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延齡

宋延齡

宋延齡,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主要從事野生動物生態學與保護生物學的研究。研究的對象涉及海南坡鹿、秦嶺羚牛、天山馬鹿和西藏黑頸鶴等珍稀瀕危動物。因錄製《百家講壇》而被大眾所熟知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宋延齡,女,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保護生物學研究組組長,主要從事大型哺乳動物的種群動態、動物與棲息地間的關係、動物行為、繁殖策略、能量對策、小型哺乳動物對全球變化的影響等方面的研究。自上個世紀80年代起先後在海南、陝西秦嶺和甘肅祁連山等地設有野外工作基地,以海南坡鹿、秦嶺羚牛及同域分布的草食動物和祁連山地區珍稀哺乳動物和小型嚙齒類動物為主要研究對象。目前主持一項“動物行為生態學”方面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一項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科學院創新項目以及瀕危物種及其棲息地保護和管理方面的橫向課題的研究任務,發表中英文論文60餘篇。以承擔的項目為依託,至2008底年研究組培養博士後1名,招收博士研究生13名,碩博連讀研究生1名,碩士研究生4名,聯合培養的博士研究生2名、碩士研究生1名。

主要經歷

教育經歷

1982年考入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學本科畢業系獲理學學士學位。

宋延齡 宋延齡

1985年5月 在美國的愛達荷大學(University of Idaho)獲得碩士學位,畢業後在中科院工作。

工作經歷

1985年開始一直在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從事科研工作。

1999年10月-2000年1月 英國University of Cambridge 高級訪問學者

1994年10月-1995年4月 美國Oregon University 高級訪問學者

研究領域

自上個世紀80年代起先後在海南、陝西秦嶺、甘肅祁連山和四川岷山等地設有野外工作基地,以海南坡鹿、羚牛及同域分布的草食動物和祁連山地區珍稀哺乳動物和小型嚙齒類動物為主要研究對象。主要從事大型哺乳動物的種群動態、動物與棲息地間的關係、動物行為、繁殖策略、能量對策、小型哺乳動物對全球變化的影響等方面的研究。

社會任職

中國動物學會獸類學分會副理事長

《動物學雜誌》副主編

《獸類學報》編委

科研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海南坡鹿分類地位的研究” (2007-2009年度,主持人)

與美國史密森動物園之間的國際合作研究項目“四川羚牛的生態與保護研究” (2007-2009年度,負責人)

重要論著

Zeng, Z.-G., A.K. Skidmore, Y.-L. Song*, et al. (2008). Seasonal altitudinal movements of golden takin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 of China. Journal of Wildlife Management, 72(3): 611-617. (SCI)

Zhang, Q., Z.-G. Zeng, and Y.-L. Song*. (2008).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ine microsatellite loci for the takin ( Budorcas taxicolor). Conservation Genetics, 9(5):1373-1375. (SCI)

Zhang, Q., Z.-G. Zeng, Y.-J. Ji, D.-X. Zhang*, and Y.-L. Song*. (2008). Microsatellite variation in China’s Hainan Eld’s deer ( Cervus eldi hainanus)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ir conservation. Conservation Genetics, 9(3):507-514. (SCI)

Zhang, Q., Z.-G. Zeng, and Y.-L. Song*. (2008).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eight microsatellite loci for the vulnerable Hainan Eld’s deer ( Cervus eldi hainanus) in China. Conservation Genetics, 2008, 9(4):965-967. (SCI)

Chen, L., Y.-L. Song*, S.-F. Xu. (2008). The boundary of palaearctic and oriental realms in western China.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18: 833-841.(SCI)

Zeng, Z.-G., Y.-L. Song*, et al. (2007). Fauna characteristics and ecological distribution of Carnivora and Artiodactyla in Niubeilia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China. Frontiers of Biology in China, 2(1): 92-99.

龔明昊,戴志剛,曾治高,張瓊, 宋延齡*. (2007). 新疆塔什庫爾乾自然保護區馬可波羅盤羊種群數量和棲息地初步調查. 獸類學報,27(4): 317-324.

