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哥洛卡龜

安哥洛卡龜

安哥洛卡陸龜,又稱犁頭龜,只生活在馬達加斯加西北部的安哥洛卡內。目前在野生狀態下生存的成年犁頭龜僅有200餘只,另外還有400餘只幼小個體。動物學家預計如果不對該物種施以保護,在未來三十年內,犁頭龜將徹底滅絕。與其他稀有動物種類一樣,棲息地的減少是造成犁頭龜數量銳減的主要原因。另外人類的偷獵、南非野豬對幼龜和龜卵的獵食、及非法動物貿易加速了犁頭龜的滅絕進程。

基本信息

簡介

安哥洛卡龜哥洛卡

安哥洛卡龜體長背甲43公分,適溫在攝氏22-30度,原產地是非洲馬達加斯加島,棲息在乾燥的草原地帶。在原生地數量只剩下不到1000隻,可以算是最稀有的陸龜,由於島上並無天敵存在,它們通常並不挖洞棲身,只會躲藏於草叢或灌木叢下。

名稱來源:馬達加斯加人管它們叫安哥洛卡,而歐洲人管它們叫犁頭龜。之所以被稱呼為犁頭龜,是因為它們的喉盾突出,就像是一個犁頭。已成年的雄性在為交配權而起的爭鬥中將用到它,雄性甚至在對交配發生興趣之前就要互相較量一番。那個“犁頭”將用來挑翻對手,只有在贏得一場勝利之後,雄龜才會去尋找自己的交配對象。

生命周期:剛孵化出來的安哥洛卡只有一個桌球那么大。當他們從巢里鑽出地面的時候,他們就開始完全獨立地生活了。到大約20歲左右,這種龜開始交配並繁殖。在每個繁殖季節里,一隻雌性安哥洛卡最多能產下7窩,每窩龜蛋的數量從2個至6個不等。

面臨的威脅:與其它許許多多瀕臨滅絕的動物一樣,對安哥洛卡來說,棲息地的減少是最主要的威脅。因為大火,他們賴以生存的森林正在逐漸消失。馬達加斯加農民用放火來促進作為牛飼料的牧草生長,或者清理出土地用來種稻穀和樹薯。這些大火造成了主要由棕櫚科植物構成的熱帶稀樹草原。不幸的是,這樣的熱帶稀樹草原幾乎沒有什麼蔭涼地,對於安哥洛卡來說太熱了。另外,南非野豬對幼龜和龜卵的掠食也是一個問題。這種豬是從非洲引進的,在馬達加斯加沒有天敵,而且馬達加斯加人是禁食豬肉的,因此導致了野豬的大量繁殖。最終,非法寵物貿易就好像敲響了野生安哥洛卡的喪鐘。

保護:在1993年,安哥洛卡的數量估計在100到400隻之間。為了拯救這種特別的陸龜,1986年,馬達加斯加水土森林和野生動物保護部門制定了安哥洛卡拯救計畫。安哥洛卡拯救計畫包括研究,人工圈養繁育以及地方團體的積極參與。這項計畫執行得非常成功,逾150隻幼龜在繁殖中心出生。

用於繁殖的成年陸龜都是作為非法寵物由政府查抄來的。最終,一些圈養繁殖的陸龜將返回野生環境。在馬達加斯加島上生活的人們看到了周圍環境的變化。他們已經意識到自己的森林正在消失,湖裡的魚越來越少。他們的生存直接依賴於這些自然資源,因此他們希望能夠保護自己的生活環境。為了減少因為森林大火造成的資源損失,馬達加斯加人現在已經意識到每個人都有責任來協助撲滅大火,不協助滅火的人將受到懲罰。

文化:馬達加斯加人有很多講究,他們稱之為fady。其中一個fady就是,吃安哥洛卡會走霉運。儘管它們不會被吃掉,安哥洛卡還是被馬達加斯加人從野生環境中捉來。這是因為另外一個fady講的是讓你的小雞們同安哥洛卡呆在一起可以保證它們的健康。幾乎每個馬達加斯加人都能夠詳細地描述一隻安哥洛卡,即使他們從來沒有見過。這種陸龜是民間傳說與馬達加斯加文化的一部分。那裡的人們都為他們的龜而驕傲,因為它們只生活在馬達加斯加。安哥洛卡正在幫助生活在世界上最貧窮國家之一的馬達加斯加人解決他們的環境問題。

瀕危情況

安哥洛卡龜安哥洛卡龜

安哥洛卡龜是馬達加斯加當地人取的名稱,英國人稱之為犁頭龜因為它們的胸甲延伸凸出有如犁頭。在原生地數量只剩下不到1000隻,人工繁殖也只限於少數保育組織,可以算是最稀有的陸龜。國內外市場上都難得一見。當地人對這種龜也特別尊重,不敢任意傷害。安哥洛卡陸龜主要棲息於馬達加斯加島西北沿海區域的乾燥森林或海岸地區,全年分乾濕兩季,旱季為五月~十月,較為涼爽,濕季十一月~四月比較悶熱,由於當地居民會利用火耕方式開墾農地,使得大多的棕櫚樹森林成為農地,棕櫚科植物是安哥洛卡陸龜主要的棲息巢穴,用來躲藏幼龜或保護卵不被掠食者侵害,

