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光傑

寧光傑

寧光傑,男,南開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學系,教授,研究方向勞動經濟學、政治經濟學。

人物簡介

寧光傑,男,南開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2006年入選天津市131創新人才計畫第三層次。

寧光傑副教授寧光傑副教授
教育背景:

1990年9月——1994年7月 南開大學經濟學系 經濟學學士學位
1994年9月——1999年7月 南開大學經濟學系 經濟學博士學位(碩博連讀) 博士論文題目:《失業的微觀理論分析》 指導教師:魏塤教授
2002年3月——2003年1月 日本立命館大學社會學研究科 一年公派留學
2006年7月——2006年8月 加拿大Luther College at the University of Regina 短期研修 Enriched English and Culture Immersion Program

工作經歷:

1999年9月——2003年11月 南開大學經濟學系 講師
2003年12月——至今 南開大學經濟學系 副教授 2010年3月——2010年12月 德國勞動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Labor,IZA) 訪問學者

學術交流:

2002年3月——2003年1月 日本立命館大學社會學研究科 一年公派留學
2006年7月——2006年8月 加拿大Luther College at the University of Regina 短期研修 Enriched English and Culture Immersion Program 2010年3月——2010年12月 德國勞動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Labor,IZA)訪問學者

科研及教學方向

研究方向:

政治經濟學(當代資本主義經濟)、勞動經濟學、西方經濟學

教學方向:

本科——勞動經濟學(雙語教學)、政治經濟學、當代資本主義經濟、個體經濟學、總量經濟學、經濟學前沿專題
碩士——勞動經濟學、高級政治經濟學

科研課題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項目重點學科骨幹人才資助項目“就業選擇、勞動收入形成機制與農民增收問題研究”(NKZXA1109,2012年1月-2014年12月)
天津市2008年度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提高中國勞動力市場運行效率研究:完善工資形成機制的視角”(TJJL08-031,2008年10月——2009年12月)
國家留學基金委2009年訪問學者項目“信息技術變遷、培訓與結構性失業的解決”(留金髮[2009]3004號,2010年1月——2010年10月)
南開大學亞洲研究中心2009年課題“經濟危機背景下減少失業、擴大就業的理論與對策研究”(AS0916,2009年11月——2011年11月)
南開大學2008年度人文社會科學校內文科青年項目“中國轉型期工資形成機制與勞動收入差距問題研究”(NKQ08,2008年10月——2010年9月)
南開大學2008年教學改革專項“套用經濟學課程實踐教學方法研究——以《勞動經濟學》為例”(2009年1月——2010年12月)
南開大學2008年教材建設資助立項“當代資本主義經濟研究”(2009年1月——2009年12月)
天津市民盟2008年度調研課題“天津市職業教育發展的問題研究”(2008年2月——2008年11月)
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攻關項目《馬克思主義學科體系建設研究》(04JZD001)子課題、南開大學校內課題(M0405,第二主持人)“當代資本主義經濟的演變”(2004年12月——2007年12月)
天津市民盟2007年度調研課題“中國高等教育發展與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2007年5月——2007年10月)
日本平和中島財團資助項目“日本的技術革新與就業問題”(2002年3月——2003年1月)
南開大學2001年度人文社會科學校內文科青年項目“失業的微觀理論分析”(2001年5月——2003年4月)
天津市1999年度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勞動力市場摩擦與失業——理論與實證的分析”(1999年12月——2000年12月)

代表著作

專著:

《失業問題研究——一個微觀分析框架》 陝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西方國家市場經濟八大問題——當代資本主義經濟專題研究》,山西出版集團、山西經濟出版社2011年版。(第一作者)

教材:

《勞動經濟學》(獨立編著),經濟管理出版社2007年9月版。 《企業理論》(王昭鳳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4月,編寫“企業人力資本”、“企業勞動關係”兩章。
《政治經濟學教學大綱》,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年12月,編寫“資本的國際運動和世界經濟關係”一章
《政治經濟學原理》,南開大學出版社2000年11月版,編寫“資本運動的本質特徵”、“資本的國際運動”兩章。

譯著:

《小企業三部曲:創立、生存與發展》,機械工業出版社1999年11月版。(第一譯者)

合著:

