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錯過

害怕錯過

“害怕錯過”(Fear of Missing Out,縮寫為FoMO)指的是擔心自己缺席時,其他人會獲得有益體驗的一種普遍的憂慮情緒。這種社交焦慮的特點是“希望一直知曉其他人在做什麼”。

基本信息

簡介

害怕錯過害怕錯過
害怕錯過(FearofMissingOut),指的是害怕錯過那些比你手頭事或眼前人更有趣、更激動人心、更精彩的東西。典型症狀就是無論坐立臥行,都必須經常有事兒沒事兒刷刷手機,否則你似乎就被生活遺忘,徹底Out了。

此詞最早由作家安妮·斯塔梅爾使用,後美國《商業周刊》上的一篇文章使用了它,廣為傳播。害怕錯過像一種傳染病,染此病者不惜代價,無法拒絕任何邀約,擔心錯過任何與有助人際關係的活動。

“害怕錯過”還可以定義為一種遺憾,這有可能導致一種強迫性的關心,比如擔心自己可能錯失了一次社交機會,一種新奇體驗,一項有利可圖的投資,或者其他讓人滿意的事情。

2011年年底,“FOMO”一詞曾入選由美國方言協會主辦的“全美2011年度熱詞候選名單”,最終以微弱票差落選美國2011年度熱詞。

案例

2015年9月18日,一新婚男子開車時聽到微信提示音,很想看看內容,便用左手控制方向盤,右手拿出手機放在靠方向盤的位置。低頭查看訊息時突然感覺要撞上什麼,慌亂之中,卻錯將油門當剎車一腳踩下去,結果撞上路邊行人,致使兩對母子當場死亡!

其中一輛嬰兒車內躺著一個1歲零5個月大的男孩兒,另一輛嬰兒車裡則是一個約3個月大的男嬰——3個家庭,剎那間被摧毀。讓人不禁思忖,一條未讀微信真有那么十萬火急嗎?會不會只是一個表情符號?

手機提示音響起的瞬間,比起發微信的人,很多收到信息的人更著急,他們似乎生怕錯過什麼更重要、更精彩的事兒。你不妨拿自己做個試驗,看看自己最長能忍住在微信提示音響起多久後查看手機?

手機如果30分鐘沒響,你有多少次想拿起手機看一看的衝動?

或者你跟新聞里的那位男子一樣,無論開車走路,都甘願冒著自己和別人的生命危險刷手機?

如果是這樣,也許你已經中了“FOMO”的毒。

此類行為除了可能危害個人和公共安全外,還可能讓你頻頻從自己的生活中跳戲,比如你不再嘗得出自己在吃什麼,因為你正專注於看別人在吃什麼。當一個人感覺自己生活味同嚼蠟,就更期盼驚喜和奇蹟在下一刻發生,就更怕錯過什麼。

除了對現實生活中社交活動的影響,“害怕錯過”還可能影響長期目標的形成以及人們的自我認知。

心理分析

在鋪天蓋地的社交網路中,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決策、情緒及情感極易受其影響,尤其是當瀏覽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網站時,那些不斷閃爍的信息提示,忠實地反饋著好友們的最新動向,潛伏於心底的惶恐與焦慮開始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惡性膨脹。

人們總是懷疑自己錯過了什麼,害怕自己就時間安排作出了錯誤的決定。此刻,平靜的心很容易變為猶豫,既而轉變成恐懼焦慮、刺激、茫然、患得患失、煩躁不安、不合時宜等諸多複雜情緒。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雪莉·圖爾克勒(SherryTurkle)認為,“隨著技術不斷滲入我們的生活,人與技術之間的聯繫正變得越來越緊密,後者被賦予更多權利,從而得以影響我們的決策、情緒及情感。”

現象解讀

照片共享服務套用Flickr及推薦引擎Hunch的聯合創始人卡特里納·費科(CaterinaFake)認為,害怕錯過是一種“周期性”現象。

社交網路總是致力於提高用戶的回頭率,根據其發布內容的新穎度、創造力或受歡迎程度予以獎勵,並允許其他用戶對照片等發表評論,因為“沒有人生活在真空中”。結果導致成千上萬的用戶對社交網站上了癮,與此同時,也有不少人感覺自己正淪為他人幸福時光的旁觀者或者“總是遲到一步的”局外人。網際網路提供的“24小時線上”服務使得人類的活動空間大為開闊,個體之間的距離似乎也在瞬間消弭於無形。人類要限制技術對日常生活的影響,避免出現反客為主的局面。

調試方法

害怕錯過害怕錯過
有人提出,對抗此種焦慮最好的辦法是:

當你有能力從當下的生活中體會到全然的快樂,你的FOMO症狀不僅可能蕩然無存,而且還有可能覺得其他人曬出的生活狀態,對你來說是一種打擾。

舉例,一個小男孩在咖啡館靠窗的高腳椅子上安靜地坐著,專心拼著樂高玩具。他旁邊的椅子上還放著兩個小塑膠袋子,裡面裝滿了等待拼裝的零件。他一邊鑽研著說明書,一邊忙碌地組裝,完全投入其中。

不遠處,一個正在和他媽媽聊天的阿姨,突然走過來和他打了個招呼,但是他顯然沒有空兒搭理。那位阿姨自覺沒趣地對他的母親說:“小男孩兒就是好養,給個玩具就能自個兒專心玩兒半天!”

我覺得,任何一個能享受專注之美的人都好養,而且容易滿足。

當一個人全神貫注地投入一件事兒的時候,他就免除了害怕錯過的憂懼。就如同你和最愛的人在一起時,你擔心的不是錯過別處的美好,而是害怕時光飛逝和別人的打擾。

反之,一個人若不能從自己的生活中找到樂趣,就更需要通過關注別人來獲得滿足。哪怕是被別人高大上的生活“引”出了某種不滿,也是種聊勝於無的刺激。

所以,看完這篇文字之後,你真的可以考慮放下手機一會兒了。要知道這世界上最成功、最有影響力的人,一定不是在不停地刷朋友圈。

而這世上最悲慘的事兒,莫過於你本來不想錯過這個世界,結果卻錯過了你自己。

因此,社交網路既是引發害怕錯過的根源,也是治癒害怕錯過的藥方。面對“害怕錯過”,要學會做自己的主人,至少,學會偶爾對iPhone說再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