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寧土戲

富寧土戲有近300年歷史,主要流行在富寧縣城關、皈朝、剝隘、那能、洞波、者桑、板侖、花甲、谷拉、阿用、郎恆等鄉鎮,鼎盛時期業餘戲班多達百餘個。

名稱

富寧土戲

簡介

劇目內容多取材於壯族民間故事或中國歷史傳說,傳統劇目有《儂智高》、《弄婭王》、《弄隆洞》、《石達開》、《螺螄姑娘》、《烈女救夫》、《林朋賣武》、《羅通掃北》、《打魚殺家》、《雙貴圖》、《五虎平南》、《薛丁山征西》、《蟒蛇傳》等。20世紀30年代,在紅軍的幫助下,建立了以七村九弄為中心的滇黔桂邊區革的根據地,結合形勢,創作了《農民為什麼這樣窮》、《勞農會是農友之家》、《紅軍戰士打得好》、《我們勝利了》等短小精幹的革命劇目。富寧土戲音樂包括“哎咿呀”、“哎的呶”、“乖嗨咧”和“咿嗬嗨”4種聲腔。各處聲腔獨立成戲,即某一個戲班只演唱一種聲腔,互不混用。1959年11月19日成立富寧縣文工團,1962年改為文山州壯劇團,4種聲腔實現合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