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述論

《客家文化述論》是2008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謝重光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客家文化述論

客家研究已經走過了漫長的歷程。如果從清嘉慶年間徐旭曾的《豐湖雜記》①算起,學者對於客家源流的思考已有兩個世紀的歷史。而20世紀30年代羅香林出版《客家研究導論》②,對客家人和客家文化作出系統的論述,至今也已有70多年。經過了如此漫長的研究歷程,客家學的論著真可謂汗牛充棟,而關於客家人的來源、發展、分布,以及客家文化的種種表現,客家精神的種種特點,參與述說者人數之多,各家意見之紛紜多歧,在各門各類的學術研究中也是罕見的。這種現象,從積極的方面觀之,可以說客家研究在學術界蔚為大觀,成為一門顯學;但從另一方面觀之,也可以說客家研究至今尚未成熟,在研究對象、範疇、理論、方法,以及史料的發掘、整理、運用方面都還有待作出更大的努力。

本書試圖在客家研究已經取得豐富成果的基礎上,特別是在著者本人十幾年客家研究已有心得的基礎上,對於目前客家學界存在的主要分歧提出自己的看法,對於本人十幾年的研究心得和成果進行一次總結,比較系統地闡述自己關於客家人、客家民系和客家文化的一家之言。

作者簡介

謝重光,歷史學博士,福建師範大學閩台區域研究中心文化所所長,社會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和宗教研究所教授,福建省社科聯委員。先後獲得過中國圖書獎及教育部,福建省等省部級優秀科研成果獎一、二、三等獎十餘次。多次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福建省,教育部人社科項目。已出版學術專著19部,發表學術論文二百餘笢。1993年起享受國務院有重大貢獻的專家稱號和津貼。

目錄

導論

一 客家學的奠基及其局限

二 當前學界關於客家源流的主要爭論

三 民族和民系多元一體理論觀照下的“客家”界定

四 從不同層面觀察和認識客家文化

上編 客家民系的形成與發展

第一章 客家形成之前華南的社會變遷與民族格局

第一節 六朝至唐初華南溪洞社會的緩慢變化

第二節 唐代對華南溪洞社會的經略

一 南選的推行與變化

二 地方首領世襲刺史制的終結

三 地方官加強禮樂教化

第三節 五代閩國對福建的開發與福佬民系的形成

一 人口和社會結構巨變,民族融合加速進行

二 漳、泉密切互動,福佬民系最終形成

第四節盤瓠蠻的南遷與畲族的形成

一 盤瓠蠻的南遷

二 畲族的形成

第二章 客家民系的形成

第一節 唐安史之亂後北方、江淮人民的南遷

一 安史之亂階段北方和江淮人民的南遷

二 唐末至宋初贛南、閩西接受移民的情況

第二節 汀州經濟社會的發展

第三節 “汀贛賊”的活動與客家民系的孕育

第四節 客家民系在南宋的初步形成

第五節 客家形成初期中心地域在閩西

第三章 客家民系的發展壯大

第一節 客、畲聯合抗元與畲族融入客家——客家民系發展的第一次高潮

一 文天祥、張世傑領導的畲漢人民保宋抗元鬥爭

二 元初畲漢武裝的反抗鬥爭

三 元代中後期畲漢人民的反抗鬥爭

四 族群互動中客家民系的發展

第二節 明代的畲、客融合與客家擴張——客家民系發展的第二次高潮

一 “征瑤”和“撫瑤”

二 南贛巡撫的設立

三 王陽明的剿撫功業及其心學在畲、客融合中的作用

四 粵中的畲、瑤、客家融合

第四章 明清時期客家人的對外拓展

第一節 客家向閩南的推移及其與福佬民系的接觸——附論土樓的起源與演變

第二節 客家人向台灣、四川、東南亞、贛北和浙西南的遷徙

……

第五章 台灣客家史的幾個問題

下編 客家傳統文化探析

第六章 客家傳統產業

第七章 客家宗教與民間信仰

第八章 客家山歌源流探析

第九章 客家形成崇文重教風氣的歷史進程

第十章 客家人文性格與客家文化特質芻議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