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茗綠

富春茗綠

富春茗綠東瀕西湖,南臨錢塘江,受一江一湖水氣調節和東南亞季風的影響,氣候溫暖濕潤,時常有和風細雨,朝雲暮霧,獨特的小氣候十分有利於茶樹的生長。富春茗綠早在唐代杭州就是著名的產茶區。富春茗綠從龍井茶鄉到徑山茶鄉、天目青頂茶鄉,杭州各茶鄉都山清水秀,滿目蔥蘢。隨著各種推介活動的深入,富陽茶產業的名茶效益開始凸現。並對及富春茗綠的文化建築和未來的經濟發展都做了詳細的介紹。

歷史悠久

富春茗綠富春茗綠
杭州襟江帶湖。它東瀕西湖,南臨錢塘江,受一江一湖水氣調節和東南亞季風的影響,氣候溫暖濕潤,時常有和風細雨,朝雲暮霧,獨特的小氣候十分有利於茶樹的生長。因此早在唐代杭州就是著名的產茶區。據陸羽《茶經》載:“錢塘(茶)生天竺、靈隱二寺”、“杭州臨安、於潛二縣茶生天目山者與舒州同”。
南宋時杭州已茶事興盛,城市茶肆大興,同時從寺院到宮廷再到民間的茶禮儀已成體系。名揚中外的徑山茶禮就是在這個時期形成的。

茶鄉風光

富春茗綠富春茗綠
龍井茶鄉徑山茶鄉天目青頂茶鄉,杭州各茶鄉都山清水秀,滿目蔥蘢。
一片片茶園碧綠如染,一層層茶山連線雲天。春夏茶期間,細雨濛濛,漫山遍野,雲霧繚繞。茶園周圍林木成蔭,綠樹婆娑。每當早春時節,氣溫回升,茶芽就象冬雷驚筍,吐出新芽,青翠欲滴的茶叢,滿山遍野的映山紅,還有那山溪、小道、鳥語、花香、茶歌,穿著漂亮、玲瓏活潑的採茶姑娘,穿梭出沒於茶叢間,猶如仙女在萬綠叢中翩翩起舞。此時的茶山,稱為人間仙境,並非誇張。
現代人處於煩囂的都市,對美妙似仙境的茶鄉,更為嚮往。現代詩人唐韜訪問龍井茶鄉後,竟要“詩人不做做茶農”,他在《訪西湖梅家塢茶村》的詩中吟道:梅家塢村翠千重,一縷香菸繞秀峰。如此湖山歸去得,詩人不做做茶農。

品牌效益

富春茗綠富春茗綠
茶葉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價格受抑的形勢下, 如何保持茶葉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富陽市以實施茶葉品牌工程為突破口,提升茶葉產業效益, 取得明顯成效。 該市以鸛山牌“富春茗綠”和“鸛山龍井”為主的品牌茶葉產量只占全市茶葉總產量的一半,產值卻占全市茶葉總產值的90%以上。
在實施茶葉品牌工程中,富陽市確定了開發高檔名茶的發展路子。 他們在加大原有有性品種茶的換種改植和嫁接改造的同時, 大力推廣適制名茶的無性良種和早生覆蓋栽培技術。同時,先後引進開發了毛峰雪裡青等名優茶類,成功研製開發了鸛山牌“富春茗綠”和“鸛 山龍井”茶。在1999年和2000年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上,鸛山牌“富春茗綠”和“鸛山龍井”茶, 以其外形扁平光滑、色澤綠潤,香氣清高、滋味鮮爽等品質特徵, 先後被評為金獎產品。“富春茗
富春茗綠富春茗綠
綠”還於1999年被認定為浙江省省級名茶。2001年, 國家對龍井茶實施原產地域保護,富陽被正式列為龍井茶錢塘產區範圍。
為保護和利用好名茶品牌, 富陽市申報註冊了鸛山牌“富春茗綠”和“鸛山龍井”商標,制定了栽培、採摘、加工等技術標準, 並以精美的包裝推向市場。 市農業部門則以舉辦名茶炒制培訓班和組織茶農開展製作技能比賽等方式,千方百計地把名茶製作技術送到茶農手中。
隨著各種推介活動的深入,富陽茶產業的名茶效益開始凸現。 近年來,鸛山牌“富春茗綠”和“鸛山龍井”品牌茶價格年年上升, 現在每公斤茶葉相當於近百公斤炒青的價格。 以鸛山牌“富春茗綠”和“鸛山龍井”為主的品牌茶年產量已達1258噸,產值達到7415萬元,占了全市茶葉總產值的91%。目前,茶葉已成為該市農業六大主導產業之一, 成為農民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產茶大鎮的新登鎮僅茶葉銷售一項,就為農民人均增收600多元。

