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蠅

家蠅

家蠅在人住所中約占全部蠅類的90%。家蠅曾是城市內主要的擾人昆蟲和影響公共衛生的問題的主要原因,目前在有垃圾和腐敗的有機廢物堆積的地方仍是如此。家蠅的足上帶有千百萬病菌。通過完善排污系統、及時處理垃圾,以及清除產卵地點等措施,家蠅得到有效控制。另外,使用殺蟲劑也可很好地控制家蠅。 利用防蠅罩、冰櫃以及有蓋容器來保護食物可阻止家蠅傳播疾病。

基本信息

簡介

家蠅 (Musca domestica Linnaeus,1758)

家蠅家蠅

雙翅目(Diptera)蠅科(Muscidae)的常見昆蟲,學名為Musca domesticaLinnaeus,1758

,深灰色,腹部有污黃色的區域,胸部有縱形條紋。體長約5~7公厘(0.2~0.3寸)。複眼顯著,約有4,000個小眼面。口器不能叮咬,只能舐吸(近緣的螫蠅會叮人)。由於足上每個爪下的爪墊的分泌物的表面張力,家蠅能在垂直的玻璃窗上或背朝下在天花板上行走。雌蠅一次產100多個細長卵(長0.8~1公厘),一生產600~1,000粒卵。經12~24小時孵化。幼蟲稱為蛆,污白色,長約12公厘(0.5寸),經數次蛻皮,轉化成蛹。羽化時頭上擴展成一額胞,突破蛹殼的端部而出。

外觀特徵

體長約8-12mm。體色為單純灰黑色,沒有其他明顯的斑紋或色彩;複眼紅褐色。第四縱脈角型彎曲,胸背有四條縱紋。全身有細毛復蓋。六足,一對薄而輕的翅膀。一對很小的觸角。

家蠅家蠅

生活環境

本種是分布最普遍的家蠅類。幼蟲的孿生地以垃圾場和雞糞堆為主,因此在養雞場或使用雞糞當堆肥的農場、果園附近,常會有非常龐大的族群,算是極嚴重的環境衛生害蟲。

種群分布

分布於新疆、甘肅、亞洲北部、歐洲、北美。

生長曆程

家蠅家蠅

家蠅是完全變態的昆蟲,生活史主要包括:卵、幼蟲、蛹及成蟲 4 個時期。卵孵為幼蟲,幼蟲通常稱為蛆。幼蟲蛻皮 2 次共有 3 齡,第三齡幼蟲不蛻皮即前後收縮而變為蛹,由蛹前端開一環裂而羽化出成蟲。成蟲初出時,兩翅尚未展開只能爬行,過數十分鐘翅即展開,開始飛行生活。由卵到成蟲所需時間依溫度、食物及種類的不同而異。溫度對家蠅各蟲期發育的影響。據測定,卵發育的最低溫度為10-12℃,最高生存溫度為 42 ℃ ;幼蟲發育的最低溫度為12-14℃,最高生存溫度為 46 ℃ ;蛹發育的最低溫度為日 11-13℃,最高生存溫度為 39 ℃ 。

人工養殖時,幼蟲飼養溫度以25 一 35 ℃ 為宜,低於 22 ℃ 生長周期延長,高於 40 ℃ 則幼蟲會從培養基中爬出,尋找陰涼適溫處。在恆溫室( 28 士 1 ℃ )和營養豐富的條件下,家蠅的生活史周期約需兩周。在自然界,家蠅生活周期視季節和地區的不同差別很大,據廣東白水東鎮觀察,在當地的自然條件下,家蠅生活史周期春季( 20 . 5 ℃ )為 14 一 18 天,夏季( 28 . 1 ℃ )為 7 一 9 天,秋季( 23 . 1 ℃ )為 9 一 15 天,冬季( 16 . 4 ℃ )為 23 一 29 天。一般情況下每完成一個世代,需要 12 一 15 . 5 天。

