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桃花水母

宜昌桃花水母

宜昌桃花水母為世界上已知的11種桃花水母之一。該物種僅分布於湖北宜昌,1907年被發現,屬極危物種。

基本信息

宜昌校園驚現

(2008-07-25) 在當陽一中一人工噴水池中,被發現有大量晶瑩透明、呈傘狀的小生物體。記者取樣觀察,多名生物及水產專家證實,這就是世界保護級別最高的桃花水母。專家稱,在遠離長江邊的當陽發現數量如此眾多的桃花水母,實屬罕見。
當陽一中校園,靜靜的池水在連日雨水的沖洗下略顯渾濁,雖然時有陣雨來襲,但還是可以清楚看到,成群形如桃花的生物體在池水中遊動,景象非常壯觀。舀出幾隻放進寶特瓶內觀察,這些生物體有拇指般大小,像一把撐開的降落傘,無頭無尾,周邊長滿了觸角,晶瑩剔透,身體柔軟,一張一翕在水中遊動。
該校生物老師曹良意介紹,該生物是十天前學生無意中發現的,經學校多名生物老師比對後證實,它就是現在極為罕見的“桃花水母”。曹良意說,該生物體晶瑩透明,傘體不停地收縮與舒張,身體周圍多根解手,這都符合桃花水母的特徵。宜昌水產專家稱,在上世紀80年代,桃花水母還是比較常見的生物,後來隨著環境被破壞,這些敏感的小生物在我國絕大多數地區失去了蹤影。但在宜昌城區、秭歸、興山的長江邊,還是有存在。

我國發現種類

到目前為止,世界上的桃花水母已發現11種,除英國的索氏桃花水母和日本的伊勢桃花水母(1922年被發現)兩種外,其餘9種均產在我中華桃花水母1939年被發現,分布在四川樂山、四川瀘州、湖北宜昌等地;

樂山桃花水母1939年被發現,分布於四川樂山、湖北秭歸、重慶等地;
州桃花水母1980年被發現,僅分布於杭州市
信陽桃花水母1980年被發現,僅分布於河南信陽獅河港;
四川桃花水母1984年被發現,僅分布於四川都江堰青城山;
秭歸桃花水母1985年被發現,分布在湖北秭歸、重慶等地(隨著三峽水庫蓄水,秭歸桃花水母棲息地已被破壞);
楚雄桃花水母2000年被發現,僅分布於雲南楚雄市
短手桃花水母2002年被發現,僅分布於湖北秭歸。

名稱由來

桃花水母產於淡水中,每到暮春,桃花怒放時,它們就相繼出現。桃花水母有粉紅色的生殖腺,透明的傘頂,在水中浮沉漂蕩,有如落水桃花,因此,我國古代稱它們為“桃花魚”。但又明確指出,桃花魚“非魚也”,因其水生,故名之曰魚;又因其生於桃花開時,故名之曰“桃花魚”。 由於桃花水母對水質要求極高,出現時間一般較短,大約只有一個禮拜的周期,故難於發現。由於它們多在早春桃花盛開時節出現,有的為粉紅色,在水中遊動,狀若漂浮在水面的桃花花瓣,也稱桃花流水母。

物種現狀

我國分布的9種桃花水母中,宜昌桃花水母、杭州桃花水母、四川桃花水母可能已滅絕。秭歸桃花水母、短手桃花水母、樂山桃花水母、信陽桃花水母、中華桃花水母和楚雄桃花水母等6種已列入瀕危級物種。

價值

研究專家指出,桃花水母是名副其實的“活化石”,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作為生物進化過程形成的一個物種,其地位絲毫不遜於大熊貓。桃花水母以自己獨特的生命形成記錄著地球生命的發展歷程。其特有的基因對現代基因工程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同時也為研究和了解物種的遺傳、進化提供了條件。因此保護桃花水母也是我們應盡的責任。

美麗而又危險的水母家族

水母是一種海生動物。它不屬於魚類,而是無骨軟體海葵類動物。水母在動物一般的生命周期里有兩種基本的身體結構形式,另一種叫做息肉(polyp)。擁有兩種這樣結構的動物一般都沒有共同的名稱。水母的種類很多,全世界大約有250種左右,直徑從10厘米到100厘米之間,常見於各地的海洋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