《中國十位著名經濟學家批判》(十人合著),學林出版社2002年6月版。

代表論文

英文論文

Corrado Giulietti, Guangjie Ning and Klaus F. Zimmermann, 2012, Self-employment of Rural-to-urban Migrants in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power (SSCI), 33(1),96-117.
Guangjie Ning, 2011, Technological Change, Organizational Reform and Employment Fluctuation: Evidences from Enterprise Survey in Transitional China, in Tang Haiyan(ed.) Economic Operation and Risk Management: Proceedings of the 5 Conference on China’s Economic Operation Risk Management, Toronto: Universe Academic Press, 212-226.
Guangjie Ning, 2010,Can Educational Expansion Improve Income inequality? Evidences from the CHNS 1997 and 2006 data, IZA Discussion Paper No.5148. Economic Systems, 34(4),397-412.
Guangjie Ning, 2009, 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adoption on Employment: Explor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ransitional China, in Wu Zhongmin(ed.) China in the World Economy, Routledge, London and New York. 117-136.
Guangjie Ning, 2008, Wage forming mechanism in the market transitional process of China (1993-2005): evidence from the provincial panel data. 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 3(2): 312-326.
Guangjie Ning, 2007, Globalization and Income Gap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Chinese Business Review, 6(1), 1-7,18.

