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常狗肉

家常狗肉

烹飪方法 1.鮮狗肉去淨骨,烙去毛,用溫水浸泡並刮洗乾淨,再下入冷水鍋中燒開,撈出後用清水洗去血沫,放到沙鍋內,加入拍破的蔥、姜以及桂皮、乾紅辣椒、白酒和水(水以沒過狗肉為準),煮到六成爛時取出狗肉,切成5厘米長,2厘米寬的條(原湯保留待用)。 2.香菜摘洗乾淨,用盤裝上,大蒜切成2厘米長的斜段。 3.將豬油燒沸,下入狗肉煸炒出香味,烹白糖,加入辣椒油、醬油、鹽和原湯,然後裝入沙缽內用小火煨爛,放大蒜、香油,裝入湯盅內並另上香菜即成。

基本信息

菜品特色

類別:湘菜 冬季養生食譜 腎調養食譜 補陽食譜 健脾開胃食譜

工藝:煨口味:家常味

食用:早餐中餐晚餐

口感:香酥辣,湯濃厚,味道鮮美。

主料:狗肉1500克

輔料:青蒜100克 辣椒(紅、尖、乾)15克 香菜200克

調料:豬油(煉製)100克 白酒25克 鹽10克 醬油25克 辣椒油25克 味素2克 桂皮15克 大蔥15克 姜15克 香油15克

做法

1. 一般用炒、爆、燒、燉、鹵等烹調方法。

辣子狗肉 辣子狗肉

2. 狗肉用白酒、薑片反覆揉搓,再用稀釋的白酒泡1-2小時,清水沖洗後入熱油鍋微炸再烹調可有效降低其腥味。

1. 乾辣椒適用於炒、拌、熗和做泡菜或做配料,如“辣子雞丁”、“青椒炒肉絲”、“糖醋青椒”等。

2. 在切乾辣椒時,先將刀在冷水中蘸一下,再切就不會辣眼睛了。

烹調用途:作烹飪原料及調味品。如用於色拉為燈籠椒,作辣味調料者為牛角椒和指天椒。

1. 香菜是重要的香辛菜,爽口開胃,做湯可以添加。

2. 腐爛、發黃的香菜不要食用,因為這樣的香菜已經沒有了香氣,根本沒有上述作用,而且可能會產生毒素。

狗肉燉豆腐 狗肉燉豆腐

烹調用途:為食用香料。鮮葉初碎,為增加香味及美觀的調料,為中國菜常用,亦可作冷盤、面和湯和調料及矯魚腥味。種子粉末為歐洲人常用之調料,是“咖喱粉”的原料之一。

營養價值

家常狗肉 家常狗肉

狗肉:狗肉不僅蛋白質含量高,而且蛋白質質量極佳,尤以球蛋白比例大,對增強機體抗病力和細胞活力及器官功能有明顯作用;食用狗肉可增強人的體魄,提高消化能力,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性功能。狗肉還可用於老年人的虛弱症,如尿溺不盡、四肢厥冷、精神不振等。冬天常吃,可使老年人增強抗寒能力。

青蒜:青蒜中含有蛋白質、胡蘿蔔素、硫胺素、核黃素等營養成分。它的辣味主要來自於其含有的辣素,這種辣素具有醒脾氣、消積食的作用。還有良好的殺菌、抑菌作用,能有效預防流感,腸炎等因環境污染引起的疾病。青蒜對於心腦血管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可預防血栓的形成,同時還能保護肝臟,誘導肝細胞脫毒酶的活性,可以阻斷亞硝胺致癌物質的合成,對預防癌症有一定的作用。

辣椒(紅、尖、乾):果實含有辣椒鹼(Capsaicin)、高辣椒鹼(Homocapsicin)、壬醯香莢蘭胺(Noroyl vanillylamide)等。色素有辣紅素(Capsanthin)、胡蘿蔔素(Carotene)。此外尚有維生素C、檸檬酸等。有溫中、散寒、開胃、消食的作用。吃飯不香、飯量減少時,在菜里放上一些乾辣椒就能改善食慾、增加飯量;辣椒具有強烈的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可以改善怕冷、凍傷、血管性頭痛等症狀。

香菜:香菜中含有許多揮髮油,其特殊的香氣就是揮髮油散發出來的。它能祛除肉類的腥膻味,因此在一些菜餚中加些香菜,即能起到祛腥膻、增味道的獨特功效。香菜提取液具有顯著的發汗清熱透疹的功能,其特殊香味能刺激汗腺分泌,促使機體發汗,透疹。另具和胃調中的功效,是因香菜辛香升散,能促進胃腸蠕動,具有開胃醒脾的作用。

狗肉適合人群:

一般人皆可食用;老年人更佳。

1. 適於腰膝冷痛、小便清長、小便頻數、浮腫、耳聾、陽痿、脘腹脹滿、腹部冷痛者食用;

2. 凡患咳嗽、感冒、發熱、腹瀉和陰虛火旺等非虛寒性疾病的人均不宜食用;腦血管病、心臟病、高血壓病、中風后遺症患者不宜食用;大病初癒的人也不宜食用。

辣椒(紅、尖、乾)適合人群:

1.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家常狗肉 家常狗肉

2. 陰虛有熱者勿食;因辣椒具有較強的刺激性,容易引起口乾、咳嗽、咽痛、便秘等。同時眼疾患者、食管炎、胃腸炎、胃潰瘍、痔瘡患者應少吃或忌食;另外除有火熱病症或陰虛火旺外,高血壓病,肺結核病患者也應慎食。

香菜適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患風寒外感者、脫肛及食欲不振者,小兒出麻疹者尤其適合;

2. 但患口臭、狐臭、嚴重齲齒、胃潰瘍、生瘡者少吃香菜;另外香菜性溫,麻疹已透或雖未透出而熱毒壅滯者不宜食用。

食療作用

狗肉食療作用:

狗肉味甘、性溫、鹹,歸脾、胃、腎經;

狗肉有溫補脾胃、補腎助陽、壯力氣、補血脈的功效。

狗肉溫腎壯陽,用於腎陽虛所致的腰膝冷痛、小便清長、小便頻數、浮腫、耳聾、陽痿等症;溫補脾胃,用於脾胃陽氣不足所致的脘腹脹滿、腹部冷痛等症。

辣椒(紅、尖、乾)食療作用:

辣椒味辛、性熱,入心、脾經;

有溫中散寒,開胃消食的功效;

主治寒滯腹痛,嘔吐、瀉痢,凍瘡,脾胃虛寒,傷風感冒等症。

香菜食療作用:

香菜辛、溫,歸肺、脾經;

具有發汗透疹,消食下氣,醒脾和中的功效;

主治麻疹初期,透出不暢及食物積滯、胃口不開、脫肛等病症。

食物相剋

香菜:服用補藥和中藥白朮、丹皮時,不宜服用香菜,以免降低補藥的療效。

營養成分

能量3207.71千卡、維生素B60.02毫克、蛋白質262.89克、脂肪211.62克、碳水化合物59.2克、葉酸301.64微克、膳食纖維11.17克、膽固醇1023毫克、維生素A706.35微克、胡蘿蔔素3002.6微克、硫胺素5.37毫克、核黃素3.42毫克、煙酸58.38毫克、維生素C113.05毫克、維生素E62.2毫克、鈣1042.25毫克、磷1834.78毫克、鉀3122.48毫克、鈉6356.96毫克、碘3.6微克、鎂361.24毫克、鐵53.68毫克、鋅50.68毫克、硒224.16微克、銅2.72毫克、錳5.27毫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