劉志濤,丁建華, 宋延齡*,等. (2007). 雄性海南坡鹿發情期泥浴、沙浴行為及其在繁殖中的作用. 動物學報,53(3): 417-424.

張瓊,吉亞傑,曾治高, 宋延齡*,等. (2007). 奠基者效應對海南坡鹿遷地保護種群遺傳多樣性的影響. 動物學雜誌,42(3): 54-60.

滕麗微,劉振生, 宋延齡*,等. (2007). 海南大田自然保護區野豬的生境選擇. 動物學雜誌,42(1): 1-7.

朱樂,趙紅平, 宋延齡*,馮西橋. (2006). 羚牛股骨密質骨力學性能的實驗研究. 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46(2): 301-304.

王學志, 宋延齡*,曾治高,等. (2006). 秦嶺雄性羚牛的發情行為與其社會狀態的關係. 獸類學報,26(1): 33-37.

帥凌鷹, 宋延齡*,等. (2006). 黑河流域中游地區荒漠-綠洲景觀區齧齒動物群落結構. 生物多樣性,14(6): 525-533.

鞏會生,曾治高,高學斌,梁啟慧, 宋延齡*. (2006). 佛坪自然保護區食竹鳥獸種類的初步調查. 動物學雜誌,41(3): 31-36.

Zeng, Z.-G., Y.-L. Song*, et al. (2005). Distribution, Status and Conservation of Hainan Eld's deer ( Cervus eldi hainanus) in China. Folia Zoologica, 54(3): 249-257. (SCI)

Zhang, Q., Y.-J. Ji, Z.-G. Zeng, Y.-L. Song*, D.-X. Zhang*. (2005). Polymorphic microsatellite DNA markers for the vulnerable Hainan Eld’s deer ( Cervus eldi hainanus) in China. Acta Zoologica Sinica, 52(3): 530-534.

宋延齡,等. (2005). 鬣羚食性的研究. 動物學雜誌,40(5): 50-56.

宋延齡,劉志濤. (2005). 珍稀動物—梅花鹿及其研究. 生物學通報, 40(7):1-3.

曾治高,鞏會生, 宋延齡*,等. (2006). 陝西馬家山自然保護區大中型獸類的資源及區系與生態分布. 四川動物,25(1): 87-91.

百家講壇演講稿

《地球上的貓科動物——獅子》 (全文)

今天我們的課題是獅子,獅子是食肉動物中體型最大的一個動物。它要站起來的時候,身高可以達到120厘米。公獅子體重是200公斤,母獅子是130公斤。公獅子特點它是體格非常健壯,頸部的鬣毛特別發達。我們都在動物園看到,但是它身體的其他部位的毛卻非常短。雌獅子跟公獅子毛一樣是比較短的,但是它頸部沒有鬣毛。所以雄獅子看上去是威風凜凜的,雌獅子卻不是這個樣子的。也就是因為公獅子長得這么漂亮,人們也願意把公獅子稱為“百獸之王”。小獅子就沒有它的父親母親那么漂亮了,它的毛色是灰的,身上帶有斑點。等它到三個月大的時候,它的毛色開始接近成年的個體。雄性的小獅子在兩歲左右開始長鬣毛,但是它壯年的時候鬣毛是最長的。 獅子的生活史,獅子全年能夠交配。但是一群內的母獅子往往是在同一個時間段進行產子,所以是比較奇怪的。為什麼是這樣呢?到現在科學家還在進行研究,還沒有一個統一的結論。母獅子平均是18個月到26個月產一胎,它懷孕期是100天到119天,也就是四個月左右。每胎可以產1到6個幼仔,但最常見的呢是三至四隻。如果小獅子夭亡,母親就在幾天以後就可以再次進行懷孕交配。正因為這樣一個特點,所以說這個母獅子的小獅子的命運會隨著時間的不同,它會有不同。以後接著我們會講到,小獅子出生體重只有三百克,也就說只有六兩,很小。也不睜眼睛,也不長毛。兩個禮拜以後呢,才能睜開眼睛。三個月大呢,才能夠跟隨母親外出活動。在母親外出狩獵的時候呢,所有的小獅子呢都由留在當地的、總之是和它有血緣關係的母獅子進行照看。母獅子把小獅子托給這個母獅子就相當於我們人類似的,有一個幼稚園一樣、託兒所一樣,把孩子托給它們。六七個月的時候,小獅子就可以斷奶了。11個月大的時候,參加捕食活動。16個月以前它不能獨立生活,完全依賴於母親,依賴於它所在的獅群。2歲半的時候,它才能夠獨自謀生。三到四歲的時候性成熟,6歲的時候,體重達到最大。那獅子能活多久呢?你看它體型那么大,它在野外的壽命只有13年。動物園的記錄它活三十年它都可以不死,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野外這種生存環境有多么惡劣。也就是說,整個生命它只能實現三分之一的生命階段,它就要死亡了。

