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碁創投基金管理公司

宏碁創投基金管理公司

Chen tern Chen

基本信息

宏碁創投基金管理公司簡稱宏碁創投,註冊於英屬開曼群島,由宏碁集

(圖)宏碁集團宏碁集團

資深管理人員組建而成,從組織架構上分為北美區和亞太區。宏碁創投已在亞太區設立了五個分支機構,包括台灣、東南亞、印度、香港、上海和北京。宏碁創投基金(IP Fund One),規模為2.6億美金,其中32%來自宏碁集團及其相關企業,6%來自宏碁資深管理層,另外的62%則來自於機構投資人,如:JP摩根、荷蘭銀行、花旗銀行、野村證券等。投資的重點地區為美國、大中國區和印度。而投資的重點領域則為軟體、通信和半導體設計。宏基在中國大陸市場的運作是由宏碁技術投資亞太有限公司進行的。

據了解,宏碁介入創投業是基於如此考慮:作為硬體製造商,利潤空間越來越小;而開發新品或轉入新產業,卻遠水解不了近渴。如果投資給現成的公司或既有產品,不必親自管理,只要協助對方,幫助其產品升級換代,擴大生產規模,增加市場銷售,便“有利可圖”。為宏碁創投“撐腰”的宏碁集團,有著近30年的高科技產業經驗,從技術研發、到產品生產、到市場開拓、到經營管理,因此,宏碁創投可以為企業提供有益的幫助。而三分之二左右的基金來自於集團之外,又使得宏碁創投有別於大集團的戰略投資部。基金的構成決定了宏碁創投要為投資人追求最大化的利潤,所以,宏碁創投謀求的是雙贏結局。

記者從有關途徑獲悉,在宏碁基金中,施振榮個人投資了1000萬美元,施振榮希望把宏碁成功的創業經驗,同下一代人分享。施振榮積極推動宏碁在大陸進行風險投資,詣在幫助大陸發現風險投資機會,喚起大陸相關人士的風險投資意識,把台灣的風險投資經驗帶到大陸。

幾年來,通過進軍美國、印度、中國大陸市場以及投資台灣本地市場,宏碁已賺了個盆滿缽盈。

背景

宏碁創投是宏碁集團全資擁有的高科技風險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公司的合伙人全部來自宏碁集團內部的資深經理人員。公司主要負責對太平洋兩岸具有智慧財產權及高附加價值的初創及成長型高科技企業的投資決策及管理。
宏碁創投(美國)位於矽谷,由莊人川(Ronald Chwang) 博士負責;宏碁技術投資亞太有限公司 (Acer Technology Ventures Asia Pacific Ltd.) 由盧宏鎰(William Lu) 先生領導,目前在台灣、中國(上海)和印度設有分支機構,並分別由張秋煌(Richard Chang)、陳友忠(York Chen)和Samir Kumar負責。
宏碁創投正在管理一個於2000年4月募集完成的有限合伙人制基金IP Fund One, 基金規模為2.6億美元。基金的投資者主要分為三類,一是宏碁集團長期的財務及業務合作夥伴,如荷蘭銀行、大通銀行、花旗銀行、野村證券、中華開發銀行、新加坡發展銀行等等,二是宏碁集團及旗下各子公司, 三是宏碁集團內部100多位高級經營管理人員。IP Fund One 的主要投資對象為太平洋兩岸具有智慧財產權的、新技術套用及服務型高科技企業。
宏碁創投2004年10月分別成功募集了IPF II基金,主要投資台灣的項目 和IP F III基金,主要投資中國大陸的高科技項目。

