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平[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組織部部長]

宋平[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組織部部長]

宋平,男,1917年生於山東省莒縣,1936年春參加革命工作,大學學歷。1949年前歷任中共中央黨校教務處幹事、中共中央黨務研究室秘書、中共中央南方局宣傳秘書、《新華日報》資料室主任和編輯部秘書長、新華社重慶總分社負責人、周恩來政治秘書等職。建國後,歷任東北總工會副主席、國家計委副主任、主任、中央組織部部長、政治局常委等職。

基本信息

簡介

宋平宋平
宋平,男,漢族,1917年4月生,原名宋延平,中國山東省日照市莒縣大羅莊人。中國共產黨元老人物之一,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國共產黨前高級領導人;清華大學化學系畢業。

宋平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十二、十三屆中央委員,第十三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國共和談期間,一直擔任周恩來的政治秘書。曾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國務委員兼國家計委主任等職。在任中共甘肅省委書記期間,大力提拔、舉薦時任甘肅省建委副主任的胡錦濤,為其今後成為中共中央總書記打下了基礎。因此,被媒體稱為“中國政壇最大伯樂”。

人物經歷

(圖)宋平年輕照片宋平年輕照片

1917年4月出生於山東省莒縣。宋平9歲入學,連著跳級,很快念完了國小、中學。哥哥在參加萬國郵政聯盟一次抽獎時,獲得300塊大洋的獎金,將這筆錢給了宋平,供他到北平上學。

1934年宋平進入北平大學農業學院學習;一年後,考入清華大學化學系,後入西南聯合大學學習。期間,篤志學農興農。

1936年,宋平加入中共領導的學生愛國組織“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8年,赴延安中共中央黨校馬列學院學習。畢業後,留校工作;先後擔任教育處幹事組織科長、教育處處長、中央黨務研究室研究員等職。

1941年,宋平調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宣傳部助理秘書。此後,歷任重慶《新華日報》社資料室主任、編輯部秘書主任、秘書長,後成為新華社重慶總分社負責人。

抗日戰爭勝利後,隨新華社前往南京,任南京總分社負責人

1947年至1952年任中共哈爾濱市顧鄉屯區委副書記、警備大隊政治委員,哈爾濱總工會公營企業部部長,東北總工會宣傳部部長、秘書長、副主席。

1952年至1957年6月任國家計畫委員會委員、國家計畫委員會勞動工資計畫局局長兼勞動部副部長。

1957年6月7日至1962年12月任國家計畫委員會副主任。

1962年12月至1970年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員、西北局計畫委員會主任、西北局三線建設委員會副主任,開始在西北地區工作。

1970年至1972年7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蘭州軍區國防工辦副主任。

1972年7月至1977年6月任中共甘肅省委書記(當時設有第一書記)、甘肅省革命委員會副主任。

1977年6月至1979年12月任中共甘肅省委第一書記、甘肅省革命委員會主任,

1979年12月至1981年1月任中共甘肅省委第一書記。

1977年6月至1981年1月兼任甘肅省軍區第一政治委員。

1977年6月至1982年12月兼任蘭州軍區第二政治委員。

1977年8月在中共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委員。

1981年1月至1983年6月任國家計畫委員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

1983年6月20日至1987年6月任國務委員兼國家計畫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

1987年6月至11月任國務委員兼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

1987年11月至1988年4月12日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兼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

1988年4月12日至1989年6月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

1989年6月至12月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

1989年12月至1992年10月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1990年兼任中國計畫生育協會會長,1991年向黨中央建議每年全國人大、政協會議期間召開人口資源工作座談會,得到中央批准。是中共第十一屆、十二屆、十三屆中央委員,第十三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三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十三屆四中全會增選)。