獅子的生態習性,獅子是晨昏或夜間活動的動物,我們都看電視《動物世界》的時候,都看到獅子每天都懶洋洋地在那兒躺著。沒有錯,獅子每天休息的時間是二十到二十一個小時。它每天就在日落後一個小時後的時候呢,或者捕食成功的時候,它會發出一種吼叫。這種吼叫的叫聲非常洪亮,可以傳到九公里以外。為什麼發出這種吼叫呢?它就是為了宣布我吃飽了,這個地方是我的,我站這個地方,你們誰都不要進入我這個領域。同時它還要在它的家域的周圍要不斷地進行巡視,在巡視的過程中呢,它還會遺留下一些分泌物、排泄物、還有一些尿,類似這些東西。排出一些能夠發出一些氣味的東西,完了在周圍進行標記,告訴別人這些地方你不要過來。這是我的地盤,你不要進來。所以獅子呢,除了捕食以外,再就是這種標記行為。它這種標記行為,就是在一天裡頭,黃昏,尤其是黃昏的時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黃昏的時候呢,到晚上呢,黑天的時候,獅子視野就不那么遠了。所以它必須要靠身體中的排泄物和分泌物的這些氣味去散發,來聲明這個地方是我的。其他的公獅子或者其他的獅群一般來講,當它們遷移遊蕩的時候,碰到這樣的情況下,在一般情況下,它不會進入這個領地。但並不是說獅子互相間是絕對地,就是說你這個家域是在這兒,我這個家域是在這兒,我們之間絕對地是不連線。這是不存在的,在自然界中,它的家域是這樣的:另外一個家域可能稍微地也是跨越一點的,但這個時候它們的跨越的時候,是絕對不會說當那一群獅子,還能看到這個地方的時候。它進來是不會有的,多半它進入這個地方的,它也是看那群獅子不在這兒的時候。它的捕食範圍可能這個地方有另外一群可能會進來,但它不會和另外一個獅子發生正面的爭鬥。在自然界中,所有研究獅子的報告,沒有看到,就是說,有誤入發生這種爭鬥的。但是呢,爭奪地盤的鬥爭在獅群中是存在的。尤其是在那種乾旱季節,因為草很少了,食肉動物有的遷徙了,沒有那么足夠的吃的時候,它們為了爭奪地盤,兩個獅群是有打架的。獅子它捕食多種草食動物,同時它也吃腐肉。所謂的腐肉就是別的動物捕食的腐爛的動物或者自然死亡的,其實已經腐爛的動物。它也吃這種肉,由於體型大、力氣足,所以獅子通常都是捕食體型比較大的草食動物。一般都要超過五十公斤,最大體重它可以捕捉三百公斤的動物。所以角馬、斑馬是它們最喜歡捕食的動物。如果整個獅群通力合作,它們還可以捕捉非洲水牛和長頸鹿等體重是獅子的二至四倍的草食動物,它們都可以捕食,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獅子是非常強悍的一個動物。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些鬣狗,他們是採用群戰的,然後去捕捉動物。因為獅子體型比較大,當鬣狗捕食動物的時候,還沒等吃完的時候,獅子就會去搶奪它們的食物。在捕食的時候呢,獅子通常是先利用隱蔽物,慢慢地接近動物,接近獵物。當距離達到很近的時候,它就一躍而起,把獵物捕倒,然後就咬住動物的喉嚨使其斃命。如果它要是一下子不能將獵物制服,它會以每小時五十到六十公里的速度追趕。看著它的體型那么大,它還能跑那么快。但是我們不要忘記它跑不多遠,如果在一百米內,它抓不到這個動物的話,它就放棄了。因為它的速度再也提不起來了,所以獅子的捕食成功率並不是很高。它蹦起了十次的時候,大概只有一次能夠捕食。它的捕食成功率是10%,但是如果是兩隻獅子或者三隻獅子合作進行捕食的時候,它的捕食成功率就會大大地提高。一般可以加一倍,捕食成功率可以達到20%。這就是獅子為什麼經常成群活動、群居。

