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子

宗子

宗子,指宗法制度中身承大宗的嫡長子。分家時,宗子除了占有家庭財產的主要部分外,還繼承老家長的爵位。 宗族中,無論祭祖先、辦喪事、宴賓客,都以宗子為主。

1、指宗法制度中身承大宗的嫡長子

分家時,宗子除了占有家庭財產的主要部分外,還繼承老家長的爵位。宗族中,無論祭祖先、辦喪事、宴賓客,都以宗子為主。《詩.大雅.板》:“懷德維寧,宗子維城。無俾城壞,無獨斯畏。”鄭玄箋:“宗子,謂王之嫡子。”《禮記.內則》:“嫡子庶子祗事宗子宗婦。雖貴富,不敢以貴富入宗子之家;雖眾車徒,舍於外,以寡約入。子弟猶歸器、衣服、裘衾、車馬則必獻其上,而後敢服用其次也。若非所獻,則不敢以入於宗子之門。不敢以貴富加於父兄宗族。若富,則具二牲,獻其賢者於宗子,夫婦皆齊而宗敬焉。終事而後敢私祭。”按祗,敬。歸,贈送。賢,上等的。唐劉知幾《史通.世家》:“至於漢代則不然,其宗子稱王者,皆受制京邑,自同州郡。”清劉大槐《方氏支祠碑記》:“封建廢而大宗之法不行,則小宗亦無據依而起。於是宗子遂易為族長。”

2、指族長

明方孝孺《天台陳氏先祠記》:“割田若千畝以供禮事。請族之宗子至其祭,祭必由禮。”清馮桂芬《復宗法議》:“或無父無兄,或父兄不才,民於是乎失所依。唯立宗子以養之教之,則牧令之所不能教者,宗子能教之,父兄多從寬,而宗子可從嚴也。”

3、泛指嫡長子

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一:“袁九敘撫滇時,丁外艱歸,轎圍用白氈。或曰:’昔某公遭艱歸,於轎頂之中,為一小龕,奉紙位一,載而行。”九敘將用之。一友曰:‘公非宗子,神所依之至,在六完老先生所,若公復奉一主,是神有二矣。此禮,唯長房子得行,公奔走可也。’九敘拜而謝之。”
4、明末清初詩人張岱的字

4、指宗主

宗子,名政,字靜波,諢名粽子。詳見百科“宗靜波兒”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