然而棲息地的破壞及非法交易,使得數量劇減,在1993年估計野生安哥洛卡陸龜數量僅存100~400隻之間,所幸政府成立復育中心,和禁止捕捉食用野生安哥洛卡陸龜,當地居民也陸陸續續投入這項復育計畫。復育計畫非常的成功,估計每年會孵化出40~50隻幼龜進行野放,使得數量得以回升。

安哥洛卡陸龜,歐洲人稱之為犁耙陸龜,因為安哥洛卡龜突出的胸甲因此而得名。突出的胸甲是為了雄龜彼此競爭配偶而進化的,目地是為了取得交配權。由於島上並無天敵存在,它們通常並不挖洞棲身,只會躲藏於草叢或灌木叢下。安哥洛卡陸龜從兵乓大小的幼龜算起,須20年才能完全成熟,成體體長大約40cm左右,雄性比雌性體型大,每年的10月~2月是野生安哥洛卡的發情期間,它們會在棕櫚樹下築大約寬10cm~15cm範圍,深10cm左右的巢穴進行產卵,潮濕的土壤溫度大約27度~29度,約168~296天會破殼而出。安哥洛卡陸龜只活動於早晨或傍晚,大部分時間都是躲藏於草叢或灌木叢下。大部分食物都以周遭圍的植物或野草為食。安戈洛卡陸龜名列華盛頓公約瀕臨絕種一極保育龜類,數量稀少,價格很高,幼龜生性孤僻,對環境變遷十分敏感,對食物的種類也十分挑剔,雖然抗病力與輻射龜相差無幾,但是卻比較容易因緊迫而拒食,沒有陸龜飼養經驗的人切勿嘗試這種天價龜種。

龜種習性

分布:安哥卡洛陸龜是世界上最珍稀的100種動物之一。(譯者:據統計野生的龜數量不超過1000隻)。它們生活在靠近非洲馬達加斯加島西北海岸的Baly灣和Sada海峽一帶,這裡的為熱帶半濕潤氣候的生活環境為乾燥的矮灌木與竹子混合林中,或者為靠近海岸的有矮灌木的多岩石裸露地,以及開闊的大草原

但是它們最喜歡在草本多葉的灌木叢中生活,因為那裡可以很容易的找到食物和藏身之處。在天氣較涼,氣候較乾燥的五到十月時(馬達加斯加位於南半球),它們喜歡躲避在亂草堆和灌木叢中,而不是像別的龜那樣挖洞避寒。

外貌:成體背甲最大可達17英寸,呈高圓拱型,背甲由里向外顏色依次變深,從甲片中間的淺棕色逐漸過渡到甲片外緣變為黑色,背甲上有非常淺的放射條紋。在腹甲咽喉部有單一的喉盾,似鳥喙狀從咽喉處沿頸部彎曲深出.在肋盾處有淺棕色與棕色交替的楔形圖案。雄龜較雌龜要大.因為交配需要,所以在雄龜的胸甲後部有明顯的凹陷,雄性的背甲後緣顏色也明顯較雌龜艷麗,而且有較雌龜擴大的上腹甲。

飼養:與該島上的放射陸龜(Geocheloneradiata)相似,在發情期到來時雄性會進行格鬥,用它們角狀的喉盾互相撞擊,推動。偶爾雙方都會被掀翻。求愛與交配在十月至二月進行.高峰期為十一月和十二月。交配前雄龜會繞著雌龜走,在大約5到30次後,雄龜開始從前方撞擊雌龜,有時也會去咬雌龜的頭和前肢,之後雄龜用它擴大的前腹甲插入雌龜的腹甲下,腿窩,或者頭窩處,然後用前腹甲掛住雌龜,通常雌龜會被掀翻。在這之後交配開始進行。

築巢:雌龜會在潮濕的泥土上築巢,洞的平均深度為4.3英寸,(11.1厘米),最小為10厘米,最大為13.6厘米,底部平均寬度為11.6厘米,最大為12.7,最小為10.8厘米。築巢多發生在上午。在最後選定巢穴位置前的幾天,雌龜會實驗性的先築一次巢。產卵時,雌龜用後肢來安排產下卵的位置。它將洞穴中的每一枚卵儘可能遠的分開.產卵結束後,它會在卵上蓋上一層泥土,然後將表面壓實。每次的產亂數目越為3到6枚.卵為白色,接近圓形,大小為4.2到4.7厘米。重量為40.5到50克。孵化期為168到296天。
食物:草食性,在早晨和黃昏各餵一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