宏碁創投管理團隊

1、施振榮 Stan Shih, 宏碁集團創辦人和中華智融董事長
施振榮先生出生於台灣省,是台灣信息業的龍頭,全球聲譽卓著的信息業領導人士,及新一代亞洲傑出企業家的代表。他對於發展創新的信息科技,提升台灣產品形象與推動企業國際化,均懷著強烈的使命感。他所創立的宏碁集團是全球知名的高科技公司。1971年施振榮先生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研究所。隨即進入環宇電子公司服務,開發出台灣第一台桌上型電算器;次年進入榮泰電子公司,又先後領導開發出台灣第一台手上型電子計算器與世界第一台電子筆表;對台灣的技術提升與外銷拓展有很大的貢獻。1992年獲母校頒發名譽工學博士。1976年,施振榮先生基於推廣微處理機技術的理想,結合其它四位夥伴創立宏碁集團。經過長期的努力與成長,不斷向困難挑戰,突破瓶頸,宏碁已成為世界前五大個人計算機公司。施振榮先生除了領導宏碁集團外,亦擔任:亞洲企業領袖協會 (Asia Business Council)理事;馬來西亞「多媒體超級走廊」(MSC)計畫國際顧問;亞洲管理學院(Asian Institute of Management)董事;行政院國家信息基本建設項目推動小組民間諮詢委員會前召集人;前台北市計算機公會理事長;自創品牌協會榮譽理事長。施振榮先生在研究發展,經營企業提升台灣形象,與提倡國際化觀念方面有卓越貢獻,先後獲得許多榮譽,包括:台灣的「十大傑出青年」;「第一屆世界十大傑出青年」;「馬來西亞檳洲拿督爵位」;國際企業學院 The Academy of Int'l Business, AIB頒發之「年度跨國企業經理人"The Int'l Business Executive of the year for 1999"」;美國Computer reseller News, CRN雜誌與計算機博物館The Computer Museum聯合頒發之「本年度信息界風雲人物 "The 3rd Annual Industry Hall of Fame」;2003年獲經濟部頒發「推廣台灣國際品牌特別貢獻獎」;2004年獲台北國際電腦展頒授感謝獎牌感念施振榮先生20年前替Computex Taipei命名定位成功推向全球舞台等著名獎項。施振榮先生由於具備前瞻性,創新性,世界觀與社會責任感,因此是國際媒體經常報導的焦點。1989年財星雜誌(Fortune) 將他評為「與亞洲做生意不可不認識的25位人士」之一。1995年,美國金融世界雜誌 Financial World評選他為「當年度國際企業總裁之一, International CEO of the Year」1995年,世界經理人文摘 "World Executive's Digest"推選為「全球15為最能創造時勢的企業家」之一1996年初美國商業周刊又評選他為「全球最傑出的25位企業管理者 "The 25 Top Managers of the Year"」之一1997年亞洲周刊(AsiaWeek) 推崇他是台灣企業風雲人物。2000年亞洲周刊 (Asiaweek)評選為25位推動數位化的菁英之一 2003 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 評選為具有原件的企業家,讓台灣在全球科技版圖上占有一席之地2004年獲美國探索(Discovery)頻道「名人心路歷程: 施振榮」傳記節目的台灣第一位受訪人士2004年獲美過商業周刊(BusinessWeek)評選年度「亞洲之星」。
2、盧宏鎰 William Lu, 董事長暨經營合伙人
盧宏鎰先生目前任職宏碁創投亞太公司董事長兼經營合伙人,負責宏碁創投在亞太地區的投資業務。 加入宏碁創投事業之前,他在新加坡任職宏碁電腦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負責宏碁產品在亞太、中東、非洲、印度等地區的行銷工作。在其領導下,宏碁電腦國際成長為一家新加坡的上市公司,並在1999年取得了8.7億美元的銷售收入。盧宏鎰先生於1983年起負責宏碁集團的國際行銷業務,其間他曾被派駐歐洲負責宏碁集團歐洲分公司及歐洲分銷網路的建立,並在兩年內使宏碁品牌在挪威、德國等國家成為領先品牌之一。盧宏鎰先生於1977年加入Multitech,任職銷售工程師。Multitech專注於微機和微處理器相關技術的開發和生產,並發展為後來的宏碁集團。盧宏鎰先生具有23年的IT產業經驗,並且對網路、通信、半導體及軟體等領域均有相當深厚的了解,他是宏碁集團的第九位員工,而宏碁集團也是他唯一工作過的公司。盧宏鎰先生畢業於台灣交通大學,持有電子工程學士學位,並於1999年獲得台灣交大傑出校友獎。
3、陳友忠 York Chen, 中國區總經理暨經營合伙人
陳友忠先生於2000年初移居上海,負責宏碁創投(Acer Technology Ventures)在中國大陸地區的業務運作。他積極參與中國創投產業的建設工作,曾被Zero2IPO評選為中國最活躍的創投業者之一;另有媒體稱York像是VC的佈道者,把自己從實踐中走出來的體會,歸納提升為理論,再與業界分享,歷年來發表不少頗具參考價值的報告。1992年至2000年,曾任職於新加坡上市公司宏碁電腦國際,負責處理宏碁從莫斯科到紐西蘭,從漢城至印度各地之行銷、市場、通路及地區業務,創建與管理十餘家宏碁子公司及合資企業。此前三年負責經營宏碁在墨西哥及前蘇聯的業務,也成為第一位在克里母林宮公開演講的華人。陳友忠先生取得台灣大學理學士及美國 Fordham 大學MBA學位,並結業於北京大學國際MBA。 

