擴展到腹前壁。治療不當可導致感染形成膿腫。避免的辦法是仔細徹底止血;術畢應在臍窩處放置與臍窩同樣大的棉紗球加壓包紮小的血腫可自行吸收,大的血腫可剪開部分縫線去除積血及凝塊,加壓包紮,同時全身套用抗生素治療。
嬰兒臍疝術後的注意事項:第一、儘量避免患兒哭鬧,實在哄不住時,可在醫生指導下用些止痛或鎮靜的藥物;
第二、嬰兒臍疝手術後一周內,應儘量讓病兒平臥,三月內都應避免劇烈的活動;
第三、注意冷暖,適當增減衣,儘量避免患兒感冒,若有了咳嗽症狀也要及時治療;
第四、術後要增加營養,可吃瘦肉、蛋類等食物。

多大的寶寶適合嬰兒臍疝帶治療

嬰兒臍疝帶是治療嬰兒臍疝最常用的保守治療的方法,是通過帶子配合疝包對疝環口進行物理治療,修復好臍疝缺口,從而治療好臍疝的,是目前最有效的一種保守治療方法。嬰兒臍疝帶對孩子沒有任何的副作用影響,只要堅持使用一段時間臍疝就可以治癒,治癒後還不易復發。

臍疝自愈的可能性

嬰兒臍疝有自愈的可能性,在隨著嬰兒身體生長發育,腹壁肌肉也在發育,臍環就可能逐漸縮小,直至最終臍疝消失。但是這種可能的發生幾率不高。多數嬰兒臍疝是不能自愈的。如果家長一味認為臍疝可以自愈就放棄對嬰兒臍疝治療的話,就有可能因為延誤治療影響嬰兒的身體發育,一旦發炎或引起嵌頓,臍疝帶給嬰兒的危害就會更大,所以家長在發現孩子得了臍疝的時候,應該及時採取相應治療,切不可耽誤最佳治療時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