家蠅卵為乳白色,呈香蕉形,長約 1 毫米。卵殼的背面有兩條嵴,嵴間的膜最薄,卵孵化時殼在此處裂開,幼蟲鑽出。家蠅卵的發育最低有效溫度為 8 一 10 ℃ (烏霍娃, 1952 )。自卵產出後至幼蟲孵化出所需的時間為卵期,卵期的長短和溫度有關。蠅卵的孵化溫度範圍為15一 40 ℃ 之間, 35 ℃ 時最短,僅需 6 一 8 小時;當溫度為 25 ℃ ,濕度為65%時, 8 一 12 小時即可孵出幼蟲;當溫度低於 13 ℃ 時,蠅卵停止發育;低於 8 ℃ 或高於 42 ℃ 時,卵則死亡。霍新北報導在自然變溫條件下,家蠅卵發育的起點溫度為 13 . 46 士 2 . 5 ℃。 在腐爛物質堆中,卵發育時期的長短,因溫度不同而有差異,夏天一般經過 8 一 12 小時即可孵化。濕度對蠅卵的孵化率也有很大的影響。家蠅卵的發育需要高濕,相對濕度低於90% 的時候率高。家蠅的卵殼對於各種化合物的抵抗力比幼蟲的表皮強。

幼蟲

家蠅的幼蟲(或稱蠅蛆)呈錐形,前端尖,後端鈍圓,有明顯的體節,通常為11節。1齡到3齡幼蟲的體色逐漸由透明、乳白色變為乳黃色。幼蟲從卵脫殼後,在飼養缸里生長發育,經過兩次蛻皮到老熟幼蟲約需4~6天。當溫度為30℃時,1齡幼蟲的生長發育大約需20小時,2齡幼蟲約為24小時,3齡幼蟲約需3日。剛孵化出來的幼蟲,體長為1~3毫米左右,在飼料充足情況下,最大可長到1.5厘米長。家蠅幼蟲是多食性的,許多發酵和腐敗的有機物質都可以成為它的食物,例如人畜禽糞便、垃圾、酒渣、豆渣等。幼蟲非常活躍,喜歡鑽來鑽去,但其活動範圍一般不離開其原產卵場所,有較強的負趨光性,一般群集潛伏在飼料食物表層下2~10厘米左右處攝食。家蠅成蟲個體的大小取決於幼蟲期營養條件的好壞。此外,家蠅幼蟲期的長短除與溫度、營養密切相關外,濕度也起著重要作用。幼蟲喜歡潮濕,在濕度為60%~80%的物質中,有各齡期的家蠅幼蟲,但在半液體狀的人、畜糞便中,或含有很多液體的污水坑中,則看不到家蠅的幼蟲。家蠅幼蟲怕光,一般鑽在飼料中,直到化蛹前才爬到表層。

幼蟲老熟後爬到較乾燥的環境中前後收縮變成蛹。化蛹場所一般為幼蟲孳生場所附近的泥土中,如果糞便表層乾燥,也可於其上化蛹。幼蟲快化蛹前1~2天,活動量、取食量和體內積存物都迅速地減少,軀體顏色逐漸由灰白色變為米黃色的半透明體,越接近化蛹期,身體透明度越高。蛹的生活條件與幼蟲相比需要較低的溫度和較乾燥的環境,家蠅蛹發育期的時間與幼蟲相仿。高溫高濕對蛹是不利的,溫度高於40℃時大部分死亡,由41℃開始,溫度每增加1℃,蛹的死亡率增加1倍,45℃時蛹全部死亡。蛹比幼蟲能耐受較低的溫度,溫度在12℃以下時,蛹停止發育。濕度過大時,也會影響到蠅蛹的發育,若相對濕度低於75%,有部分蛹會幹死,濕度低於40%蠅蛹很少能存活。 蠅蛹在發育過程中,外殼由軟變硬,體色變化為乳白色→米黃色→淺棕色→深棕色→褐色,溫濕度適宜時即可羽化出成蟲。

成蟲

(家蠅) 經過5天左右的蛹期,家蠅在蛹殼內各器官已發育完全,在額囊的來回膨脹收縮壓作用下,蛹殼前端破裂,家蠅從破裂處爬出。剛羽化出來的家蠅體表比較柔軟,體軀淺灰色,兩翅摺疊在背上,只會爬行,不會飛,需要經過翅膀褶皺狀態的伸展及幾丁質表皮漸漸地變硬或變暗過程。成蠅在羽化地點的地面約停息1.5小時或更長的時間後,才開始活動。溫度在27℃左右時,羽化2~24小時的成蠅開始活動取食。成蠅自蛹羽化後2~12天內交尾,交尾後第二天開始產卵。

