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龍堡鄉

安龍堡鄉

安龍堡鄉下轄8個村民委會,89個自然村,106個村民小組。國土面積288平方公里,擁有林地面積 227156畝,經濟林果面積2139畝。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一角安龍堡鄉一角
安龍堡鄉安龍堡鄉
安龍堡鄉轄安龍堡、新街、柏家河、他宜龍等8個村民委會,89個自然村,106個村民小組。距縣城妥甸87公里。最高海拔2640.8米,最低海拔800米,鄉人民政府駐地安龍堡,是全鄉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經濟概貌

2006年,安龍堡鄉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1455.48萬元,鄉鎮企業總收入1146.5萬元,實現菸葉收購總值500萬元,糧食總產值 403.3萬公斤,農民人均有糧471公斤。地方財政收入 109.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23元;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穩步推進,農業內部結構調整不斷最佳化,糧經比例達到了63.7:36.3。

基礎建設

教學樓安龍堡鄉教學樓
2006年,安龍堡鄉全鄉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00萬元,占縣下達任務數的510.2%。其中:“無效”水利建設以及農村能源、交通、電力、通訊為重點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總投資1014.9萬元;平整土地200畝、建溝渠1條,農渠7條,,倒虹吸1條,田間道路23條。抓好4個村委會7個村民小組的農網改造,共投入資金65萬元;擁有小水窖600口;義務植樹20000株,鞏固退耕還林1575.52畝,兌現退耕還林補貼款69萬元;建設優質核桃基地1581畝,全鄉森林覆蓋率達80%;完成40口沼氣池建設任務和20口節能灶的推廣工作。

教育狀況

截止2006年,安龍堡鄉有中學1所,教職工34人,學生 279人,村級完小7所,教職工61人,學生824人,國小入學率達100%,鞏固率達100%,中學入學率達 100%,鞏固率達98%,中考高中上線率為 61 %,升學率在全縣8所鄉(鎮)中學中排名第6位。

特色產業

茶葉種植安龍堡鄉茶葉種植
安龍堡鄉立足鄉情,充分挖掘自身潛力,鞏固糧煙支柱,積極培育“五大產業”,糧食生產穩步發展,總產量達403.3萬公斤,增長1.93%。圓滿完成 畝省級優質煙示範樣板和民眾聯群烤房建設任務,全鄉規範化移栽烤房3200畝,完成37萬公斤指令性任務和8萬公斤出口備貨任務,實現菸葉總值500萬元,均價12.72元,實現菸葉特產稅110萬元。
1、作物種植:2006年安龍堡鄉共種植水稻、包穀等為主的作物26560畝,實現產值525萬元。其中種植包穀8900畝,實現產量196萬公斤,產值261萬元,種植水稻4200畝,實現產量145.4萬公斤,實現產值233萬元。
2、茶葉及其他產業:2006年全鄉有茶廠1個,茶園面積52畝,全年採收茶葉5200公斤,實現產值8萬元。大力發展假日經濟,全鄉共有農家樂1個,年累計創收5萬元。
3、畜牧業: 2006年,全鄉生豬出欄14171頭;大牲畜出欄2813頭,山羊出欄13.36隻;家禽出欄59768隻;肉類產量達194.7萬公斤,實現畜牧業產值 1974萬元,比上年增長211.53萬元,增長12%。
4、非公經濟:2006年全鄉已有鄉鎮企業及非公經濟306個,從業人員 361人,鄉鎮企業收入完成1146.5萬元,比上年增長-10.3%,增加值完成357.8萬元,比上年增16.2%,稅金14.2萬元,比上年增18.3%,工業產值224.5萬元,比上年增54.8%。

資源環境

安龍堡鄉國土面積288平方公里,擁有林地面積 227156畝,經濟林果面積2139畝,總耕地面積21515畝(其中:田4561畝,地16954畝,),人均耕地2.4畝,主要種植糧食、經濟作物。鄉內擁有小型水庫6座,小壩塘46座常年蓄水20萬立方,有河流2條,可灌溉農田(地)6450畝。 自實施了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小流域治理、農村能源工程以來,全鄉完成退耕還林面積2575.52畝,封山育林面積3000畝,森林覆蓋率達到80%,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3平方公里。

科技興農

經濟作物安龍堡鄉經濟作物
安龍堡鄉2007年大春生產科技措施按照“圍繞增收調結構,突出特色拓市場,依靠科技增效益”的總體要求,本著因地制宜、擇優布局、市場決定生產、需求決定品種和總量的原則,加大名、特、優、新等市場需求較旺的作物種植面積;提高糧經作物種植的科技含量和農產品質量,把思想創新、方式重新、科技重新和服務創新貫穿與大春農業生產的全過程,實現農業增產、增效,農民增收。主要措施有以下幾點:1、統一思想,加強領導;2、突出重點,很抓落實;3、著力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4、抓龍頭企業的組建和發展;5、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6、加強農業科技培訓;7、發展農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8、抓好農村能源建設項目;9、抓好責任考核和任務落實。

人口情況

截止2006年末,安龍堡鄉全鄉總戶數2618戶,總人口9554人,其中:男性5001人,占總人口的52.3%,女性4553人,占總人口的47.7% ,非農業人口373人,占總人口的3.9%,鄉內居住著漢族、彝族哈尼族等3個民族,漢族人口531人, 占總人口的5.6%,少數民族人口9023人,占總人口的94.4%。其中:彝族8646人,占總人口的95.8%;哈尼族377人,占總人口的4.2%。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8個村民委員會。全鄉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75‰,控制在8‰的範圍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