文化建築

富春茗綠富春茗綠
杭州有許多中國內知名的茶文化的相關建築,中國茶葉博物館、“茶人之家”、國際和平茶文化交流館、“國際茶人村”等都座落於杭州。如:
中國茶葉博物館是目前我國唯一以茶為專題的國家級專業博物館。它於1991年4月24日正式對外開放,是集展廳、復原觀賞、風味茶樓、學術交流、辦公於一體的山莊花園式建築。紅瓦石牆的房屋錯落有致地建於茶山山坡上,風貌自然。周圍是青翠蓊鬱的層層茶園,館內景致幽雅清新,那落落大方的氣度,別具一格的寧靜美麗,吸引了五湖四海的賓客。
茶人之家是國內第一家茶文化機構,於1985 年春正式建成,是掩映在杭州植物園一片綠蔭之中的古色古香的仿清式古典建築。整體環境清幽寧靜,深具茶韻, “茶人之家”金字匾是著名書法家沙孟海手筆。其前廳為茶室,對外開放,由於環境優美整潔,價格公道,一時茶客如雲。茶室後為內院,有迎客軒,展室及《茶人之家》的編輯室,庭園中還有“陸羽飲茶著書臘象”、一把碩大的茶壺以及清麗如畫的池石小景、修竹美卉等等。
國際和平茶文化交流館位於西湖龍井茶鄉吉慶山南坡。館體為浙江民居建築風格,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擁有3大設施:學術交流廳,配備最先進的同步翻譯系統;資料中心,主要收藏文字和圖片資料,並採用電腦儲存和查閱;展示廳,展示世界各地茶文化。

經濟發展

富春茗綠富春茗綠
發展杭州茶文化旅遊能進一步擴大杭州茶的知名度,並在客觀上促進茶的科學研製、開發生產,推動杭州茶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同時通過在旅遊中對遊客潛移默化的影響,客觀上起到了培育茶人和茶消費的作用,擴大消費群,推動茶產業經濟的發展,真正做到“以旅促茶”。
茶文化旅遊還能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比如旅遊紀念品製造業、茶館業、包裝業等。
以包裝業為例,市民自己喝茶一般購買散裝或簡裝的茶業,但隨著茶文化旅遊的發展,杭州茶消費群中很大一部分是將茶葉作為旅遊紀念品,用於饋贈親友,這就對茶的包裝有了更高的要求。有調查表明今年來購買杭州精裝茶的比例一直呈上升趨勢,包裝的質料有鐵有錫、有紙、有真空等,包裝的形式有袋裝、罐裝等,這就在客觀上促進了相關的包裝產業的發展。

相關產品

富春茗綠富春茗綠
好的茶文化旅遊副產品(茶食、茶具等)不僅能引起旅遊者的購買慾,增加旅遊收入,而且也能反過來作為一種旅遊吸引物。比如:將杭州茶文化中的傳說典故、詩詞楹聯整理成冊或將其他能反映茶文化的資料經過加工,製作成名信片作為商品在旅遊點出售;將反映杭州人飲茶生活的茶具茶建築按比例縮小製成旅遊紀念品等等。
這裡特別談談有關“茶宴”的開發(這裡講的“茶宴” 並不是在茶禮中談及的象徑山寺茶宴那樣以茶代酒的宴席,而是以茶為原料的各式菜餚組成的宴席,是飲食文化與茶文化巧妙結合的產物),在這一點上杭州應該向上海學習。杭州很早就有象“龍井蝦仁”這樣的馳名的茶餚,也的確保留了下來,但餐飲界人士卻沒繼承前人將茶餚進一步“做大”,缺乏創新,沒有形成“茶宴”的規模。所謂的規模效應在這裡同樣適用,單個的茶菜再出名也成不了氣候,成不了主角。相比之下上海雖然沒有象杭州這么好的茶文化基礎,卻把茶宴館搞得紅紅火火,其中以“天天旺茶宴館”最為著名。該茶宴館的三大經典菜系之一-----“ 西湖十景茶宴”,搜羅西子十大美景-----“柳浪聞鶯”、“雷峰夕照”、“蘇堤春曉”、“三潭印月”、“曲院風荷”、“斷橋殘雪”、“花港觀魚”、“雙峰插雲”、“平湖秋月”於盤中。上海將西湖十景就這樣移到了他們的餐桌上,似乎上海人搶了杭州人該做的。試想若杭州的有這樣的茶宴館,定會給杭州茶文化和杭州西湖文化平添更多的亮色。
眾所周知,“吃”是旅遊六大要素之一,合理安排好“吃”是旅遊順利進行的條件之一,而茶宴的開發能使“吃”成為杭州茶文化旅遊資源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