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嬰戲圖

宋人嬰戲圖

宋人嬰戲圖幅中一童子隔著布幔,專注操作提線木偶,正在演著跳鍾馗的民間宗教儀式。台前圍坐有打點鼓、敲牙板及作逗趣狀的三名童子,身著卍字文背繡團龍文服飾。此圖表現出兒童遊戲輕鬆詼諧的一面。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宋人嬰戲圖宋人嬰戲圖

【名稱】宋人嬰戲圖[1]
【類別】中國古畫
【年代】宋代
【作者】佚名
【規格】120.3×77.2公分
【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作品簡介

宋人嬰戲圖幅中一童子隔著布幔,專注操作提線木偶,正在演著跳鍾馗的民間宗教儀式。台前圍坐有打點鼓、敲牙板及作逗趣狀的三名童子,身著卍字文背繡團龍文服飾。此圖表現出兒童遊戲輕鬆詼諧的一面。夾頭榫直棖半桌自五代以來即用於飲饌,明代多稱酒桌。夾頭榫是案體結體常用的一種結構,是受到大梁架柱頭的啟發。腿足上端出榫並開口,中夾牙條、牙頭,出榫與案面底面的榫眼接合,可使腿足更加穩固。鑲雲石桌面與壺門式圓腿漆凳均屬明式,此圖當出自明人之手。

藝術賞析

該幅作品無作者款印。畫童子四人,一人於帷幕中操持鍾馗傀儡為戲,一人擊鼓,一人打板,另一人作指點狀。庭院周遭,並裝綴花卉蜂蝶諸景。細審畫中人物五官、髮型、服飾,率皆鉤染細膩,神情畢具,饒有蘇漢臣一派“著色鮮潤、體度如生”的意趣。惟配景花樹,失之刻鏤、少自然,加以湖石上附加的苔點,畫法已近乎明人習氣。以是,推斷此幅原應有所本,當屬明代仿宋的佳作。
畫童子四人,於庭院中,分別持鍾馗傀儡、擊鼓、打板為戲。畫中人物五官、髮型、服飾,皆鉤染細膩,神情畢具,然配景花樹、湖石苔點,失之刻鏤,畫法已近明人習氣。
畫品印錄
石渠寶笈三編延春閣著錄
設色畫童子四。於帷幕中提傀儡作劇。一秉桴。一按板。一作揖點狀。庭院綴花卉蜂蝶諸景。無款印。
鑑藏寶璽五璽全。寶笈三編。宣統御覽之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