4、張秋煌 Richard Chang, 台灣區總經理暨經營合伙人
張秋煌先生任職台灣區總經理暨合伙人,負責宏碁創投在台灣的業務。張秋煌先生於1987年加入宏碁,擔任公司財務部的稽核及主計畫長。1990年,擔任宏碁電腦國際(股)公司台灣區總經理,主要負責美國和歐洲以外地區PC/NB生產配銷售業務。其職務,包括技術支援、裝配、後勤、人力資源及財務管理等工作。張秋煌先生加入宏碁以前,曾任職於台灣最大事業集團台塑集團。他畢業於台灣東吳大學經濟系,獲經濟學學士學位。

5、呂強 Frank Lu,合伙人
呂強先生於2000年5月在宏碁創投成立之初加入,歷任投資經理、投資協理、投資副總, 並於近日提升為合伙人。在近五年的時間裡,他協助投資並管理了十多個高科技項目,涉及通訊、軟體及半導體等行業。加入宏碁創投之前,他在德隆國際任職戰略控制專員,負責公司戰略規劃、投資及收購兼併等工作。在此之前,他曾在ELF ATOCHEM和GEC ALSTHOM工作近六年,分別負責直接投資、項目管理及業務規劃等職能。呂強大學畢業後曾在政府研究機構從事了兩年多的科研工作,目前持有南京大學理學學士及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6、陳嬌娥 Hanne Chen, 投資關係及人力資源副總
陳嬌娥女士於2000年5月宏碁創投成立伊始加入公司,任職投資關係及人資副總,負責協調投資人關係和人力資源管理,並協助被投資企業聘僱高層管理人員。同時,她亦擔任董事長辦公室特別助理,支持公司的運營規劃、並負責年會的組織工作。在加入宏碁創投之前,陳嬌娥女士於宏碁集團擔任國際經銷業務總經理之特別助理15年。加入宏碁集團之前,她在一家貿易公司工作9年,負責進出口業務。陳嬌娥女士持有(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德語專業學士學位。

7、葉淑慧 Sandy Yeh, 財務副總
葉淑慧女士於2004年11月加入宏碁創投(中國),任職財務副總,負責包括對項目的財務盡職調查、投資契約條款的覆核,被投資企業的財務監督工作,以及上海代表處會計、稅務工作在內的後端應運支持與管理。她在中國大陸的中外合資企業有2年的工作經驗,非常熟悉與了解中國大陸的稅務、財務政策和經濟法規。葉女士曾為宏碁集團服務14年,其中2001年3月至2002年8月就職於宏碁創投(台灣),負責包括財務盡職調查、投資契約、基金管理報告、以及公司會計、稅務工作在內的支持與管理。她畢業於台灣銘傳大學,獲會計統計學士學位。