中文論文

期刊論文
寧光傑,“我國最低工資標準制定和調整依據的實證分析”,《中國人口科學》2011年第1期,第26-34頁。(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勞動經濟與勞動關係》2011年第4期)
寧光傑,“中國的工資性別差距及其分解——性別歧視在多大程度上存在?”,《世界經濟文匯》2011年第2期,第19-34,86頁。
寧光傑,“全球金融與經濟危機背景下德國勞動關係的調整”,《教學與研究》2011年第10期,第22-29頁。
寧光傑,“經濟危機背景下各國失業治理政策的比較”,《當代經濟研究》2011年第11期,第14-17頁。
寧光傑,“經濟危機背景下的失業與就業”,《社會科學輯刊》2010年第4期,第136-139頁。
寧光傑,“教育擴張能改善收入分配差距嗎?——來自CHNS2006年數據的證據”,《世界經濟文匯》2009年第1期,第1-14頁。(入選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編《中國經濟學2009》,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3月版。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2009年第6期。)
寧光傑,“通過擴大財產性收入縮小收入分配差距的可行性分析”,《中國經濟問題》2009年第3期,第18-23頁。(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2009年第8期)
寧光傑,“住房改革、房價上漲與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當代經濟科學》2009年第5期,第52-58頁。
寧光傑,“中國工資差異問題的綜合分析——完善工資形成機制、注重初次分配公平的視角”,《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9年第2期,第86-91頁。(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國民經濟管理》2009年第5期)
寧光傑,“技術進步與資本主義經濟的動力”,《教學與研究》2009年第2期,第28-33頁。(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理論經濟學》2009年第8期)
寧光傑,“中國轉型期技術套用對就業的影響研究——來自工業行業的考察”,《中國人口科學》2008年第6期,第40-47頁。
寧光傑,“中國改革開放中的就業挑戰”,《勞動經濟評論(第1卷,第1輯)》,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年11月,第162-186頁。
寧光傑,“需求下降、企業調整成本與僱傭波動”,《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8年第4期,第127-131,140頁。
寧光傑、蘇輝,“大學生就業難的深層原因分析”,《南開教育論叢》2008年第3期,第26-29,15頁。
寧光傑,“技術進步與就業的補償機制”,《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7年第4期,第63-68頁。
寧光傑,“中國市場化進程中的工資形成機制——來自各省面板數據的證據”,《財經研究》2007年第2期,第119-131頁。(入圍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發起主辦的“思想的光芒-2009中國青年經濟學者論文評選”,78篇優秀論文之一)
寧光傑,“均衡、增長與改革”(譯文,作者科爾內),《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7年第1期,第1-12頁。
寧光傑,“開發中國家教育的信號功能及其失靈”,《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6年第5期,第55-63頁。
寧光傑,“世界性的城市貧民窟現象與非正規無產階級”,《國外理論動態》2006年第9期,第9-11頁。
寧光傑,“經濟全球化與收入分配差距”,《政治經濟學評論》2006年第1輯,第148-168頁。
寧光傑,“企業尋找勞動力的行為與失業問題的解決”,《南開經濟研究》2005年第2期,第67-71頁。
寧光傑,“馬克思經濟學的就業理論探析”,《政治經濟學評論》2004年第3輯,第130-154頁。
寧光傑,“美國在伊拉克問題上的帝國主義表現”(譯文),《政治經濟學評論》2004年第3輯,第95-103頁。
寧光傑、張寶忠,“經濟全球化與收入分配差距問題”,《當代經濟研究》2004年第9期,第58-62頁。(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世界經濟導刊》2004年第11期)
寧光傑,“技術革新、規制緩和與日本的不安定就業”,《南開經濟研究》2003年第5期,第49-53頁。
寧光傑,“論馬克思就業理論的發展”,《經濟評論》2002年第2期,第8-11頁。
寧光傑,“對馬克思階級概念的重新認識”,《國外理論動態》2002年第2期,第5-7頁。
寧光傑,“東亞政府如何提供經濟發展所需的制度基礎”,《太平洋學報》2001年第2期,第38-44頁。
寧光傑,“簡析馬克思的就業理論”,《當代經濟研究》2001年第3期,第48-51頁。
寧光傑,“2000年的美國經濟:一個馬克思主義的分析”(譯文),《當代經濟研究》2001年第1期,第7-12頁。
寧光傑,“美國新經濟的體制基礎”,《南開經濟研究》2000年第6期,第45-48,53頁。
寧光傑,“壟斷仍然是現代資本主義經濟的基本特徵”,《中國高等教育》2000年第19期,第7-8頁。
寧光傑,“開放環境下東亞各國政府對經濟發展的重新定位”,《國際論壇》2000年第5期,第49-54頁。
寧光傑,“尋找工作模型”,《南開經濟研究》1999年第6期,第24-27頁。
論文集論文、專著一章
寧光傑,“馬克思主義就業理論”,載何自力等主編《高級政治經濟學—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發展與創新探索》,經濟管理出版社2010年,第104-142頁。
寧光傑,“就業理論比較研究”,載吳易風主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比較研究》(第3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419-1455頁。
寧光傑,“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的就業挑戰”,載曹保剛主編《京津冀協同發展研究》,河北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323-334頁。
寧光傑,“破解大學生就業難問題”,載《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年會優秀論文集:改革開放·科學發展(中)》,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845-851頁。
寧光傑,“我國農民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障礙分析”,載林雙林等主編《中國社會保障體制探索》,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8年版,第137-150頁。
寧光傑,“勞動力市場買方壟斷與最低工資的意義”,載逄錦聚主編《科學發展觀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經濟科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175-191頁。
寧光傑,“戰後已開發國家失業變動的分析”,載張彤玉邱海平主編《當代資本主義經濟的新發展》,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年4月,第191-231頁。
寧光傑,“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就業理論探析”,載張宇、柳欣主編《論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分析範式》,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年4月,第296-336頁。
寧光傑,“美國近20年經濟成長的體制分析”,載張仁德等著《新比較經濟學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版,第139-179頁。
寧光傑,“政府作用與東亞經濟發展——重新評價”,載賈根良、梁正等著《東亞模式的新格局—創新、制度多樣性與東亞經濟的演化》,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4月版,第96-130頁。
會議論文:
“自我僱傭還是成為工資獲得者?中國由農村向城市流動勞動力的就業選擇和收入差異”,第十一屆“中國青年經濟學者論壇”,2011年9月,北京大學;第十一屆中國經濟學年會,2011年12月。(被接受)。
Self-employment or Wage work? Employment Status Choice and Earning Differentials among Rural to Urban Migrants in China, Conference on Changing Global Economy and China’s Macro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 & World Economy, Sep 22-23, 2011
Technological Change, Organizational Reform and Employment Fluctuation: evidence from enterprise survey in transitional China, 2010 HKEA Sixth Biennial Conference, Dec 18-19, 2010, Nankai University, China (accepted).
“技術變化、組織變革與就業波動:來自轉型期中國企業的經驗”,第十屆中國經濟學年會,2010年11月(被接受)。第五屆中國立信風險管理論壇,2011年11月,上海。
Can Education Expansion Improve Income Distribution? Evidence from the CHNS data 1997 and 2006, Chinese Economic Association (Europe/UK) 2010 Annual Conference, July 12-13, 2010, Oxford University (accepted).
“中國的工資性別差距及其分解——性別歧視在多大程度上存在?”,第九屆“中國青年經濟學者論壇”,2009年9月,西南財經大學(被接受)。
“住房改革、房價上漲與居民收入差距擴大”,Chinese Economists Society 2009 China Conference, June 2009, Guangxi University, China(accepted).
Can Education Expansion Improve Income Distribution? Evidence from the CHNS data 2006, Chinese Economists Society 2008 China Conference, April 17-19, 2008. Nankai University, China.2008 HKEA Sixth Biennial Conference, Dec, 2008, China (accepted). 2008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ntemporary Labor Economics, WISE and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Xiamen University, Dec, 2008(accepted).
“教育擴張能改善收入分配差距嗎?——來自CHNS2006年數據的證據”,中國地方公共財政改革國際研討會,2008年4月,北京大學。第八屆中國經濟學年會,2008年11月,重慶大學。
“農民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障礙與制度設計”,中國養老醫療社會福利體系改革國際研討會,2007年6月,北京大學。第七屆中國經濟學年會,2007年12月,深圳大學。
“技術套用對就業數量與結構的影響——對中國轉型期工業行業的考察”,第七屆“中國青年經濟學者論壇”,2007年9月,浙江大學。
“法人所有、職工持股與勞動關係”,第一屆政治經濟學年會,2007年9月,中國人民大學。
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Adoption on Employment: Explor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ransitional China, Integrating China into the World Economy, 18 CEA(UK) annual conferenc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U. K., April 16-17, 2007(accepted). Economic Transition at Midlife: Lessons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s and Institutions, CES, Portoroz, Slovenia, May 11-13, 2007(accepted).2007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ntemporary Labor Economics, WISE and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Xiamen University, Dec, 2007(accepted).
“經濟全球化與收入分配差距問題”,當代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國際研討會,2006年3月,廈門大學。
“中國市場化進程中的工資形成機制——來自各省面板數據的證據”,第一屆中國統計學年會,2006年10月,天津財經大學。
Wage Forming Mechanism in the Market Transition Process of China: Evidence from the Panel Data, 2006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ntemporary Labor Economics, WISE and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Xiamen University, Dec 16-18, 2006.
“勞動力市場買方壟斷、剝削與最低工資的意義”,流動人口社區、城市貧困與社會保護國際研討會,2005年10月,北京,中國社科院。
“企業家精神、人力資本與風險投資的發展”,海峽兩岸風險投資與公共政策研討會,2005年12月,廈門大學。
“技術進步與就業的補償機制”,第四屆中國經濟學年會,2004年12月,南開大學。

