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肺癌外科臨床手冊

實用肺癌外科臨床手冊

該書是一本關於肺癌外科治療的小型參考書。全書分為三篇,共17章。第一篇主要複習肺癌相關解剖、生理、病理、病生及流行病學等相關基礎理論知識;第二篇則較為詳盡地介紹了肺癌臨床診斷和綜合治療的原則及具體方法,其中採用了國內外的最新相關資料及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近20年來的臨床和基礎研究經驗;第三篇用簡潔而精煉的文字介紹了肺癌放療、化療、生物免疫治療、中醫藥治療的原則、方法、現狀及進展。該書適合於肺癌相關專業的各級醫師和學生學習和參考。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書 名: 實用肺癌外科臨床手冊
作 者:潘鐵成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
ISBN: 9787117107303
開本: 16
定價: 136.00 元

作者簡介

潘鐵成,1953年生。湖北武漢人。教授,主任醫師。現任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心胸外科主任。同濟醫院肺癌臨床治療和研究中心主任。
1985年在原同濟醫科大學獲胸心外科碩士學位。1992-1995年留學瑞士巴塞爾大學醫院。任中華醫學會胸心血管外科學會全國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胸外科醫師分會常務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醫師分會委員,中南六省胸心外科學會委員,湖北省胸心外科學會副主任委員,湖北省肺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湖北省創傷學會常委,武漢市胸心外科學會副主任委員,武漢市器官移植學會常委。第九屆和第十屆湖北省政協委員,多次獲同濟醫院先進工作者稱號。
主要從事肺癌、食管癌和縱隔疾病等的外科治療和冠心病、先心病、心臟瓣膜病的臨床和基礎研究。對肺癌的綜合治療及重症肌無力外科治療有較深入的研究。主持召開了全國首屆重症肌無力外科治療研討會及首屆湖北地區肺癌治療論壇,成立中南地區首個肺癌單病種綜合治療中心。近年來。開展了非體外循環下冠脈搭橋術、心臟移植、肺移植、心肺聯合移植、保留二尖瓣裝置的瓣膜置換術、胸腔鏡治療手汗症、術中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胸部惡性腫瘤和側剖胸術後冷凍止痛術等新技術,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曾先後5次在中央電視台、湖北衛視及武漢電視台作有關肺癌、重症肌無力、冠心病及手汗症的健康講座。1993年“胸腺切除治療重症肌無力圍手術期規範化處理的研究”獲武漢市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同年獲湖北省衛生廳醫藥科技進步二等獎。課題“胸腺切除治療重症肌無力手術時機選擇的研究”獲湖北省和武漢市人民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任湖北省九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冠心病治療的臨床研究”課題協作組副組長;湖北省科技攻關項目“保留二尖瓣裝置的瓣膜置換術”負責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落新婦甙靶向殺傷心臟移植排斥反應中活化T細胞的分子機制研究”主要負責人。主編《胸腺疾病》《人民衛生出版社)、《胸心外科疾病診療指南(第二版)》(科學出版社)、《胸心外科急症和併發症》(人民衛生出版社)等專著,參編專著10餘部,在各級醫學雜誌上發表論文180餘篇

