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淳熙龍舒郡齋刻本《金石錄》

宋淳熙龍舒郡齋刻本《金石錄》

《金石錄》在南宋時,有龍舒郡齋刻本及開禧元年浚儀趙不譾刻本,皆不顯於世。 1950年,趙世暹在南京購得宋本《金石錄》,30卷完整無缺,為傳世僅存宋刻孤本。 宋淳熙龍舒郡齋刻本《金石錄》

宋淳熙龍舒郡齋刻本《金石錄》

正文

中國南宋淳熙年間(1174~1189)龍舒郡 (今安徽省舒城縣)齋刻本。半葉 10行,行21字,白口,左右雙邊,字型勁秀,筆劃嚴整,紙質勻淨,版心下鐫刻工名。前有趙明誠序,而無易安後序。刻工中有胡珏、徐亮、胡剛等。書中宋諱缺筆至慎字,敦字不缺。宋洪邁《容齋四筆》云:“趙德甫《金石錄》三十篇,其妻易安李居士作後序,今龍舒郡庫刻其書,而此序不見取。”此本恰無易安後序,證以刻工及避諱字,因推知即淳熙前後龍舒郡齋刻本(見圖)。

宋淳熙龍舒郡齋刻本《金石錄》宋淳熙龍舒郡齋刻本《金石錄》
《金石錄》為宋代金石學著作,著錄從商周到唐五代以來的銅器銘文和碑刻墓誌等石刻文字,全書30卷。作者趙明誠,字德甫,山東諸城人,生於神宗元豐四年(1081),卒於高宗建炎三年 (1129), 歷官湖州軍州事。趙氏於金石、書畫研究甚深。其妻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是宋代有名詞人,對金石書畫和趙氏有同樣的興趣和修養。夫婦二人盡力蒐集金石書畫,經過20餘年訪求收集,寫成《金石錄》一書。《金石錄》在南宋時,有龍舒郡齋刻本及開禧元年浚儀趙不譾刻本,皆不顯於世。元明兩代近四百年未見重刊,明代惟有抄本流傳。明末清初有宋刻殘本10卷出現,當時學人詫為驚人秘籍。1950年,趙世暹在南京購得宋本《金石錄》,30卷完整無缺,為傳世僅存宋刻孤本。
此書舊藏金陵甘福津逮樓,趙世暹收得此書後捐獻國家,今藏北京圖書館。1983年,此書編入《古逸叢書三編》第二種,由中華書局影印行世。

配圖

宋淳熙龍舒郡齋刻本《金石錄》宋淳熙龍舒郡齋刻本《金石錄》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