所獲榮譽

“教育擴張能改善收入分配差距嗎?——來自CHNS2006年數據的證據”(《世界經濟文匯》2009年第1期,第1-14頁)獲南開大學亞洲研究中心第七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優秀論文獎,2011年12月。
“套用經濟學課程實踐教學方法研究—以《勞動經濟學》為例”獲南開大學2011年本科教育教學與創新徵文二等獎。
2009年在CSSCI來源期刊上發表5篇學術論文,獲南開大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2010年5月。
2004-2009年度天津市民盟盟務工作先進個人。
“破解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獲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2008年)學術年會徵文優秀論文獎。
指導本科生的“百項工程”項目“新《勞動契約法》對中國勞動力市場影響的調查研究——以天津市為例”獲南開大學第六屆“百項工程”一等獎,本人獲指導教師獎勵,2009年12月。
指導本科生的“百項工程”項目“大學生就業指導的社會服務體系研究——基於勞動經濟學與職業生涯規劃理論的知識遷移與補充”獲南開大學第五屆“百項工程”特等獎,本人獲指導教師獎勵,2008年5月。
2007年在CSSCI來源期刊上發表3篇學術論文,獲南開大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2008年4月。
2006年教學評為優秀,受到系獎勵。
2006年崗位評定為優秀,受到學院獎勵。
《失業問題研究——一個微觀分析框架》,陝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8月版,此書獲2005年魏塤經濟科學獎教師專著獎,南開大學。
國家級精品課程《政治經濟學》(2004年)課題組成員。
中國十位著名經濟學家批判》(合著),學林出版社2002年6月版,此書獲2003年魏塤經濟科學獎專著獎,南開大學;天津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04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