1992年9月屆滿,離職休養。

主要政績

包產到戶

1977年8月,剛剛擔任中共甘肅省委第一書記的宋平到農村與社員一起參加修梯田勞動。1977年8月,剛剛擔任中共甘肅省委第一書記的宋平到農村與社員一起參加修梯田勞動。
1973年春,甘肅中部地區22個月沒有下過透雨,旱情十分嚴重。剛剛到任不久的宋平,到中東部地區察看災情,向甘肅省委匯報後,實施了緊急救災措施,使災區人民順利度過了災荒。但是,這只不過是解決了燃眉之急,大部分地區的農業條件如果沒有根本性改善,廣大農民的勞動積極性也就不會被充分調動起來。

擔任甘肅省委第一書記後,宋平組織了大規模的農村調研,在他的主持下,甘肅出台了多份涉及農業政策的檔案,到1979年底,甘肅掀起了一個劃分作業組、牲畜分戶餵養的熱潮。

1979年3月15日,《人民日報》在頭版發表了一封甘肅幹部來信,信中稱,輕易從“隊為基礎”退回去,搞分田到組,是脫離民眾的,不得人心。《人民日報》加編者按稱:已經出現分田到組、包產到組的地方,應當正確貫徹執行黨的政策,堅決糾正錯誤做法。其他一些中央媒體也緊跟著作出了反應。

《甘肅日報》、《甘肅農民報》等甘肅省內主要報刊按照省委和宋平的指示,發表了大量宣傳農村推行責任制的報導,“倒春寒”的陰影得以消除。

10月,宋平在甘肅地市州委書記會議上分析了甘肅農村改革的形勢,會議討論通過了宋平主持制定的《關於當前農村工作的幾點意見》(簡稱《六條意見》),明確提出:“某些農牧副業生產的特殊需要和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單莊獨戶,可以實行責任到人和包山戶等形式。”於是,“責任到人”、“包山戶”這些新名詞新提法陸續出現在甘肅省委的正式檔案上。

12月8日,甘肅省委召開地市州委書記座談會,討論《六條意見》下發後農村改革的形勢。會上,書記們發言十分熱烈,觀點、態度也十分明確,一致認為《六條意見》不能再變。就這樣,包產到戶迅速在甘肅全省推開。

興修水利

經過長時間的調研,宋平給甘肅制定的發展方向是,以農業為主、農牧並舉、農林牧副綜合發展。這一符合甘肅實際自然地理狀況的方向,得到了中央的贊同。他還提出了“兩西”建設以及引大入秦灌溉工程,試圖改變甘肅的自然條件。

所謂“引大入秦”是將大通河裡的水從100多公里的崇山峻岭之處引到乾旱的秦王川。在“兩西”建設中,核心就是解決水的問題。這兩項工程的時間跨度很長,前後都歷時10多年。特別是“引大入秦”工程,曾多次緩建。在離開甘肅之後,宋平依然關注這項工程,“這個工程效益很大,我們這一代不乾,下一代還是要乾的。”

1994年,“引大入秦”工程竣工,成為甘肅水利史上的里程碑,徹底解決了秦王川的乾旱缺水問題。兩項工程改變了甘肅,據《宋平在甘肅》一書記載,1995年“甘肅的貧困面由1982年的70%下降到26.2%。”

重視計畫生育

宋平在國家計委和甘肅省工作時,十分關心重視計畫生育工作,並參與了中央關於人口發展戰略和政策的研究。

1991年他曾建議並由中央確定,每年人大會議期間趁各地黨政領導在京,中央專門召開一次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座談會,請各省市兩個一把手參加,聽取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匯報,每次會議中央常委都做了重要指示,這對各級黨政領導抓緊抓好這方面工作起到極大推動作用。

他還提出計畫生育協會要組織和動員民眾實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協會組織建設要"活動經常、組織健全、搞好服務、形成風尚",以及協會工作要發揮"帶頭、宣傳、服務、監督、交流"作用等要求。他還提出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要去做計畫生育工作,都要有計畫生育協會的活動。