使用價值

1、蠅蛆在動物蛋白飼料方面的套用 據國內外對蠅蛆營養成分的分析:蠅蛆含粗蛋白59%-65%,脂肪2.6%-12%。無論從原物質或乾粉,蠅蛆的粗蛋白含量都與鮮魚及肉骨粉相近或略高。蠅蛆的營養成分較全面,含有動物所需要的多種胺基酸,且每一種胺基酸含量都高於魚粉,必須胺基酸和蛋氨酸分別是魚粉的2.3倍和2.7倍,賴氨酸含量是魚粉的2.6倍。同時,蠅蛆體內還含有多種生命活動所需要的微量元素。 飼養試驗證實:用蠅蛆代替部分魚粉作飼料,餵養畜禽、魚類等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如在其它條件完全相同的情況下,用10%蠅蛆蛋白粉餵養蛋雞相比,餵養蠅蛆蛋白粉的蛋雞產蛋率比餵魚粉的提高20%;在基礎口糧相同基礎上,每頭豬餵100g蠅蛆的蛋白粉或100g魚粉,結果餵蠅蛆蛋白粉的豬體重比餵魚粉的增加7.18%,而且每增生0.5kg毛重的成本下降13.2%,瘦肉中蛋白質含量比餵魚粉的高5%。此外,蠅蛆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可開發成具有較高附加值的胺基酸類和中藥類飼料添加劑。

2、利用蠅蛆蛋白開發食用及滋補保健品 以蠅蛆作為人類的食物,國內外均有記載。越來越多的學者大力嘗試開發蠅蛆在食用及保健方面的套用技術,如蠅蛆鍋巴、蠅蛆活性粉、蠅蛆蛋白提取液、蠅蛆食品添加劑、蠅蛆保健酒等。蠅蛆活性粉具有抗疲勞、抗輻射、延緩衰老、保護肝臟、增強免疫能力等保健功能,可生產保健品。蠅蛆蛋白質可用於食品工業、發酵工業等。蠅蛆油成分優良,可供食用和開發新型醫藥、化妝品等。其前景十分廣闊。

3、利用蠅蛆提取甲殼質甲殼質(又名幾丁質)是一種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屬於胺基酸多糖,廣泛存在於無脊椎動物的外殼以及真菌胞璧中。由於甲殼質天然、無毒、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溶性、可降解性以及獨特的分子結構和物理、化學、生物性質,因此它在醫學、藥物製劑學、化工、食品、化妝品、印染、造紙、農業、環保以及酶的固定化載體等方面具有廣泛的用途,被國內外科學界、醫學界、企業界所重視。如今甲殼質的生產原料主要是蟹蝦殼,其生產原料呈現相對不足,且蟹蝦殼含重金屬、鈣質、色素等較高,難以生產出高純度的優質甲殼質;而家蠅可大規模養殖,克服了蟹蝦殼收購分散的問題,所以工廠化大規模養殖的蠅蛆主要利用農業下腳料作為養殖飼料,養殖成本較低,為製取甲殼質提供了充足的廉價原料。此外,蠅蛆碳酸鹽含量低、重金屬、鈣質、色素含量低於蟹蝦殼,因此,利用蠅蛆提取甲殼質的生產工藝較簡單,成本較低,並可生產出高純度的優質甲殼質。

4、利用蠅蛆可開發新型抗菌藥物-抗菌肽家蠅具有獨特的免疫功能,其體內含有一種具強烈殺菌作用的"抗菌活性蛋白"-抗菌肽,這種活性蛋白只要萬分之一的濃度就足以殺滅入侵的病菌,具有廣譜抗菌性且對人體無毒副作用,長期使用不會產生抗藥性。因此,抗菌肽的製取和大量生產,是21世紀可能替代抗生素的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新型抗菌藥物。

5、蠅蛆培養基可生產高效有機肥 繁殖蠅蛆所使用的培養基富含氮、磷及微量元素,經加工處理,可生產高效有機肥,可用於無公害蔬菜及花卉的栽培。

6、可用蒼蠅提取抗癌物質 日本有關專家從一般家庭常見的大麻蠅幼蟲的體液中提取到一種蛋白質“大麻蠅外源凝集素”,並分離出這種蛋白質的脫氧核糖核酸。通過小鼠攝用大麻蠅外源凝集素的實驗,觀察證明,鼠體內原有的腫瘤大大縮小。專家們認為大麻蠅外源凝集素能使哺乳動物體內的抗體和破壞腫瘤細胞的因子活化,從而殺死癌細胞。