那獅子一頓飯可以吃多少呢?獅子一頓飯可以吃40公斤肉,母獅子130公斤,公獅子200公斤,它自己可以吃它體重五分之一重量的肉。它吃完了以後它剩下的時間沒有必要了,它就可以慢慢地消化,所以它一天要睡二十到二十一個小時。

在獅子中最有意思的是獅子的社會,很多動物學家都對獅子社會特別著迷,都在這個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獅子社會的一個特徵是什麼呢?是群居,我們看到的動物世界的時候,獅子都是成群的。而且獅子社會是母系社會,這個獅子群里所有的雌性個體都是親戚,不是姐妹、就是姨,或者是媽媽。是這么樣,它們是共同養育後代。然後這些母獅子共同養育後代,公獅子在獅群中只是一個過客。但是在母獅子群中的公獅子它們之間是存在聯盟的,它們可以在獅群里是和平共處的。獅群大小是存在差別的,食物豐盛的時候,它的群就大一些,有四十隻。食物少的時候呢,它的群就比較小,只有三隻。在非洲的塞倫哥地這個國家公園呢,獅子大小通常為十三隻左右。公獅子是有兩到四頭,母獅子四到五隻,亞成體三至四隻,小獅子兩到三隻。獅子中的雌性個體間存在著親緣關係,它或為母女、或為姐妹、或者表姐妹。公獅子就像我們剛才說的都是匆匆的過客,也是外來者,和這個母獅子是沒有血緣關係的。

