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司宇

基本信息

宋司宇是位年輕的CIO。在新經濟的今天,年齡與成功已沒有什麼必然聯繫,創業對一些人來說讀完大學都已經太

宋司宇宋司宇

晚,1908年老福特因推出福特T型車而名垂青史,那時他已是受人尊重的長者。隨著網路經濟的突飛猛進,二十幾歲的CEO、CIO、COO、CKO變的一點也不希奇,隨加拿大總理訪華的12歲網路神童凱斯·佩里斯和他的同齡人、中國兒童網的CIO(首席信息官)宋司宇站到了一起,太平洋兩岸的兩位網路神童開始了第一次接觸。宋司宇的父親宋鐵軍向老佩里斯談起了“神童”的成長史。

“神童”的成長史

卓越網發布的時候,蹦蹦跳跳上台的19歲網站主編曾讓與會的記者暗暗吃驚。但不管怎么說,宋司宇還是太年

宋司宇佩里斯和宋司宇

輕,年輕的讓人有點接受不了。年輕對很多人來說是一種資本,跌倒還可以從頭再來,年輕還是一種藉口,有人說“年輕人犯錯誤上帝都會原諒的”。但年輕也可能成為一種負擔,胸懷大志卻被人小視,動不動迎頭一句“我吃的鹽比你吃的米還多!”對宋司宇而言,年輕是一種等待,好象都已經能看到自己20幾歲時的美妙情景了,卻不得不面對一天24小時的長大,耐心等待自己歲數的緩慢增加。這一點連宋司宇38歲的父親宋鐵軍也等得有些著急了。確實,如果趕後十年你不是變老了變落伍了,而是變健壯變成功了,誰不想早點讓那一天到來呢?

宋鐵軍可以著急,但宋司宇不能。E童網(Chinaertong.com)CIO,司宇工作室CEO、CIO、CKO,11歲半,中國人民大學附小五年級學生——這就是宋司宇必須面對的現狀。

雖然宋司宇還是個離不開父母的孩子,但他和父親宋鐵軍一樣有了值得回憶的資本。宋司宇自打懂事起就對有按鈕的東西特別有興趣,像功能複雜的錄放機遙控器,大人都弄不清每一個鍵是乾什麼的,他不到三歲時就能搞得明明白白。再長大了,宋司宇開始知道要東西,一天在商店裡逛,宋司宇看到一台打字機,自然又對那些按鈕產生興趣,那是1992年,他才3歲,不會用省略句,很費勁地對宋鐵軍說“爸爸給我買個打字機”。宋鐵軍當時就連哄帶騙把這事繞過去了。當時宋鐵軍兩口子是無房戶,孩子住在岳父、岳母家,一星期才接一次。每次見面,宋司宇都問宋鐵軍“買了打字機還是沒買打字機?”老問老問老宋就有點掛不住了,買!當時宋鐵軍在全國人大工作,工資是每月220元左右,拿了一個月工資,怕不夠還帶了張500元的存摺,騎著腳踏車就滿世界轉去了,得找哪地兒的便宜!當時家裡剛買了冰櫃、洗衣機,沒有太多的錢,就這張存摺了。宋鐵軍騎著腳踏車,一個商場一個商場地看,那情景今天還記得清清楚楚:沒有國產打字機,一種是南斯拉夫的,一種是巴西的,一個700多元,一個800多元。看著看著老宋就急了,無名怒火油然而起,第一次突然意識到自己是個窮光蛋,已經工作8年了還是個連打字機都買不起的窮光蛋!想到兒子長大了還會要更多的東西,我這個當爹的怎么辦?回到家後,老宋仍咽不下這口氣,於是一跺腳,離開了人民大會堂。

