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所謎案

寓所謎案是馬普爾小姐作為主角的第一部長篇偵探小說。

故事簡介

[The Murder at the Vicarage]
馬普爾小姐作為主角的第一部長篇
故事簡介:
聖瑪麗米德是一個典型的英國鄉村:恬靜安寧,遠離倫敦的塵囂和迷霧,而且交通便利;規模不小的火車站,教堂,旅館,幾家便利商店、雜貨鋪和酒吧……還有一群愛嚼舌頭的老小姐們,尤其是瑪普爾小姐。
瑪普爾小姐個子高高,藍色純淨的眼睛,粉紅的臉頰,性情溫和。她就住在牧師家隔壁,占盡了天時地利。老太太熱衷園藝,修理花園的同時也把來來往往出入牧師家的人盡收眼底。村子裡有點什麼風吹草動的沒有瞞得了瑪普爾小姐的;別人不知道的她也知道。雖是鄉村,聖瑪麗米德的風流逸事真不少。克萊蒙特牧師娶了比自己年少幾乎二十歲的格麗澤爾達,家裡住著個年齡和她相仿的侄兒丹尼斯,畫室又租給畫家勞倫斯。克萊蒙特溫和持重,格麗澤爾達美麗活潑,丹尼斯調皮搗蛋,勞倫斯英俊迷人。這一家子已夠村子裡的人嚼舌頭的了,村子裡新近又搬來一位深入簡出的太太,一位著名的考古學家和他那位活力充沛的年輕女助手。村子裡人緣最差的要屬普羅瑟羅上校了。他的前妻多年前不辭而別,現在的太太和女兒又被人風言風語、和勞倫斯扯上關係。上校三天兩頭找碴和人鬥嘴,就連溫文爾雅的克來蒙特牧師也被他弄惱了,這一天在午餐桌上宣布:任何人如果謀殺了上校,將會對整個世界做了一件大好事。此話說後不久,上校的屍體就在牧師的書房裡被人發現,桌上還有一張他未寫完的便條:“親愛的克萊蒙特,很抱歉我不能再等下去了,但是我必須……”
到底是自殺還是謀殺?
奇怪的事情一件接一件發生了。有人打出惡毒的匿名電話,樹林裡時時傳來奇怪的聲響,考古博士去向不明。大家或是隱瞞、或是拒絕告訴警察他們在案發時的去向。教區的副牧師行為詭秘,半夜裡服毒自盡。萊蒂絲情緒不定,格麗澤爾達和丹尼斯也有意對克萊蒙特隱瞞著什麼……
《寓所謎案》是瑪普爾小姐初次登場的傑出表演。和以後的瑪普爾書籍相比,這時的瑪普爾小姐是典型的好管閒事的老太太,並且她毫不掩飾自己的好奇心。人們常常看到她在後花園里忙碌的身影——後門口的小徑直通牧師的花園,不光來來往往的人逃不過瑪普爾小姐精明的眼睛,就是牧師書房裡的一舉一動也一目了然——這決定了她後來做目擊證人時的可信度是毋庸置疑的。別看她平時聊起天來嘮嘮叨叨,闡敘事實時言簡意賅、立場堅定,就連警察也不得不承認,老太太確實頭腦清醒、有條理,是最理想的證人。老太太的人物造型也許不太討好,尤其年輕的讀者現實生活中對老年人本來就避而遠之,更不樂於讀一幫老太太們的無事生非和閒言碎語。偏偏這是AC的成功之筆。瑪普爾的個性描寫在這一部中最為下筆墨,也最為生動鮮明。以後的瑪普爾形象方面多偏向於老年人的慈祥溫和一面,但印象不深刻,個性也不突出。AC更注重於瑪普爾的破案能力而忽略了人物本身的塑造,尤其後期的案子大多是以配角身份出現,出場不多,三言兩語道出案情。到那時,人物只是為了情節而存在,只是情節的偶而補充罷了。
這一點叫人想起帕翠莎·溫特伍斯的銀小姐系列。帕翠莎·溫特伍斯遠早於AC創造了頭腦敏銳的老小姐偵探這一形象,但瑪普爾後來居上搶了風頭。不是銀小姐不好看、案子不精。相比之下銀小姐系列的破綻很少,風格也比較統一。當然銀小姐要早於瑪普爾,帕翠莎·溫特伍斯成長於英國殖民地的印度,文字間自多了一點階級的steoretype的嫌疑。AC也有她的階級等級觀念,只是一般人的注意力被她作品的其它風格吸引多一些罷了。同是上了年紀的老太太,銀小姐遠遠沒有瑪普爾小姐那份好打聽、好嚼舌頭的陋習。想必帕翠莎·溫特伍斯的時代對於小說中主要女性人物的形象仍要求是淑女多一些。但也正是這份不完美平添了人物性格的可信度,更容易激起讀者的共鳴。而這一點在這部小說里體現最出色。

出場人物

簡·馬普爾(Jane Marple)
丹尼斯·克萊蒙特(Dennis Clement)
格麗澤爾達·克萊蒙特(Griselda Clement)
里奧納德/倫·克萊蒙特牧師(Rev. Leonard/Len Clement)
普賴斯·里德利太太(Mrs. Price Ridley)
普羅瑟羅上校(Colonel Protherore)
安妮·普羅瑟羅(Anne Protheroe)
萊蒂斯·普羅瑟羅(Lettice Protheroe)
勞倫斯·列丁(Lawrence Redding)
斯萊克警官(Inspector Slack)
梅爾切特上校(Colonel Melchett)
斯通博士(Dr. Stone)
格拉迪斯·克拉姆(Gladys Cramm)
豪伊斯(Mr. Hawes)
海多克醫生(Dr. Haydock)
萊斯特朗茲太太(Mrs. Lestrange)
哈特內爾小姐(Miss Hartnell)
卡洛琳·韋瑟比小姐(Caroline Wetherby)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