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樂業[漢語詞語]

安居樂業[漢語詞語]

安居樂業(拼音:ān jū lè yè)指安定地住在一起,愉快地從事自己的職業,形容社會治理得好,生活生產思想狀況安於正常。安居樂業是漢族傳統寓意紋樣。指有個安定的住處和固定職業。即安於所居,樂於所業。《漢書食貨列傳》:“各安其居而樂其業”。紋飾以鵪鶉、菊花、楓樹落葉等組成,“鵪”與“安”、“菊”與“居”、“落葉”與“樂業”諧音,以此寓安於居、樂於業之意。

基本信息

簡介

安居樂業安居樂業
詞目 安居樂業發音 ān jū lè yè
釋義 安:安定;樂:喜愛,愉快;業:職業。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勞動。
出處 《老子》:“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至老死不相往來。”《漢書·貨殖列傳》“各安其居而樂其業,甘其食而美其服。”
示例 反動軍閥的殘暴統治,使廣大人民無法~,只能四處逃亡。
用 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中性,褒義,形容工作生活都很好
近義詞 國泰民安豐衣足食
反義詞 民不聊生水深火熱流離失所
燈 謎 家有喜事;甘當專職作曲家
英文:live and work in peace and contentment

成語典故

出處

老子》:“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至老死不相往來。”
漢書·貨殖列傳》“各安其居而樂其業,甘其食而美其服。”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中性,褒義,形容工作生活都很好

成語故事

春秋時著名的思想家老子,對當時的社會現狀不滿,懷戀遠古的原始社會,渴望出現“小國寡民”的社會,讓人民吃得香,穿得很舒服,住得很安適,鄰近各國互相望見,雞狗之聲都互相聽見,但人到老也不要互相往來。

相關典故

安居樂業安居樂業
春秋時,有一位著名的哲學家和思想,他姓李,名耳,字。據說他剛生下來的時候,就是一個白頭髮。白鬍子的小老頭兒; 所以人們稱他“老子”;還說他是在一棵李樹下出世的,所以姓李;又 因為他耳朵長得特別大,所以名“耳”。其實,老子是人們對他的尊稱。 老於對當時的現實不滿,並反對當時社會上出現的革新浪潮, 想走回頭路。他懷戀著遠古的原始社會,認為物質的進步和文化的 發展毀壞了人民的淳樸,給人們帶來了痛苦,所以渴望出現“小國寡 民”的理想社會。 老於是這樣描繪他所構想的“小國寡民”社會的: 國家很小,人民稀少。即使有許許多多的器具,也不去使用它 們。不要讓人民用生命去冒險,也不向遠處遷移,即使有車輛和船 只,也無人去乘坐它們,即使有兵器裝備,也無處去使用它們。要使 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結繩記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 很安適,滿足於原有的風俗習慣。鄰近各國互相望得見。雞鳴狗叫互相聽得見,但是人們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來。

詞語辨析

近義詞:國泰民安、豐衣足食、美滿安定、安身立命
反義詞:民不聊生、水深火熱、流離失所、顛沛流離
示例:反動軍閥的殘暴統治,使廣大人民無法~,只能四處逃亡。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不數年間,吳王削平禍亂,定鼎應天,……鄉村人各各~。”
蔡東藩《清史演義》第一回:“吾村連歲械鬥,弄得家家不安,人人耽憂,現在不若奉此小郎君為主,一切聽他指揮,倒可解怨息爭,安居樂業,大眾以為何如?”
廖承志致蔣經國先生信》:“台灣同胞可安居樂業,兩岸各族人民可解骨肉分離之痛,在台諸前輩及大陸去台人員亦可各得其所,且有利於亞太地區局勢穩定和世界和平。”
誤例:從新年伊始,中央一再號召各級黨組織務真求實,讓廣大人民的生活安居樂業。此處,生活與安居樂業意思重複。
燈謎:家有喜事;甘當專職作曲家
宋真宗趙恆有詩曰: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