無意識間的一個要求改變了命運

宋司宇無意識間的一個要求改變了兩個人的命運,小宋的興趣得到滿足,一步步玩起了鍵盤,從286、386到奔騰III;老宋轉行當記者寫稿子乾翻譯掙外快,按老宋的話說,收入翻了四、五倍,坐得起“面的”了,等“面的”拒載時,又坐得起夏利了。轉眼間過去許多年,老宋因勢利導小宋步步為營,老宋捨得投入小宋照單全收,功夫沒白費,小小年紀的宋司宇成了“電腦神童”,屁大點的孩子把FOXBASE、WIN3.1、WIN95、WIN98研究了一個透徹,後來又跟著中科院軟體所的老師學編程,自己設計的電腦遊戲給同學玩,玩完了還管升級,從司宇工作室到E童網,弄得好幾家媒體追著採訪。老宋也借力打力,從機關小科員抖身成圈裡的“腕”, 《中國企業家》雜誌高級編輯、國際部主任,作品一大堆,去年到美國《財富》總部訪問,還在華爾街混了個“背景”。

這個“背景”可有用,不信你到E童網上看。E童網有“關於CEO”的一段文字:“中國網站的CEO都需要有華爾街背景,E童也搜羅到一位,他就是CIO的爸爸、中國企業家雜誌高級編輯宋鐵軍。一個雜誌編輯為什麼會有華爾街背景?原來他1999年在美國採訪時,以華爾街上紐約證交所為背景拍了張照片(存照為證)。”

E童網

當然這是E童網的玩笑,誰也沒當真和大小宋掰扯。但你千萬別以為E童網上全是不當真的東西,宋司宇“嘔心瀝血”收集整理的“寵物小精靈”欄目很有賣點呢,文圖並茂資料充足。寵物小精靈里又叫口袋怪獸,在小朋友的世界裡可謂大名鼎鼎,去年年底聖誕節期間,口袋怪獸皮卡丘在歐美創下了10億美元的銷售額。宋司宇把寵物小精靈當做E童網的主打內容不可謂沒有商業眼光。這不,E童網上的寵物小精靈剛剛亮相,立刻就有專賣兒童用品的網站來談合作連結了。而另一邊宋鐵軍“含辛茹苦”耕耘不斷的“E童童話”也不是不當真的文字。老宋給兒子講了10年的原創故事,每星期兩次,算下來差不多有一千零一夜了,兒子早就讓爸爸把這些故事寫成文字,老宋兩年前就答應了,但一直犯懶,如今有了E童網,老宋再也沒有藉口推脫了。獨家原創不停連載把老宋肚裡的東西差不多掏了個七七八八,老宋還和兒子商量採用線上創作的方式,寫成中國第一部網路童話,吸引兒童讀者的興趣,文中的一些字詞能隨時點擊,彈出視窗,搞點反饋調查什麼的豐富內容,當然技術問題由宋司宇全權解決,當爸的不管。

其實關於E童網父子也是有分歧的,宋司宇的想法是以“寵物小精靈”為主,發展壯大成別人不可比擬的特色內容;宋鐵軍則認為“寵物小精靈”多少有點著作權問題,做不大,最能見到贏利點的是自己的“E童童話”,出了書就能賣錢,而如果能以童話的稿費維持網站的運營,也算是基於實體的ICP了,而這種模式目前最受風險投資者的青睞。(對風險投資,老宋還是有發言權的,因為他是中國最早報導風險投資家的記者之一,許多企業曾拿著他的報導飛赴海外去找投資。老宋去年還對此津津樂道,沒想到今年自己成了投資者。)但宋鐵軍不會因為這一點打壓兒子的積極性,畢竟人家也是舉足輕重的CIO;宋司宇對爸爸的觀點也只能認可,畢竟人家是E童網最大的投資人,還擔著CEO的實名呢。分歧歸分歧,上陣不離父子兵,何況是現在這個講求team的時代?