在1990-1998年宋平任中國計畫生育協會會長期間,中國計畫生育協會各級組織由50萬個發展到100萬個,會員從2000萬發展到8300萬,這個組織為社會提供避孕、優生等服務,在當時節制人口被認為是脫貧致富的關鍵一環。所有的宣傳也都是“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種樹”。

環境治理

宋平在農村調研沙漠溫棚蔬菜生長情況宋平在農村調研沙漠溫棚蔬菜生長情況
1984年5月,錢學森首次明確提出沙產業的概念。沙產業指以太陽為直接能源,靠植物的光合作用進行產品生產的體系。1995年9月,宋平打電話給沙漠化防治專家劉恕,詢問錢學森沙產業理論及其發展情況,並約定面談。

當時,中國科協等有關部門正籌劃在甘肅召開河西走廊沙產業開發工作會議,當聽到錢學森因行動不便不能出席會議時,宋平當即表示:“河西開會,我去參加。”“現在我不管事了,來這裡就是搖旗吶喊,推動一下這個事業。對於沙產業,我完全是個外行,不懂,沒啥可講的,但我總認為這個事情很重要。”宋平在會議上說。

此外宋平“保護環境”的著名事跡還包括,在七屆人大一次會議上,在主席台上主持大會的他曾經把粵劇演員紅線女的字條“請鄧小平同志不要在主席台上吸菸了”交給鄧小平,後來鄧小平果然從此不在主席台上吸菸。

經濟改革

1981年,熟悉經濟工作的宋平重回國家計畫委員會,據當時採訪他的記者回憶,宋平思路清晰,記憶力甚強。他講話語調平緩,措辭嚴謹,手頭並沒有任何資料,在談話中引用大量數字卻準確無誤,剖析問題條分縷析,頗具說服力。

當時國家處於計畫經濟體制轉向市場經濟體制的過渡期,宋平主張經濟體制的改革和對外開放。1984年,宋平在向六屆人大二次會議作關於198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草案的報告時提出,要改革計畫管理體制,把大的方面管住管好,把小的方面放開放活。

在談到國家基本建設計畫管理體制必須改革時,宋平說,今後中央主要負責安排關係國民經濟全局的重要骨幹項目的建設,其他項目逐步下放給地方安排,同時會放寬項目的審批許可權,簡化項目的審批程式。這些措施都體現著宋平的“簡政放權”思想。

人才培養

1987年擔任中組部部長後,宋平積極推動幹部交流。他認為,這可以讓幹部們開闊眼界,對豐富知識、積累經驗、提高領導水平都有好處。3年後,中共中央推出《關於實行黨和國家機關領導幹部交流制度的規定》。這對培養選拔人才產生了極大影響,幾乎成為現在政壇人才培養的一種固定模式。

與三代領導人

宋平從來沒有擔任過黨的總書記,政治局的排位也相對靠後,但他特別受到鄧小平和陳雲的信賴,在很多問題上給他們提供過建議。

與鄧小平

2011年7月1日,中共開國元老宋平與朱鎔基出席建黨90周年大會2011年7月1日,中共開國元老宋平與朱鎔基出席建黨90周年大會
20世紀50年代,宋平擔任計委委員,鄧小平則擔任國務院副總理,分管經濟和財政。

在1975年鄧小平第二次短暫復出、整頓經濟之時,在甘肅任職的宋平也在調整省內的企業。他解放了一批懂經濟、會管理的領導幹部,並進行技術革新和改造。在鄧小平又一次被罷免職務時,宋平保持了沉默,沒有對他進行負面評價。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發表之後,宋平率先主導中共甘肅省委,召開了兩個座談會,研究討論“真理標準”問題;這是中國第一個省級“真理標準”討論會,支持鄧小平。