每個獅群都可以占有足夠的獵物的地盤,要能夠有足夠的獵物去供它們捕食的地盤,在科學界上我們管這個地盤叫家域。這個家域的面積會因食物的多寡而不同,獵物多的時候,家域面積就小一些,可以達到二十平方公里。獵物少的地區家域的範圍就得大一些,最大的時候可以達到四百平方公里。為什麼獅子並不願意維持一個特別大的家域,因為維持特別大的家域它必須要巡視,還要去保衛,需要很花力氣的。只要食物夠了,它們也得過且過,想少付出一點。在非洲的塞倫哥地這個國家公園裡頭呢,我們經常看的《動物世界》中的獅子,都是從那個動物園裡拍出來的。它那個獅群的平均家域大小是兩百平方公里。公獅子和母獅子都有保衛家域的責任,但是它們都只是防範同性個體進入自己的家域。這是什麼意思呢?也就是母獅子不願意其他的母獅子進入自己的家域,而公獅子又不願意其他的公獅子進入自己的領地。那母獅子不反對公獅子進入,公獅子不反對母獅子進入。所以公獅子它不驅趕進入領地的母獅子,母獅子不允許其他母獅子進入,但對進入的公獅子卻不表現出敵意。所以研究證明,如果獅群中母獅子少於三隻的話,它們就難以有效地占據自己的家域。從這塊兒我們可以看出來,這個獅子呢還是母系社會的,因為母獅子在保衛家園方面很重要。為什麼呢?因為母獅子它要養育後代,它承擔的是狩獵的任務。如果它不把它的家園保護好,它就沒有什麼獵物可吃了。公獅子是外來過客,它可以走,所以保衛家園的時候實際上母獅子的作用是比公獅子要大一些的。因為家域都獅群中的母獅子占有,所以母獅子進來的時候,它當然不允許。而公獅子,它要尋找更多的配偶,所以母獅子進來的時候它是歡迎的,而不是驅逐的。家域為母獅子所有,女兒是留在出生地的,與母親一同生活。這就是說為什麼獅子是母系社會,所有的母獅子都是有血緣關係的。如果它要獨立生活的時候,母親很大方地會從自己的家域中分出一塊來給它的女兒,兒子卻是沒有這個特權的。兒子在兩歲以後,就會被母親趕走,它必須開始流浪生活。一隻雄獅子是很難進入獅群的,它打不過原來獅群里的雄獅子。所以它必須和其他的公獅子結成同盟,才能驅趕其他公獅子進入獅群,然後繁殖後代。我們剛才講到了,就獅子保衛家園的時候,有對象的、是有重點的,母獅子在防範母獅子進入自己的家園,公獅子防範公獅子進入家園。關於這方面美國的一個科學家,做過這樣的一個研究。實際上所有的獅子它在保衛家園的時候,它也要衡量自己的力量,他做了一個實驗,在什麼情況下,那個獅子聽到另外的獅子吼的時候會反應。

因為在自然界中,當它守衛家園的時候,包括在夜晚的時候,獅子在那兒睡覺的時候。如果它聽到另外的獅子一吼的時候,所有的獅子馬上就會醒,馬上就會站起來去巡視,探究聲源究竟是從哪兒來的?然後這個科學家就想做一個這樣的實驗,就是說獅子會不會去通過叫聲來評定要侵犯它家園的這些獅子的力量是多少。為此,他就做了這樣的一個實驗,他就錄出一個獅子叫的聲音,兩個獅子叫的聲音,三個獅子叫的聲音。然後他就不同地放,他就會發現,如果他放一個獅子叫聲的時候,所有的獅子會一下子都跑到發出聲源的地方去看。要來打這個獅子,就不讓它進來。但如果他放兩隻獅子吼時候,如果獅群足夠大的時候,也會跑到聲源的地方去看一看,但是如果他放到三隻或者四隻獅子吼聲的時候,這么放的時候,所有的獅子都不來了。為什麼呢?就是獅子們發現呢,就是說這是一群很大的獅子,如果我們要是去了的話,我們也是打不過的。所以它們乾脆就不去費這個事,說只要不侵犯它們的安全,它們也就不會去保衛了。像剛才我們講,說雄獅子它為什麼長著非常雄壯的鬣毛?因為雄獅子和雄獅子之間,是為了爭奪配偶,來進行爭奪的。如果互相間不能評價出對方力量的話,它們就要發實力去打。可是用實力去打,是很耗體能的,而且還有危險存在。每個獅子都有很長的牙,任何一次進攻都會對另外的獅子造成傷害。而在自然界中,如果被傷害得很厲害的話,又沒有醫生治,會死亡的。所以為了減輕,在自然界中動物為了減輕這種風險的時候,它們就生長出來一些就是不屬於生理必需的東西,屬於一種炫耀性的東西。像獅子是炫耀出鬣毛,草食動物它們為打仗的時候,它弄出來大大的角。這個角,沒有它一樣也可以生存。獅子沒有這個鬣毛也沒關係,這就是母獅子不長鬣毛,因為母獅子不去為這個東西去爭。它長這個鬣毛的時候也需要能量,所以它也不去長這個鬣毛。而公獅子它為了避免打仗,它長出鬣毛。這樣當兩個獅子見面的時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就可以根據你這個鬣毛的長度、鬣毛的豐富度、和你體型的大小、你站起來時候的高度。那樣的時候,獅子之間就可以對對方做出判斷說我能夠打敗你,那我就和你打,如果我不能打敗你,那我就是象徵性地吼兩句,然後我就逃跑了。所以它們通過這個東西來平衡它們自己的能量支出,使得獅子既要進行爭奪,但又在爭奪的過程中,還保衛自己的安全,不使自己受到威脅。