圖書目錄

第一篇肺癌外科基礎知識
第一章肺及縱隔臨床套用解剖
第一節肺臨床套用解剖
一、氣管解剖
二、肺門
三、肺動、靜脈的心包內解剖
四、肺裂
五、肺葉
六、肺段支氣管
七、肺淋巴引流
第二節縱隔淋巴結與縱隔臨床套用解剖
一、縱隔淋巴結
二、縱隔位置和境界
三、縱隔分區
四、縱隔整體觀
五、縱隔局部解剖
六、縱隔筋膜間隙
第二章肺癌相關呼吸生理和病理生理
第一節呼吸生理
一、肺通氣
二、肺換氣
第二節呼吸病理生理
一、呼吸衰竭
二、缺氧的病理生理
三、高碳酸血症
第三節肺癌對呼吸功能的影響
第四節肺癌外科手術前肺功能檢查
一、肺癌外科手術對肺功能的影響
二、肺癌外科手術對肺功能的要求
第五節血氣分析
一、血氣分析指標
二、各型酸鹼平衡失調血氣表現
第三章肺癌流行病學
一、發病率和死亡率
二、病因與危險因素
三、地理分布
四、性別和年齡分布
五、病理類型分布
六、種族分布
七、結語
第四章肺癌病理
一、病理分類
二、非小細胞肺癌病理表現
三、小細胞肺癌的病理表現
第二篇肺癌外科臨床診治
第一章肺癌的診斷
第一節臨床表現
一、肺部表現
二、胸部外侵症狀
三、副癌綜合徵
四、轉移症狀
第二節常用診斷方法
一、肺癌的影像學診斷
二、纖維支氣管鏡檢查
三、放射性核素掃描
四、穿刺細胞學檢查
五、痰脫落細胞學診斷
六、頸部淋巴結活檢
七、胸腔鏡檢查
八、縱隔鏡檢查
九、開胸肺活檢術
十、肺癌標誌物
十一、肺癌螢光檢查
第三節孤立性肺結節的診斷
一、胸部平片
二、計算機斷層掃描(CT)
三、磁共振成像(MRI)
四、正電子發射斷層(PET)
五、影像學引導經皮肺穿刺術
六、數字成影血管造影(DSA)
第二章肺癌的分期
第一節臨床分期
一、cTNM分期標準
二、肺癌的分期診斷
第二節病理分期
第三節肺癌的分子分期
一、概述
二、檢測方法
三、分子分期的臨床意義
第四節非小細胞肺癌在新輔助治療後的再分期
一、新輔助化療後再分期的重要性
二、再分期方法
三、意義
第三章肺癌多學科綜合治療原則
第一節非小細胞肺癌綜合治療原則
一、I期肺癌(T1~2N0M0)的治療
二、Ⅱ期肺癌的治療
三、Ⅲ期肺癌的治療
四、Ⅳ期肺癌的治療
五、治療後復發和轉移的再處理
第二節小細胞肺癌綜合治療原則
一、局限性小細胞肺癌的治療
二、廣泛期小細胞癌的治療
第四章肺癌外科圍術期處理
第一節肺癌現代外科治療原則
一、非小細胞肺癌手術方式選擇
二、小細胞肺癌手術方式選擇
三、多原發性肺癌外科治療
第二節肺癌患者術前評估
一、呼吸功能評估
二、心血管功能評估
三、術前準備
四、術後處理
第三節肺癌術後常見併發症處理
一、胸內出血
二、肺漏氣
三、神經損傷
四、肺扭轉
五、術後呼吸功能不良
六、胸膜殘腔
七、全肺切除術后綜合征
八、切口和胸膜腔感染
九、支氣管胸膜瘺
十、切除部分胸壁和膈肌後併發症
十一、心臟疝
十二、術後食管胸膜瘺
十三、吻合口肉芽腫形成
十四、吻合口裂開
十五、氣道狹窄
第四節肺癌圍術期護理
一、術前護理
二、術後護理
第三篇附錄
……

術後護理

1、加強呼吸道護理,防治呼吸功能不全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維持氣體通暢是術後護理的重點。
2、持續心電監護,嚴密監測生命體徵——心律失常:
(1)在術後出現輕度低氧血症,表現為持續吸氧情況下48h內血氧飽和度為90%~95%.動脈血氧分壓為10~12kPa。
(2)術前心電圖檢查發ST-T改變。其中6例出現心律失常。
(3)手術創傷所致術區疼痛,精神緊張導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
(4)肺動脈壓力增加,心臟負荷加重。最常見房性早搏和房顫。
3、控制輸液量及輸液速度,預防肺水腫,輸血量要低於失血量,寧少勿多,寧可保持適當脫水,不可輸液過快。一般在24h內輸液量不可超過1500~2000ml.速度不宜超過20~30滴/min.
4、合理體位,適當活動與鍛鍊 全肺切除術後的患者,在術後鍛鍊時應取能直立的功能性位置,以促進恢復正常姿勢。不宜下蹲解便,以免引起體位性低血壓。
5、肺癌一經發現,多為中晚期,容易復發轉移。因此需要通過手術清掃淋巴等方式減少復發、轉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