E童網的定位是清楚的,做ICP,通過擴充和收購做成中國最大的兒童網站內容提供商,而且這個網的特點立足於兒童自己提供內容,不是像目前的一些兒童網是大人想當然地做一些以為兒童感興趣的內容。宋司宇對此有“深刻”的理解,“有些兒童網就是給大人看的,給小孩看的都沒什麼意思,他們根本不知道兒童想什麼,想看什麼。”當然這靠父子倆的能力是不夠的,得招兵買馬壯大隊伍,好在司宇工作室原來有幾個“股東”能出上力——都是宋司宇同班的小夥伴,主要是為司宇工作室開發的遊戲搞推廣和測試的。E童網今年六一開通後,宋司宇就列印了幾百張小紙條,上面印著網址,自己和搞推廣的小夥伴們在學校里廣為散發,有不少還流傳到臨近的學校里,使本來就小有名氣的電腦神童又被炒了一把,同學老師現在提到宋司宇時都說“知道,他搞了個網站”。網站開通後,急需灌內容,不少專門去找“寵物小精靈”資料的“發燒友”對內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於是他們就像很多網站一樣在首頁上就打出了“請你加盟”的內容,還不錯,立刻就有外省市的回響者。眾人拾柴火焰高,沒有開放的心態事業做不大,何況E童網從創建起的定位就不是簡單的個人主頁,是實打實的.com。虛的已經玩過了(司宇工作室和宋鐵軍的個人主頁都是宋司宇入道時的敲門磚),光靠概念好也難弄到投資人的錢,得有可靠的模式和實在的項目,E童網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由宋鐵軍出資給司宇工作室做的項目,錢雖不多也得明算帳,爺倆一個掏錢一個掏技術,各占50%的股份,當然實權還在當爹的CEO手裡,要么宋司宇老是恨自己長的慢呢。熟悉風險投資的宋鐵軍,不願把給兒子的venturecapital說成是風險投資,把錢給自己的兒子有什麼風險?!他更願意把這個詞譯成創業投資。

很難說E童網的前景會這樣,上納斯達克估計沒戲,看看新浪、搜狐費的老鼻子勁就不去想了,宋司宇長大了E童網怎么辦?(雖然現在是老宋掌實權,但宋司宇對E童網就像張朝陽對搜狐,丁磊對網易,人不分大小都能算是靈魂)總不能讓一把鬍子的宋鐵軍再度辭職三次創業吧?宋鐵軍早想的明白,就像他想整合別的兒童網站一樣,E童網的出路也是被收購,能賣多少錢全看自己流多少汗。宋鐵軍和宋司宇現在還是路漫漫,但就憑這個想了幾十天才註冊下的域名,就憑這對父子的聰明才幹,就憑兒童做兒童自己想要的內容的操作模式,就憑開通2個月來出乎意料的的影響力,老宋就已經放開話了“現在給50萬不賣!”宋司宇在旁邊點頭,“我做這個站不是為了錢,我是要通過做E童網不斷學技術練技術,我的定位還是在CIO、CKO,我是搞技術的。”

但宋鐵軍每天都感到自己的錢太少,啟蒙了兒子後,他自己的電腦技術沒什麼長進,但對電腦業卻有獨特的感受,那就是:所有的電腦書都有磚頭那么厚、所有的正版軟體都比盜版的貴得多,所有最先進的電腦一搬進自己的家門就落伍了。這幾樣感受都是“燒錢”得來的,但他可不是提供“傻錢”的投資者。