以往科學家都非常奇怪,就是說公獅子,它們都在一個群裡頭,它們之間為什麼不打呢?就懷疑它們之間有親緣關係的,實際上過去呢,是沒法去做這個工作。現在由於有了分子生物學的手段,可以用遺傳標記的方法來確定它們的血緣關係。現在已經得到證明的是,存在兩種情況:一種情況這一個獅群里的兩個公獅子或者三個公獅子它們確實是同胞兄弟,說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它們去同心協力地去爭一群母獅子,然後它們去繁殖後代,把它們的基因傳下去。另外也有的如果這個母獅子只生了一個兒子,沒有那個親兄弟怎么辦呢?它們可以和其他的獅子結成同盟。這一點是非常有意思的,想像中動物也有同盟關係。母獅子是獅群的領導,和狩獵的主力軍。但是母獅子打了獵以後非常不公平的,公獅子就有優先進食的權利。為什麼呢?因為公獅子大,公獅子一來以後呢,它可以用驅趕母獅子或者是撕咬,就把母獅子嚇跑了。但是它也不能白吃食,所以作為交換公獅子要有保護母獅子免受其他公獅子干擾的這個責任。為什麼呢?我們可以看到,因為下面我們要講到這個問題,因為母獅子呢,其他的公獅子進來以後,就會對母獅子的小獅子它的孩子進行威脅。所以呢,母獅子它的力量要比公獅子小不少,小三分之一還要多。它又打不過,怎么辦呢?它就必須要藉助別人的力量,所以公獅子,這個群里的公獅子就起到了保衛母獅子不受其他公獅子干擾的責任。

獅群中的公獅子始終是受到其他公獅子挑戰的,它不會平平安安地在這個獅群里生活/如果它要平平安安在獅群里生活的話,它就不會壽命那么短了。所以平均每三年,獅群內的公獅子就要被替代一次。也就是說這三年的時候,它能保衛這個獅群,過了三年呢,它就不能了。我們想一想,公獅子六歲的時候,體型達到最大,這個時候它最容易成功入主一個獅群。三年以後它九歲了,它就老了,然後它就被趕出獅群了。它平均壽命13歲它就死掉了,它的壯年時間很短,也就是說精華的時間很短。進入獅群的公獅子一般來講,要將正處在哺乳期的小獅子全部殺死。然後呢,以便儘早繁殖後代。它為什麼要殺死小獅子?因為這時候母親哺育的這個小獅子,不是它的後代,是被趕走那個公獅子的那個後代,如果母獅子去哺育這個小獅子,它就不會發情,它就不會和新入主的獅子交配,產生後代。所以新入主的獅子為了儘快地把自己的基因傳下去,儘快地繁殖出後代,它肯定不讓前頭那些小獅子存活。所以它要把那些小獅子殺掉,所以母獅子一般來講是不願意看到公獅子交配的。但是這是它主宰不了的,一般母獅子會盡力地保護自己的孩子,但往往都不會成功。尚未成年的雄性亞成體在這時候呢,如果它能跑,它就會跑出獅群。但是它在外頭能不能存活呢?這個命運呢,還要靠它自己。