總之,蠅蛆系列產品套用範圍相當廣泛,其中尤以醫學、藥物、化工、食品、化妝品、保健品等領域最為活躍,而且隨著研究的進一步深入,還會有更進一步的發展。因此,家蠅系列產品的研究和套用開發,將會引起人們越來越多的重視。

(1)孳生地。家蠅能在各種腐爛發酵的動、植物的有機質內繁殖,很少生長在肉與腐肉內。

①糞肥:家畜和家禽的糞肥是家蠅最好的孳生地。這些糞肥不太潮濕,結構疏鬆,適合家蠅生長。不同地區家蠅對不同家畜的糞肥有不同的適應性。例如,奶牛糞在世界各地都是最重要的孳生源,但北歐與西歐家蠅都不在成年牛糞內繁殖;相反,小牛糞是家蠅最好的繁殖物,在北歐農場內小牛欄是家蠅最好的孳生地。在豬糞外蓋一層奶牛糞,可以防止西、北歐家蠅的繁殖。人糞也是家蠅的繁殖物,但有些地區(如歐洲北部)人糞不吸引家蠅繁殖。豬糞、馬糞也是很好的繁殖物,但是容易很快發酵變質。在現代養雞場中雞糞也是家蠅重要的孳生物,但家蠅只在家畜排出幾天或一周內的糞肥內繁殖,一般不在堆肥內繁殖。

②食品加工後的垃圾與廢料:食品加工後出現的垃圾種類很多,堆積在一起,是家蠅主要的孳生地,水果、蔬菜加工後的殘渣也是家蠅繁殖場所。

③其他有機肥:如魚粉、血粉、骨粉、豆餅、蝦粉等均是家蠅孳生物。

④污水:在適合條件下,家蠅能在污水淤渣、結塊的有機廢料、開放的污水溝、污水池內繁殖。廚房污水滲入土內也是孳生地。

③植株、草料堆:在郊區、城鄉結合部及農村,作物、蔬菜、雜草堆、腐爛發酵地也是家蠅繁殖的場所。

(2)季節消長與越冬。家蠅在自然條件下,每年發生代數因地而異,在熱帶和溫帶地區全年可繁殖10~20代;在終年溫暖的地區,家蠅的孳生可終年不絕,但在冬天寒冷的地區,則以蛹期越冬為主。據報導,在莫斯科(北緯55°45′)可發生 4代,在華盛頓(北緯 38°)可發生 9~12代,在巴勒斯坦(北緯32°45′)發生代數可多達到20代。家蠅在我國大部分地區發生時期為每年3~12月,但成蠅繁殖盛期在秋季。家蠅在人工控制條件下周年可以繁殖,適溫下卵歷期1天左右,幼蟲歷期4~6天,蛹期5~7天;成蟲

壽命1~2個月。

①消長:家蠅每年的消長與空氣溫度有關係,它能影響發育速度、交配率、產卵前期、產卵與成蠅取食。糞肥的發酵溫度也是重要因素.熱帶與亞熱帶乾熱季節糞肥的乾結.會影響家蠅的繁殖。埃及亞熱帶乾熱的夏大及寒冷的冬天家蠅很少,溫暖(20~25℃)的春、秋兩季最多。大部分溫帶、亞熱帶區域,冬天家蠅很少.春季逐漸成突然增多,經夏季到秋季密度下降。在沿海溫帶氣候(西北歐)家蠅的消長與日照時間長短、濕度大小有關係,濕季下降。

②越冬:家蠅在冬天並不真正體服。它停留在牛棚或其他建築物內,那裡溫度約高於16℃。在近北極地區很少發現成蠅,但有可能藏在保溫好的畜舍內。

越冬雌成蠅在5~15℃變溫下很少活過3~4個月。但是前蘇聯有人發現家蠅成蠅過冬,如前蛹和蛹一樣在結凍的糞肥與土內呈不活動狀態。很可能這些地方的家蠅有特殊適應能力。挪威的家蠅幼蟲及蛹在2.5~5℃下活不過一周。

雙翅目部分動物

雙翅目是節肢動物門、有顎亞門、昆蟲綱、有翅亞綱的1目。世界已知85000種,全球分布。中國已知4000餘種。包括蚊、蠓、蚋、虻、蠅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