8、史煜 Sybase Shi,投資副總
史煜先生於2004年12月加入宏碁創投,任投資副總,負責投資對象的尋找、盡職調查和投資組合的後期管理。史煜曾經在諾基亞公司,普天集團中訊通訊公司和北京鼎新系統發展公司從事技術、市場和管理工作,加入宏碁創投之前,史煜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的共同創始人。史煜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自動化系,還就讀於北京大學國際MBA並獲美國 Fordham 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9、黃依群 Lilian Huang, 投資經理
黃依群女士於2000年5月加入宏碁創投,任職投資經理,負責創投市場的信息整理、分析,協助管理被投資企業,以及公司內部季度投資管理報告和投資人年會的籌備工作。在此之前她曾服務於韓國及台灣公司的駐滬機構多年,有豐富的財務和行政工作經驗,善於和政府機構溝通,熟悉中國法律法規,精通人事、財務及稅務工作。她畢業於華東理工大學管理工程系,並就讀於華東師範大學金融系,獲碩士學位,還持有會計師資格證書。

初試鋒芒

據鍾東霖介紹,宏碁的第一筆資金投入是上海的英斯克技術有限公司——它為手機用戶和企業開發提供一系列無線服務。宏碁當初是從一本期刊上得知這家公司的創業情況的,經過分析,覺得它有發展前景。但是,當時英斯克並沒有融資計畫,宏基找到他們,經過交談。宏碁的品牌以及在全球電腦等方面的影響力,引起了英斯克的興趣,感到合作能夠帶來巨大的商業價值。因此,從談判到最後簽訂協定,雙方只用了兩個月,宏碁向其投了150萬美元。現在,“英斯克發展得很快,財務已經實現了持平,有可能今年獲得利潤。”

宏碁在深圳投資的優創科技公司,是致力於寬頻通信及無線互聯領域的多媒體通訊,為企業提供可視會議與遠程教育等。優創與微軟有比較好的合作關係,宏基也對其投資了150萬美元。

不過,宏碁在大陸的風險投資,並非個個都順利,在北京投資的華動通公司就如此。宏基投了150萬元,但資金進去後,才發現華動通並沒有接到訂單。為了幫後者擺脫困境,宏碁不得不為它尋找併購對象,想通過併購為其找到出路。但併購後,華動通有否希望,“現在還不知道”。.

“宏碁在大陸投資的風險項目,包含了這樣一個深層次的意義,即通過在大陸的風險投資,來創造一個新的市場,並引導一個市場產生,從而帶動大陸向高科技產業發展。”

有媒體這樣評論:“宏碁的這種探索,表明它在大陸風險投資市場中,將扮演一個開拓高新技術的先鋒,正是這種先鋒意識,使宏碁在全球電腦行業中,一直閃爍著耀眼的光亮,並能與西方頂尖的跨國公司站在一起。”目前,宏碁在亞太地區總共投資70家企業,行業涉及半導體、軟體、通訊和IT服務。在大陸宏碁投資了7家企業,主要產業為通訊、多媒體、軟體等,投資額達800多萬美元。宏基在大陸投資的一些項目,有的現在看起來並沒有市場前景。但“宏碁投資的項目是看它未來的市場,而不僅僅是看它現在的市場,有些項目的市場需要1至2年才能看到,現在能看到的市場不一定就是最好。”

宏碁創投將自己定位於創業家的事業夥伴,希望能通過自身積累的產業知識和技術了解來協助創業企業實現從創意孵化到成功上市、以及上市後的可持續發展。不同於一般金融性風險投資機構,

宏碁不控股

宏碁對所投企業為什麼不謀求控股?原來這種風格與施振榮的經營理念有關。施振榮認為宏碁的創業是集體創業,創業機制的設計要能面對各種失敗。而權利下放,能夠給下屬一個挑戰的目標和創新的空間,使他們充分發揮潛在的能力。宏碁在風險項目中的投資比例,一般占10%至30%的股份,在大陸投資的幾家公司中,只派一名董事參與管理,為他們提供各種社會資源支持,如在產品的上下游開發、市場的開拓、財務管理等方面給予支持。