中國兒童網的創立

宋司宇的父親宋鐵軍談起了“神童”的成長史。宋鐵軍對兒子小時候的愛好記得很清楚:“孩子懂事後,對有按鈕的東西特別有興趣,像功能複雜的錄像機遙控器,我們大人都弄不清每一個鍵是乾什麼的,他能。”但兒子喜歡按鈕的愛好終於也給宋鐵軍帶來了大麻煩:一天在商店裡逛,宋司宇看到一台打字機,自然又對那些亂七八糟的按鈕產生了興趣,那是1992年,他才3歲,不會用省略句,很費勁地對老宋說:“爸爸給我買個打字機。”
當時老宋在國家機關工作,每月工資才220元,只好連哄帶騙地把兒子搪塞過去了。老宋當時盤算,自己兩口子反正是無房戶,孩子住在岳父母家,一星期才見上一回面,怎么著也能把這事給繞過去。不料宋司宇的記憶力好得驚人,每次見面都纏著老宋問打字機的下落。時間一長,老宋就有些吃不消了,於是決定死活也要買他一台。
老宋至今對這一幕記得很清楚:當年還沒有國產打字機,一種是巴西的800多元,另一種是南斯拉夫的700多元。看著商場裡讓人心驚肉跳的價格標籤,老宋手心裡捏著那張存摺直出汗,他第一次意識到自己原來是個窮光蛋:“都工作8年了,自己還是個連打字機都買不起的窮光蛋,一想到兒子長大了還會要更多的東西,我這個當爹的怎么辦?”

一台打字機改變了父子倆的人生之路。即使事隔多年之後,老宋還極其沉痛地回憶說:“我兒子是個窮人的兒子,他爹買不起兒子想要的打字機。”

1992年,老宋從國家機關出來,成了一名記者。他極其勤奮,無論是寫稿還是翻譯都幹得很賣力。第二年冬天,老宋給兒子買了台當時流行的286電腦。

“孩子慢慢長大,對電腦的興趣越來越濃。從幼稚園一回來就打開電腦。兒子是4歲時和我一起學習五筆字型的。我有時打字拆不出一個字,兒子在旁邊就會告訴我。1993年暑假,他中午不睡覺就翻我買的電腦書,看了一個暑假後說書里的DOS命令有錯誤,我一看,果然是。這時候兒子已會按書里的程式在電腦里加東西,電腦被他弄得老出問題。”

“1997年,我們家裡換了台586,後來又換了奔騰Ⅱ,這時在計算機方面我已與他無法交流了。他8歲開始做程式,做資料庫,單位的電腦出問題我就打電話問他,他肯定能解決。為了兒子,我不斷為他買書,買軟體,越來越專業,這方面的花銷幾乎是家裡最大的。為了培養兒子,我現在每周四下午等他放學後接他到中科院軟體所系統公司,跟幾個工程師學習,兒子的理想是成為中國的比爾·蓋茨,我做父親的就為他創造條件,進行創新投資。”

老宋投資的結果,就有了現在我們看到的“中國兒童網”,12歲的小學生宋司宇是該網站的CIO,而老宋也以投資者的身份當上了CEO。

在人大附小的校園裡,宋司宇的“名氣”是有形的:學校為他專門做了一個剪報櫥窗,向同學們展示宋司宇的網路探險故事。但宋司宇堅持說,剛做網站的時候,同學們都很好奇,覺得很神秘,打聽情況的人也很多,而對班上的同學來說,自己其實很平常。小佩里斯也認為,自己並沒有做多少事情,老師也儘量不讓自己覺得跟同學們有什麼不同。

老宋一直認為,父親的天職就是“給孩子創造一個無限自由的空間”他對兒子的期望是,最好將來中學畢業後能考上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然後到美國IT業的前沿陣地--史丹福大學深造。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老宋正在努力攢錢。“明年我就40歲了,30歲的時候我為兒子買打字機改變了人生旅程,也許我還要為兒子改變一次。網際網路已經改變了很多東西,誰知道將來還會改變什麼呢。”宋司宇的說法則是:“我爸爸挺不錯的,好的一面是比較支持我,壞的一面是愛睡懶覺。對於爸爸的支持,說俗點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報答社會;說新潮點是自己獲得成功,成為微軟授權工程師,年薪10萬美元,多多掙錢,使我爸爸老年過得更好。爸爸現在是對我進行'創新投資',我的回報是'健康老年計畫',讓我爸爸的老年過得像年輕人一樣。”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