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現代化

家庭現代化理論在最近50年間被西方學界批評和修正的過程,並對其主要理論觀點的發展變化進行了梳理和評論。這些主要理論觀點的發展變化包括:對一元化和單線演進的家庭變遷理論進行反思,逐步接受家庭變遷存在多種路徑和複雜多樣模式的可能性;家庭變遷研究的分析範疇經歷了從家庭結構到家庭關係的轉變;在方法上,不再執著於對傳統和現代家庭及其行為進行簡單的分類

概述

有著濃重進化論和結構功能主義色彩的家庭現代化理論,在20世紀60年代前後,曾經在家庭社會學領域占據了無可比擬的權威性地位,在中國80年代恢復社會學之後,該理論也一直是家庭社會學研究者的主要分析工具。

具體表現

家庭生活現代化水平提高體現在:一是現代化的廚衛設備擁有量明顯提高。廚衛設備最能反映一個家庭的現代化水平。建區10年間,武清區農民家庭的廚房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到2009年底,每百戶農民家庭擁有電冰櫃73台,抽油煙機26台,分別比10年前增長62.2%和5.5倍;微波爐從無到有,每百戶擁有5台。衛生設備也有明顯變化,洗衣機每百戶由10年前的86台變為現在的102台,提高了18.6%;熱水器每百戶擁有63台。二是通訊設備成為農民家庭生產和生活的必備用品。到2009年底,每百戶農民家庭擁有固定電話80部。手機的發展速度更為迅速,每百戶擁有手機101部。有些率先富裕起來的農民家庭幾乎人手一部,尤其是青年農民把手機視作隨身攜帶的必備用品。三是現代文化娛樂設施已在農民家庭扮演重要角色。10年間農民家庭的消費意識發生了顯著變化,計算機、攝像機成為農民家庭的新寵。到2009年底,每百戶農民家庭擁有彩電108台,比10年前增長18.6%;每百戶擁有計算機7台、影碟機34台、攝像機1台,擁有量可以與城鎮家庭相媲美。四是現代化的交通工具成為農民家庭新的追求。富裕以後的農民緊扣時代脈搏,在交通出行工具上也出現了質的飛躍,傳統的出行工具腳踏車每百戶農民家庭由1999底的248輛銳減到2009年的141輛,減少43.15%。取而代之的是汽車、機車、電動車。據統計,到2009年底,每百戶農民家庭擁有汽車5部、機車41台、電動車33輛。五是居住環境求大求洋。建區10年,隨著武清城市化水平的逐年提高,農民在住房上有了新的變化。到2009年底,農民家庭人均擁有住房面積26.9平方米,比1999年底的22.6平方米提高19.0%。求新求異、求大求洋已成為當前農民建房的普遍要求,部分撤村建居的農民家庭已入住新式的小區樓房,成為城鎮化的先行者。同時,空調機和現代化的新式裝修也成為農民家庭新的追求。到2009年底,每百戶農民家庭擁有空調50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