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緣

內容介紹

本書分為渡台的族裔、無形的紐帶、家族的標識等八章,內容包括:宋明時期的渡台、濃烈的親屬之情、聚族而居的宗親等。

作者介紹

蘇黎明,男,1957年生,福建南安人。1982年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歷史系。現為泉州師範學院教授、圖書館館長。

作品目錄

第一章渡台的族裔第一節宋明時期的渡台 一、宋元時期的渡台 二、明代的渡台第二節明末清初三次渡台浪潮 一、第一次渡台浪潮 二、第二次渡台浪潮 三、第三次渡台浪潮第三節清末至民國期間的渡台 一、清代末期的渡台 二、民國期間的渡台 三、族人大量渡台的原因第二章無形的紐帶第一節濃烈的親屬之情 一、海峽彼岸的親人 二、父母與子女的牽掛 三、夫妻之間的牽掛第二節家族組織與活動 一、家族組織的紐帶 二、家族活動的作用 三、家族神祗的引力第三節根深蒂固的家族觀念 一、家族觀念的固化 二、家族觀念的體現第三章家族的標識第一節聚族而居的宗親 一、閩南的聚族而居 二、台灣的聚族而居第二節家族的標識 一、共同的郡望 二、共同的堂號 三、祖居地名為標識第四章繼嗣的族人第一節家族的綿延功能 一、兩岸宗親對男嗣的重視 二、渡台宗親的承嗣問題第二節兩岸宗親相互繼嗣 一、渡台宗親之間的繼嗣 二、祖地宗親為渡台宗親繼嗣 三、渡台宗親為祖家宗親繼嗣第五章承襲的輩序第一節共同遵循的輩分制度 一、閩南家族的輩分制度 二、閩南家族的輩字第二節共同的輩序與輩字 一、祖地固有的輩序輩字 二、台灣宗親的命名第三節共同使用的新輩字 一、祖地續編的輩字 二、共同續編的輩字 三、台灣宗親續編的輩字第六章族譜的源流第一節閩南家族的修譜 一、家族的修譜制度 二、譜載的在台宗親 三、族譜的尋根意義第二節台灣宗親的抄譜與修譜 一、抄錄祖家族譜 二、自行修譜與祖譜對接第三節兩岸宗親共同修譜 一、清代至民國期間 二、當代的共同修譜第七章祠堂的親緣第一節閩南的家族祠堂 一、家族祠堂的建造 二、家族祠堂的功用第二節渡台宗親的祠堂 一、台灣族居地建造祠堂 二、台灣祠堂與祖祠的關係第三節台灣宗親對祖祠的重視 一、倡建倡修祖地祠堂 二、參與祖地祠堂修造第八章共祭的先祖第一節台灣族居地的祭祖 一、祖地祭祖傳統的影響 二、祭祀大陸祖先 三、閩南宗親往台祭祖第二節祖地共同的祭祖 一、祖祠祭祖 二、祖墓祭掃 三、雜祭第九章同奉的神祗第一節祖地共同的祭神 一、祖家神祗的魅力 二、共修神廟與祭神第二節渡台宗親奉祀祖家神祗 一、帶到台灣的家族神祗 二、建造神廟與祭神 三、祖地神像出巡台灣第十章互助的宗親第一節祖地宗親幫助台灣宗親 一、注重互助的家族傳統 二、祖地宗親幫助渡台宗親第二節台灣宗親幫助祖地宗親 一、扶持後來渡台的宗親 二、幫助赴台求學的宗親 三、資助祖家教育事業 四、支持祖家公益事業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