此外,宏碁投資的公司大部分是由從國外回來的留學生創辦,有些創業人員在國外知名的大公司工作過,他們帶回來新的技術、管理等,宏碁對有這種背景結構的公司比較放心。

宏碁的投資主要集中在第一階段(約60%),其次是種子期(約10%),晚期最少(3%)。宏碁對大陸市場非常看好,已經準備了數千萬風險資金。

當記者就大陸的投資環境和當前創業投資的難點問題徵詢鍾東霖的看法時,鍾東霖指出第一個是退出機制,第二個是目前還沒有好的會計制度。公司上市大家都會努力,但上市以後,管理團隊不規範,投資者就會倒霉。所以,鍾東霖認為會計師制度很重要。“如果不上市可以,只要我投的錢有回報,哪怕20%(也行),但會計師制度不健全,他把錢轉到哪兒你無法控制。”

關於創業板,鍾東霖自有一番見解:認為恰恰相反,創業板的遲出,只會把一些好的企業“淘汰”掉,“因為基本上壞的企業,創業板不推出,它也會淘汰,因為不見的所有的上市主機板都是好的,好的公司都要資金才能發展,而創業板沒有的話,好的企業(會因)沒找到資金而無法生存。”

“創業投資幫助企業實現夢想,所以對一些新設(建)的企業,沒有所謂的‘劣質企業’,你說投資者會投‘劣質企業’嗎?創業板一開始會讓‘劣企’上市嗎?當然,有的為了上市而上市,這些就需要過濾了。所以,我認為創業板的推出跟企業的好壞關係不大。”

都是本土市場

對本地的投資環境與成效鍾東霖如是說:“在美國你可能(投資)10個(企業)有兩個成功,每個成功的回報可能是20倍甚至100倍,因為它股市規模大回報就高。在台灣,10個企業可能5、6家上市,可是回報差不多是5—10倍,大陸的成功比例可能與美國相似,但回報卻與台灣相同。(所以是)美國的風險,台灣的收益。這主要還是股票市場環境,因為它不是一個全流通的市場,所以本身帶有一些不定因素,不是馬上能解決的。”

在回答記者為什麼專門投資中小企業的問題時,鍾東霖打了個比方:找風險投資項目,就像找千里馬,在它是馬駒時候得到它,付出就低,如果長成了高頭駿馬價格就會高昂。中小企業因為未來潛能比較大,價值增長一倍就很可觀,這是一個投入產出的問題。

當記者問鍾東霖,宏碁未來有什麼打算時?鍾東霖透露:“宏碁創投明年可能有第二個基金出來,那時宏碁創投可能會考慮在國內投一個人民幣項目。宏碁創投對這個市場非常看好,對大陸市場承諾很多,很有信心。退出機制是有問題,但慢慢會改善。宏碁現在把大陸當成Home market(本土市場) ,而以前(僅僅)台灣是Home market。”

宏碁集團

宏碁成立於1976年,以研發生產計算器產品為主。經過20多年的努力,今日的泛宏碁集團已經發展成為一個華人擁有的大型國際化高科技企業集團,下屬四個次集團:宏碁(Acer)、明基(BenQ)、緯創(Wistron)和中華智融(iD SoftCapital),主要業務以個人電腦、主機板、周邊設備、晶片、通訊產品、消費類電子產品、網路與軟體為主的研發、製造、行銷服務,以及高科技產業的孵化、創投和顧問服務。“宏碁”連續五年被《讀者文摘》評為亞洲的超級品牌。泛宏碁集團2004年全球營業額接近220億美元,在個人電腦、手機、液晶顯示器等多領域居世界領先地位。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新知識經濟時代,泛宏碁集團在繼續鞏固和加強其高科技產品的製造與行銷等核心業務的基礎上,努力拓展具有智慧財產權和高附加價值的新業務,透過創投活動,積極投資於網際網路、通信、晶片設計,及軟體服務等領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