獅子的生態功能,我們看到獅子是一個寄生的,它是吃草食動物的,但是它有什麼用呢,它的用處就是,它可以清除草食動物中老弱病殘個體,強壯種群。經常我們談到的就是說,如果有食肉動物存在,這些草食動物都各自無論吃食還是休息,都保持著非常警覺的狀態。一旦有點什麼風吹草動的時候它們都採用逃跑,或者是隱蔽這種辦法。然後跑的時候,只有那些瘦弱的個體,老弱病殘的個體,它們跑不動了,然後獅子就可以把它們吃掉。這樣的時候,如果這些個體身上有什麼疾病,或者有害基因的話,就不會在種群中擴散出去。所以它有一個淘汰病弱個體,強壯種群的作用。另外呢,獅子還有維持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的穩定和完整的作用。各種草食動物,在自然界中草食動物是吃草的,如果沒有食肉動物對它們捕食的時候,那草食動物會繁殖出更多的草食動物。然後產生出更多的個體,以後就去吃草。然後它就會把地上所有的草全都吃光了,這個時候它就會餓死。這種現象在自然界中存在的,最常講的一個例子,就是在美洲,有一種鹿叫白尾鹿,他們要保護這個白尾鹿,就打狼,不讓狼吃,覺得狼吃了白尾鹿,就把狼全部消滅了。然後這個白尾鹿就沒了天敵,人類要不去捕殺它的話,它最後就把草,自己把自己的棲息地破壞了,啃的一點東西都沒有了,最後它們都貧病交加,很瘦弱,很多個體都死去了,所以獅子有維持自然系統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完整和穩定的作用。

另外,它還有促進物種間的協同進化,就是有通過行為或者改變一些,使一些物種有不同的生存策略。在非洲大草原裡頭,我們看到獅子有很多可以捕食的,有羚羊、有斑馬、還有長頸鹿,這些東西它都可以捕食,但是呢,有些物種,這些物種呢,它們和獅子生存的這種相互間的適應過程中,它產生了不同的行為。斑馬和羚羊,它因為跑得很快,它採用了一種大規模的,就是快跑的這么一種策略,但有些動物就沒有這個策略,它會採用另外一種方法,在非洲大草原中有人做過非洲水牛的研究。因為水牛的體型是很大的,它的體型可以超過三百公斤,而且它又長著很尖銳的角。在水牛中間他們就發現很多水牛皮上就有獅子爪留下的痕跡,這說明什麼呢?這個水牛曾經面臨過獅子的捕食,但獅子沒有把它抓住。而水牛為了反抗獅子的捕食,水牛也發展出一種生存策略,它們也是以成群活動的。而雄性的水牛是在群的外邊,來保衛母牛的。所以當獅子來捕食它們的時候,所有的水牛也是用它的角去拱,在獅子身上也看到過水牛留給它們的那些傷痕。所以在自然界中呢,就是說這種捕食和反捕食的進化,鬥爭,是天天發生的。相互間的這種適應呢,也是天天發生的,由此造成了自然界的這種豐富多彩。所以有草食動物,也有食肉動物,草食動物不會因為捕食動物捕食而完全絕滅,而捕食動物呢,也不會把草食動物全部捕食。所以在自然界中沒有那一個物種對自然界是絕對有害的,對自然界或者是絕對的有利的。當我們去同情那些弱者,同情那些被捕食的草食動物的時候。實際上獅子要不吃它獅子這個物種也就會滅絕,如果沒有人類干預的話, 自然界是達到一個很自然的和諧平衡。可我們現在呢,是由於人類我們人類的這種活動呢,使得自然界的平衡發生了一些變化。

下面呢,我們就談談獅子的生存現狀和保護問題,棲息地喪失和狩獵種群的數量減少,現在是威脅獅子生存的一個最大的原因。因為獅子是吃肉的,它不能靠吃草生活。現在我們人類因為發展牧業,就把草場占了,然後很多草食動物就沒了生活的空間。這樣草食動物數量下降,獅子就會有吃不飽,被餓死的這種可能。所以直到現在來講,獅子的生存還受到了人類的威脅。我們能不能保護這個獅子,使這個獅子種群繁衍下去,使我們後代能夠看到獅子不是僅僅在動物園,而是在野外看到,需要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