與陳雲

宋平和陳雲的私交很好,他第一次見到陳雲是在1938年3月,延安中央組織部的窯洞裡。在“大躍進”掀起的浮誇風浪潮中,陳雲和宋平難得地保持了一致。

根據《財經界》2012年的一篇報導,宋平曾回憶說,陳雲病重之時,他曾幾次到醫院探望。最後一次,“他(陳雲)在病床上叫著我的名字,不能說更多的話了。”

與胡錦濤

宋平與胡錦濤宋平與胡錦濤
在公開報導中,有一種說法將宋平稱為“中國政壇最大的伯樂”,因為他發掘了胡錦濤。《南風窗》2002年的一篇報導中提及,宋平1977年開始擔任甘肅省委第一書記時,於1968年進入水電部甘肅劉家峽工程局房建隊勞動的胡錦濤已經在甘肅待了9年。1979年,宋平到甘肅省建委親自主持座談會,時任甘肅省建委設計管理處副處長的胡錦濤出面匯報。

1992年,74歲的宋平卸任了常委職務。據報導,宋平曾以中共十四大人事安排小組名義,向中央和鄧小平和陳雲提出選拔胡錦濤為新一屆政治局常委的建議。前台三年之後,他仍然做了那個站在年輕人身後的人。

與習近平

宋平與習近平淵源頗深。除了都是清華校友之外,宋平和習近平的父親習仲勛曾經共事過,在習仲勛擔任國務院副總理兼秘書長時,宋平是國家計委副主任,工作上早有聯繫。

根據著名網友“學習冬粉團”貼出的一張舊照,1980年習仲勛以國務院副總理身份訪美時,時任甘肅省委第一書記的宋平隨同習仲勛出訪,他們被當時的紐約市市長分別用左右手緊緊摟住。在另一張照片中,在夏威夷土著人的招待之下,他們開懷大笑。

個人生活

著裝風格

宋平宋平
他穿中山裝和布鞋。宋平也是最後一個身穿中山裝拍攝標準照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這使得國外有人認為宋平是一位保守派。與宋平不同,曾經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曾經積極推薦領導幹部穿著西裝。灰色的中山裝是宋平慣常的穿著,退休後他往往腳上穿一雙平底布鞋,天冷了,外套是一件已穿多年的皮夾克。

工作作風

宋平出門不帶警衛隨從,希望別人叫他同志,他不是一個在前台的人,但是對他看中的人或者事,他總是積極站台,隱在他們身後默默支持。

他不顯山不露水,套用現在年輕人的話說,近乎沒有存在感。宋平曾親自修改並簽發一份關於作風問題的規定,要求:報紙、廣播、電視等媒體以宣傳人民民眾活動為主,對各級領導的活動都要儘量壓縮。幹部下基層不搞迎來送往等。而宋平本人嚴格遵循這些規定。1972年,宋平到基層視察時,地方上自作主張殺一隻雞,他付了50元的一伙食費。他只要求最普通的饅頭和燴菜。

退休生活

離開領導工作崗位後,宋平回歸日常生活,他平日喜歡讀書和散步,也愛好游泳。

退休之後的二十多年,宋平往往只在國慶和中國共產黨成立紀念日的逢十大慶上出現,2014年國慶65周年,按照一般規則是“小慶”,但97歲的宋平仍然和和江澤民李鵬朱鎔基等“更年輕的老同志”們出現在宴會上。

家庭成員

宋平、陳舜瑤與清華大學領導合影宋平、陳舜瑤與清華大學領導合影
宋平1935年入清華大學化學系學習,在清華大學,宋平結識了同歲低一屆的陳舜瑤,兩人最終結為夫妻。陳舜瑤,山東濟南人,曾任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共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中共中央書記處研究室室務委員、顧問等職。

宋平之子,宋宜昌(1948年-),男,山東莒縣人,中國著名科普作家、軍事專家,當代極富影響力的軍事文學作家。曾赴農村插隊務農,就讀於西北工業大學自控系,歷任甘肅科技情報所外文資料員,科普出版社編輯,副編審。1978年開始發表作品。1986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